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宇宙到底有多大?

天空依舊那麼藍丶


宇宙到底有多大?這是一個人們無法想象的問題。古人說,“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指的便是宇宙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在今天的天文學家眼中,宇宙是在130 億-150 億年前的大爆炸中形成的。當時,一個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的原始質點發生大爆炸,強烈膨脹輻射的物質凝聚為星雲,然後演化為各類天體, 包括星系、恆星、行星和衛星。

仰望宇宙, 我們看得見的星星幾乎都是恆星。由於距離太遠了,它們看上去只是在冷寂的太空中孤獨飄零。宇宙的尺度大得幾乎無法讓人理解。科學家認為,在可觀測宇宙中有大概1000 億個星系,每一個星系都有數以億計的恆星。其中,最小的矮星系可能僅有大約1000 萬顆恆星,最大的巨橢圓星系則可能有100 萬億顆恆星。造就地球萬物生長的太陽,只是滄海一粟。

其實,每顆恆星都是一個火熱的太陽,洶湧的熱浪不斷地從這些大火球中吐出來,射向廣漠的宇宙空間。即使是最堅硬的金屬,都會在這種熱浪中熔解甚至化為氣體。但是,人類可以看到的天體只是宇宙中極小的一部分。漫無邊界的宇宙,絕大部分是被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所充斥著。科學家甚至宣佈,已經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反物質,宇宙中的黑洞便是連接物質和反物質的時空隧道。即便是巨大無比的恆星,也會像人類一樣經歷成長和死亡的過程,變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至於仍在太空中超期服役飛行的哈勃望遠鏡,也會在完成探索宇宙影像的使命後,最終墜毀在地球的大氣層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