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乾隆退位後舉辦“千叟宴”,為何用過御膳後多位老壽星接連去世?

神奇巴馬


“千叟宴”是清朝皇帝為了發揚光大“傳統孝道”而舉辦的一種高規格的敬老活動,邀請全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參加,也就是讓老人進京大吃二喝玩幾天,彰顯天子與民同慶的歡樂氣氛。

清朝一共舉辦了4次。



第一次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農曆三月,也就是在康熙60壽誕時於暢春園隆重舉辦。

第二次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正月舉辦的,此時康熙69歲,這次是為了慶祝70壽誕到來在乾清宮中隆重舉辦。

康熙為何不在70歲時擺壽宴呢?原來古人規定60歲才能辦壽宴,然後10年一大慶,但大都提前一年舉辦,據說是不讓閻王爺知道到底多大歲數。

第三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六在乾清宮中隆重舉辦。乾隆處處效仿爺爺康熙,這次舉辦千叟宴是為了表示天下富足太平。乾隆是個愛面子擺譜的皇帝,喜歡聽別人奉承話,尤其喜歡聽別人誇他像當初的康熙大帝。



第四次是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初一,為了慶祝自己禪位,兒子嘉慶繼位於寧壽宮皇極殿舉辦的。

這一年86歲的乾隆榮升太上皇,為了接近他的年齡,特規定70歲以上的老人才能參加,也就是比前三次的“千叟宴”提高了年齡。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千叟宴結束後,許多老壽星接連去世,這到底為什麼呢?

其實這不難理解,乾隆規定70歲以上的老人才有資格參加,民間有:“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的俗語。意思是年齡大了容易出意外,最好不要挽留這些老人在家吃飯、住宿和歇息,以免突然去世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乾隆是皇帝自然不怕出事,老人出意外我估計也沒人敢訛詐乾隆。

這次千叟宴都是年齡比較大的老人,加上舉辦的時間是正月初一,此時天寒地凍,人多上菜難,有些身份低的老人就在大殿外湊合吃一口。



問題來了,天冷菜涼,老壽星都是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本來上年紀消化不好,加上路途遙遠顛簸,身體虛弱,皇宮做的菜品花樣繁多,這些老人第一次開洋葷自然貪食,而胃又承受不住,於是造成消化不良而腹瀉。

常言道:“好漢經不住三泡稀”,何況九十歲以上的老壽星呢?加上古代醫術落後,於是造成了死亡。

乾隆是好心辦壞事,我就納悶了,放著暖和季節不舉辦,偏偏在寒冷的冬天舉辦,乾隆是不是想謀殺這些老人呢?如果他不是皇帝,我估計會被老人的兒子碰瓷索賠,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