01.25 德軍對華沙起義軍的尊重:9000人獲得了戰俘待遇

華沙的起義原定於1944年8月1日17:00時打響,但是由於組織工作的混亂,致使華沙各地起義發動的時間不一,打亂了預定的起義計劃,失去打擊的突然性,降低了起義的效果。

從一開始,波蘭的起義軍的各單位就基本處於獨立作戰,與德軍在華沙上百個據點交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德軍對華沙起義軍的尊重:9000人獲得了戰俘待遇

第一階段起義軍控制區域

第一階段

從8月1日到8月4日,起義軍處於進攻階段,基本上控制了華沙。

但起義的爆發是正中德軍的下懷,希姆萊給希特勒報告此事時寫道:

“波蘭人的行動給了我們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將完全消滅他們……,華沙將不復存在,這個城市700年來一直阻擋著我們向東發展。”‘

經過第一晚的戰鬥國家軍控制了舊城區,市中心地區,而進攻南部的莫科圖夫和北部的若利博日時受挫。8月2日早晨控制了電臺。而在東部的布拉格地區德軍鎮壓了那裡的起義。直到8月2日上午9時博爾才向倫敦報告了起義開始的消息,並要求立即給予援助。

此時已距起義發生過了15個小時。攻打奧基斯伊機場也受挫,沒有完全佔領沃拉地區,維斯瓦河上的大橋也未能奪取,總之,經過第一夜的戰鬥大部分目標沒有實現。

從8月2日起華沙民眾自覺地加入到起義隊伍中來,從而改變了起義的態勢。這樣到8月4日起義軍佔領了維斯瓦河西岸大部分地區,佔領了沃拉、若利博日、舊城區、莫科圖夫和奧霍塔區。起義軍佔領了華沙八個區中的五個區,控制了華沙三分之二的地區。


德軍對華沙起義軍的尊重:9000人獲得了戰俘待遇

而德軍正等待援軍的到來。在外交方面,起義爆發後流亡政府不斷向英國施壓,要求得到支援,這樣在8月3日夜英軍在沃拉地區空投了一些物資。當晚米科拉伊奇與斯大林舉行了第一次會談,米科拉伊奇克請求斯大林給華沙提供武器彈藥,斯大林表示“不信任流亡政府” 對米科拉伊奇克的請求沒有明確回答,只是說:“對起義軍沒有武器表示遺憾。”

第二階段

從8月5日到9月初,這一階段是德軍進入全面反攻,鎮壓起義的階段,國家軍面臨的形勢惡化,民眾的熱情開始消退,許多地區先後陷落。

8月4日下午德軍“反游擊戰部隊”到達沃拉地區,從羅馬尼亞調集的德軍也到達了華沙。這樣,從8月5日起德軍開始了反攻,進攻沃拉地區和奧霍塔區起義軍陣地,迫使起義軍向舊城區撤退,企圖佔領通往華沙城區的兩條主要道路。

由於德軍力量強大,武器裝備精良,8月5日中午德軍佔領了沃拉,之後開始大規模屠殺活動,至8月6日德軍在沃拉及奧霍塔區

殺害了四萬民眾。8月6日德軍打通了通向舊城區的通道,將起義力量分割為四個部分:北部的若利博日,中部的舊城區,南部的莫科圖夫及市中心地區,每個部分基本上孤立作戰,相互之間的聯絡主要靠下水道,德軍用鐵絲網將這四個部分分割幷包圍了起來。

8月11日德軍發動了對舊城區的進攻,當天奧霍塔區陷落,13日德軍對舊城區進行任意轟炸。儘管如此,8月20曰和21日起義軍打退了德軍多次進攻,但是由於彈藥不足,食品匱乏,起義得不到援助,傷亡急劇增加,起義軍開始為生存而戰。8月31日經過數次無望的抵抗後,起義軍被迫撤至市中心區。9月2日舊城區陷落。

9月5日德軍集中幾乎全部兵力進攻市中心區,由於力量對比懸殊,起義軍的控制區不斷縮小。

第三階段

從9月初至10月2日,為起義的後期階段,起義進入談判妥協期,德軍鎮壓起義的殘餘力量。德軍鎮壓起義的策略是兩方面的,先用大炮和飛機轟炸起義軍陣地,而後發動地面屠殺,目的在於利用優勢火力壓制起義,

迫使起義者投降,以減少德軍損失,但這種措施並沒有見效。

9月初,德軍認識到先前策略的不足:反游擊戰的屠殺方式只能激起起義軍更加團結。9月5日德軍派人就疏散平民問題再次提出投降條件——給起義軍以戰鬥人員資格。起義軍故意拖延時日,等待蘇軍發動新的進攻。蘇軍開始給華沙空投了一些物資,這極大地鼓舞了華沙的士氣。

德軍對華沙起義軍的尊重:9000人獲得了戰俘待遇

9月18日110架美國轟炸機群空援華沙。但是大部分空投物資落到德軍手中,盟軍的支援行動並沒有挽救岌岌可危的起義軍。9月6日德軍佔領了波維斯萊,之後,德軍集中進攻切爾尼亞科夫和若利博日。9月23日切爾尼亞科夫陷落,不久若利博日也陷落,莫科圖夫也於27日陷落。

9月23日起義軍在傷亡重大的情況下向德軍提出談判的請求,沒有得到答覆,德軍繼續進攻,到9月30日18時15分起義軍宣佈投降,停止抵抗。經過談判,起義軍獲得了戰俘待遇。但華沙起義在經過兩個多月的英勇鬥爭後最終失敗了。

起義的代價對波蘭而言是巨大的,在整個起義期間起義軍有2.2萬戰士壯烈犧牲,有1.6萬人受傷,和平居民有20—25萬死亡,40多萬受傷。華沙許多文化建築古蹟,藝術珍品遭到德軍破壞和掠奪,大批知識分子被殺害。華沙居民全部被德軍疏散到華沙以外,大批居民被運往德國工廠或關進集中營。華沙成為一片廢墟,成為一座死城。

德軍對華沙起義軍的尊重:9000人獲得了戰俘待遇

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德軍損失約2.6萬人,其中1.7萬死亡或失蹤,有9000人受傷。

從整個起義過程來看,並沒有出現象博爾和揚科夫斯基等國家軍領導人所預想的形勢,原本計劃只有幾天的起義,之所以能夠堅持兩個多月,除了國家軍的組織嚴密,頑強拼搏,華沙民眾的積極支持外,更包括他們對盟國,特別是對英美援助的期待。這種期待一直貫穿於整個起義過程中,而起義的失敗也是這種期望的破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