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很多人微信朋友圈裡的體面和要強,都是自卑的憑證”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也不完全吧

我一個女同學離婚了,每天發的朋友圈都是帶娃勵志歲月靜好,我覺得她是在給自己加油,畢竟單親媽媽恨辛苦,她還愛前夫,也是想把好的一面展現給他看

就像我們在家大多不洗臉不打扮,但出門都收拾得光鮮亮麗的一樣


辣得起飛


我的朋友圈我做主!不喜歡看,你可以拉黑呀!

雖然我發朋友圈不多,但是偶爾也會曬曬娃,旅行的時候發一發。我談下我髮圈的心態吧。

1、記錄娃的成長,圈是個很好的記錄APP。分享娃的有趣點滴,讓朋友圈也笑一笑。偶爾翻看前面的圈,看到孩子成長的點滴,不由得會心一笑。

2、記錄旅行的感悟。發點美照,臭美臭美。不管美不美,都有愛美之心,把自己最好看的一面展現給朋友們。挺好!旅行的見聞分享出來,朋友們也感受一下。若干年後翻看,原來我到了這些地方,原來當時我是這麼想這麼看的。原來,我那時那麼年輕。

髮圈不為取悅任何人,只是取悅自己。喜歡你的人會一直關注你,不喜歡的自然會拉黑。

所以,我不認同髮圈就是自卑的憑證。髮圈的人都是沒有心機的人,把自己生活毫無保留地展現。注意:這裡排除一些故意盜圖展示自己的人,她們那是虛榮心作祟,或者為了騙人。

但是,我不贊成髮圈長期抱怨、負能量。發這些的人,很可惡,把圈當做情緒垃圾桶。這樣的朋友,我一定拉黑。


鍵舞精靈


題目:人性的虛偽。 世間許多物事人情,其實質和表象,內容與形式,內涵與外延很不協調,甚至反差極大,有的簡直是天壤之別。如此矛盾的現象,不勝枚舉。很窮的人卻到處炫富,骨子裡很粗暴表面卻裝得既溫和又風度,文化淺薄卻裝得談吐斯文,明明缺乏知識狗屁不懂卻誇誇奇談似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腰纏萬貫富可敵國卻在臺上侈談廉潔樸素公益慈善,晚上抱著情婦白天掃黃抓淫。有的家庭已經岌岌可危,即將分道揚鑣,還在公眾場合大秀恩愛。有的地方濫殺無辜卻自詡人權。

自卑與自傲,愚蠢與智慧,野蠻與文明,明明是兩個極端的東西,卻可以統一於一體。人性的虛偽表現為刻意顯擺人性的優良,著力掩蓋人性的醜惡,現代社會導致了人格分裂,加速了人性的極端扭曲,甚至顛覆了人類的許多觀念。儘管世界的現狀不盡如人意,但未來充滿光明。人類在歷史長河裡不斷跋涉,歸根結底,無非為了尋覓表裡一致的無限接近完美的人性。


927書生


微信朋友圈發展到現在,已經變味了,充斥著很多的商業,虛偽和爭鬥的成分

一些人利用朋友圈老是發送商業廣告,不管你有沒用,要不要看

一些人發一些"雞湯",針對性的對某些人進行揭短、貶低和嘲弄

一些人對別人發的東西虛偽的點贊,以交換別人對他的點贊,還有把別人點贊看得很重,別人沒點就惡語相加。

一些人利用朋友圈發一些東西,與有過節的人明爭暗鬥

所以,現在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點讚的人也越來越少,微信除了工作或生活上的一對一信息交流或移動支付外,朋友圈的信息很多人連看也不看。

與其在微信朋友圈裡虛偽的要強,還不如在平時實實在在的提高自己。



秋天的麥穗


眼裡有花就不會是草,心裡有陽光就不會陰暗,我寧願正確的理解自己直觀看到的東西而不是去猜疑別人的心思,怎樣理解朋友的朋友勸動態那都是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的猜測而已,我就愛發朋友圈那是分享自己覺得美好好玩的東西,我也會認為朋友和我的目的一樣!還有我認為分享是一種美德,大家都從朋友圈分享的美食和旅遊獲得了更多的信息,這不是很正面嗎?還有你自己是怎樣的人就會有怎樣的朋友圈,至於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你說的情況那我就不得而知了!總之網絡時代信息共享發朋友圈沒有錯就不要去評頭論足別人了,喜歡就看不喜歡屏蔽,人活的越簡單越好越容易獲得幸福感越快樂!



姐的氣質你學不來


我覺得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的能力不一樣,處在不同的生活水平,我們怎麼能用自己的眼界去批判別人和他的生活呢?

在同一水平線或者以上的人覺得某個人在朋友圈裡秀的就是生活日常,不會去惡意揣測那個人是不是缺什麼秀什麼。而處在下一級生活水平線上的人才會覺得這個人愛炫耀,覺得別人越秀那些體面就越自卑。

所以道不同不相為謀,本來就不是同一個圈子裡的人,不要用自己的狹隘去看待別人,做好自己就夠了,看不慣可以不看他的朋友圈。而生活優越並愛刷屏的人也注意發朋友圈的次數吧,別傷了某些人的玻璃心。


小慄往前衝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越缺什麼,越要炫耀什麼。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該不該剋制在朋友圈秀曬炫?


姜思達說,朋友圈的這種行為很“low”。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看到朋友圈裡的一波波“狗糧”、新手媽媽的無限“炫娃”心生反感。

可到了自己,有什麼想要發朋友圈“秀”的事情,還要糾結半天文案。

擔心自己變成那個朋友圈裡“被反感”的人。

畢竟,在很多人心裡,只有沒見過世面的女孩,才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炫耀。


“微信朋友圈中,有哪些行為或做法顯得特別low?”

知乎上這個問題有超過3萬人關注,64萬次瀏覽,將近7千條回答。

聊起“最討厭朋友圈什麼樣的行為”,似乎都可以吐槽個三天三夜。

總有些人,彷彿在朋友圈裡安了家。

化了個妝,要在朋友圈發張自拍;

沒有化妝,濾鏡、美顏、修圖一氣呵成,還要配上一段感性的文字;

去看電影,朋友圈裡必須曬個票根;

去圖書館,先拍一張書的封面,再拍一張內頁,最後加個定位;

出去旅行,自拍、他拍、九宮格風景照連續不斷刷屏,還要配上定位和五星級酒店內景,頻率之高,讓人足不出戶就能走遍每一處角落,看遍所有風景;

男朋友送了禮物,不僅要曬禮物,還要再曬一張手牽手、肩並肩合照,尺度大點的來一張接吻照。

結了婚的就曬老公給自己發紅包的微信聊天截圖,以及具體的金額數目;

已經有了孩子的,開啟瘋狂的刷屏模式,化身“曬娃狂魔”。

有些人說,心靈雞湯是無病呻吟、矯揉造作;

曬包、曬車、曬美食、曬旅行是虛榮拜金。

“比起微商,更想拉黑一個每天撒狗糧的人。”

在朋友圈“秀曬炫”,真的就那麼十惡不赦嗎?

其實未必。


蔡康永曾在演講中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身邊的明星朋友,長得再美若天仙,也很少在朋友圈發自拍,反而是普通人,發的比較多。

怎麼解釋?

明星可以拍雜誌、電影、MV,行蹤也有媒體跟蹤報道。

他們已經被充分關注,有“被展現”的安全感。

到了普通人這裡,這份關注、這份機會,就只剩朋友圈。

現代的人,太喜歡在人前藏起情緒:無論是悲傷的、還是快樂的。

那些悲傷,可能在某次大哭、某次徹夜長談中被消化掉。

那些快樂呢,其實也需要一個出口。

考研黨曬出自己心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是在自習室埋頭苦幹了大半年的結果;

雙11剁手黨們買的大牌護膚品的“都市麗人”,在公司加班熬過了無數個通宵。

你沒辦法否認,這份結果對發朋友圈的人的意義。

很多人看到了朋友圈裡的體面,卻不知道這些風光,也可能是無數個夜晚不停奮戰換來的成果。

風光是真的風光,辛苦也是真的辛苦。


終其一生,我們可能必須接受自己的平凡、身邊人的普通。

我們可能必須接受,某些人輕而易舉達到的高度,我們必須奮鬥很久才能夠得著。

不錯,越缺什麼,越要炫耀什麼。

正是因為“缺”,所以才顯得寶貴。

也許在你眼中,看到有的人發秀曬炫的朋友圈,

沒見過什麼世面、又有點自以為是的,做了一些“不合時宜”的動作。

可是啊,平凡如你我,總是有那麼一點點虛榮心和自尊心。

希望體面、渴望認同。

我是真的沒有那麼“精緻”和“優秀”,所以只要有一點點,我也是真的想曬一曬。

說到底,這樣無傷大雅的虛榮心,其實沒什麼好壞對錯。

但樂意包容這樣無傷大雅的虛榮心,是你我的善良。

你可以選擇反感、討厭,覺得我虛榮又沒見過世面。

你可以從不捧場,甚至屏蔽、拉黑。

可是,如果你願意給一點贊同和肯定,我也一直會把這份善意和包容記在心裡。

“這世上每個人都辛苦且不易,每個人心口都流血,善良便是用來使它們結痂的尤物。”


藍藍的小狐狸


我不認同這句話。原因有以下幾點:

  • 朋友圈裡並非都是體面和要強
  • 僅憑朋友圈就判斷一個人自卑有失偏頗

微信這幾年來發展迅猛,幾乎覆蓋到了中國的家家戶戶。隨著微信的廣泛使用,朋友圈的內容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如:記錄點滴生活、微商搞副業等等。

題主的體面和要強應該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

  • 一類是微商事先準備好的文案,自然很體面,有時也會夾雜一些雞湯,給人一種要強的感覺。但是這是他工作的一部分,與性格沒有太多的關聯,跟自卑也就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了。

  • 還有一類是個人感悟、分享之類的。這一類裡可能會有瘋狂曬娃的、到處旅遊的、蹭吃蹭喝的、歲月靜好、打卡勵志的等等。與其把這些看成是體面和要強,倒不如說他們在認真享受生活,認認真真過好每一天。如果一個人在積極努力地生活,也要被人看成是自卑的話,那朋友圈裡就沒有自信的人了。

二、僅從微信朋友圈就判斷一個人自卑有失偏頗

心理學上把自卑定義為比不上。跟別人相比,總感覺自己不行的人就是自卑的人。

自卑有兩種表現方式。一種內向的,害羞不與人交往;一種外向的,渴望獲得他人的關注,甚至於爭強好勝。

“很多人微信朋友圈裡的體面和要強,都是自卑的憑證。”如果要理解這句話的話,應該是說:很多人在朋友圈裡發的內容都很積極陽光,似乎就是人人都羨慕的生活,但是朋友圈的他們跟現實中的他們出入很大,就會讓人感覺到他們不是在朋友圈裡認真地記錄自己的生活,而是在求關注、撐場面。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這個人似乎是自卑的。但是你又怎麼不知道他是在鞭策自己成長呢?僅僅從微信朋友圈裡就判斷一個人自卑是不是有點武斷呢?朋友圈可能是他在為自己打造的一張名片而已,可能並不真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給你帶去思考和幫助~~


明舞Sophia


任何人發朋友圈不能一概而論,其實朋友圈的內容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強制性發朋友圈

目前很多公司為了自己的產品或者品牌大力宣傳,侵佔了員工的私人領域,也就是朋友圈,明文規定只要是公司的員工就必須發每天發朋友圈,其內容都是公司的品牌或者產品,其中包括一些勵志性或者狗血性的內容,也包括所謂的一些體面和要強的內容。


而作為弱勢群體的員工,為了那份血汗錢,不得不按照公司的要求來,那麼這樣發朋友圈只能說是被逼型的,並不是為了體現自己的生活狀況。

2、發給特定的人看的

其實有些人發朋友圈並不是發給所有人看的,只是發給某個人或者某部分人看的,只是再發圈的時候並沒有選擇特定的人群,也就是讓所有人都能看到而已。


那麼他們發朋友圈其實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堅強或者偽裝著堅強,尤其是那些失戀的人,或者是還想著挽回前任的人,就是為了告訴前任他們目前狀況良好,你的放手是最大的損失。

3、炫耀性

這就是題中所說的發朋友圈,明明自己過得不如意,但是非要發那些盜版來的圖,來證明自己過的非常富有或者很體面的生活,這部分人可以說是偽裝得在欺騙自己,以為自己只要發那些內容就能說明自己已經過上了那樣的生活,並沒有想到所有的生活都是需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實現的。


同時也有可能就是為了自己的空虛來打發寂寞的時間,來炫耀自己所取得成功。

總之,如果一個真正厲害的人,是沒有什麼時間來發朋友圈的,他的所有時間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哪有什麼空閒來看朋友圈或者發朋友圈,發朋友圈多的人要麼是有特定目的,如微商、打廣告等,要麼就是明明空虛無聊的要死,非要說自己充實的牛。


草木澗


我想,看自己朋友圈的無非兩種人,一種朋友,一種陌生人

在朋友面前,只顧著體面和自強的人不是笨蛋就是蠢貨,稱得上朋友的人,誰不知道誰啊,你的體面和要強給誰看?

在陌生人面前,你是誰啊?我怎麼知道你是不是為了體面和要強啊?沒有關心的必要,你又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你的。

所以,這句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朋友圈裡沒有體面和要強,只有虛假的消息。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