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爸
悅納不完美但獨一無二的自己,是我們每個人的課題。但這個課題的難度對每個人而言,不一而足。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一個孩子除非他能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否則他很難真正長大,也遑論獲得安寧和幸福。今天我們談論的人物是一位給予了無數人溫暖、治癒了無數人童年的“精神父親”。
來源:六百擊(Six_hundred_hits)
剛剛,北京時間今天上午,第7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頒獎禮在洛杉磯舉行。
63歲的湯姆.漢克斯獲終身成就獎。
湯姆.漢克斯領獎時一度哽咽,場面非常感人。
而其最新作品《鄰里美好的一天》更是溫暖了無數人。
那個曾經演繹阿甘的男人,在花甲之年又一次挑戰美國精神的另一個代表:弗雷德.羅傑斯。
羅傑斯先生是誰?
也許我們中國人會很陌生,但在美國,如果你提到他的名字,會讓很多人淚目。
因為羅傑斯是無數美國人童年裡的安慰和精神父親。
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在面對自己父母離異、在面對環境汙染、在面對911和死亡而茫然無措的時候,是羅傑斯讓孩子們理解了死亡和痛苦。
當孩子們因為家庭破碎而蜷縮在角落的時候,是羅傑斯溫柔地告訴他們:你很特別,我喜歡的就是你。
孩子以及孩子的心靈成為了羅傑斯畢生關愛的對象,因為他自己很清楚,一個被恐懼、冷漠所吞噬的幼小心靈是多麼的痛苦。
羅傑斯自己小時候就曾因為肥胖而被同學嘲笑,這讓他很長時間走不出自卑的陰影,他只能通過鋼琴來舒緩自己的心情,要麼用自己的小手同時按下低音鍵來發洩憤怒,要麼通過哀傷的小曲來表達自己的孤獨。
所幸,祖父的一句話治癒了羅傑斯,祖父告訴他:我就喜歡你現在這個樣子。
是的,不需要偽裝,不需要故作鎮靜,祖父喜歡的就是那個不完美的孩子。
祖父的愛讓他明白,一個孩子除非能夠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否則他很難真正的長大。
因為這些童年經歷,羅傑斯大學學的是音樂,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兒童節目製片人。
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自己對於兒童教育有著長足的興趣,並且他厭倦透了美國兒童節目裡普遍的惡趣味、低俗和暴力。
所以他在工作期間,去匹茲堡神學院兼修神學和兒童心理學,並且之後成為了一名長老會牧師。
但是羅傑斯在兒童教育上的恩賜那樣耀眼,教會鼓勵他繼續堅持兒童教育事業。
於是,1968年,40歲的羅傑斯創辦了影響深遠的《羅傑斯先生的左鄰右舍》。
節目名字的靈感來自聖經中的一處經文:你要盡心、儘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從此,心靈破碎的孩子、信仰、愛成為了羅傑斯一生的動力。
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後,羅傑斯做的第一件事為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寫信向他表達苦惱的小朋友禱告。
錄製節目時,當羅傑斯看到攝影機時,他就想到那是一個人,那個人和他之間的區域是很神聖的地方,那裡將會發生很多事。
所以,他總是很認真耐心地聆聽小朋友的聲音,總是很溫柔地和小朋友談論人際關係、談父母、談如何上廁所、如何製作蠟筆。
他每天都會堅持游泳,為的是將自己的體重保持在143斤。
因為143對於他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代表I LOVE YOU。
就這樣,羅傑斯先生就像小王子一樣,他的一言一行都觸及到了很多人心靈的深處。
他的節目持續了三十年,他在美國的影響難以估量。
2003年,羅傑斯安息主懷。
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決議,以紀念羅傑斯的巨大貢獻:
“通過他的靈性和平靜的特質,羅傑斯先生能夠接觸到我們國家的孩子,並鼓勵他們每個人瞭解他們在社區和家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他並沒有迴避處理死亡和離婚等難題,而是鼓勵孩子以健康、建設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往往為生活的艱辛提供一個簡單的答案” 。
之後,曾被羅傑斯溫暖的人總是以各樣的方式紀念著他。
一個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2018年,奧斯卡得主摩根·內維爾拍攝了羅傑斯的傳記紀錄片《與我為鄰》。
這部紀錄片大獲好評,很多人在電影院裡看的淚流滿面。
2019年,女導演瑪麗埃爾·海勒與湯姆.漢克斯合作拍攝羅傑斯傳記電影《鄰里美好的一天》。
瑪麗埃爾·海勒表示“作為一個母親,我深受弗雷德·羅傑斯的教育啟發,作為一個人,我對他畢生的工作充滿敬畏”
海勒說道,“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他的故事帶給公眾,併成為這樣一個深思熟慮、智慧的群體中的一個,這些人都聚集在一起製作這部電影,這讓我覺得這是對我們支離破碎的文化的一劑良藥。”
這部作品受到了廣泛的讚譽,《時代週刊》將其評為“2019年十佳影片”。
這部作品我等了一年多,根據最新消息這部電影會引入大陸,到時我們將可以在大屏幕上一起來看這個感人的故事。
這部作品並沒有通過第一視角表現羅傑斯,而是通過第三視角來講述故事的。
新聞記者羅伊德是個憤青,他習慣通過報道和文字來針砭時弊、揭露社會的陰暗面。
羅伊德嫉惡如仇的性格一方面是來自於他的正義感。
另一方面,更多來自於他童年的陰影。
小時候,他的父親出軌、拋妻棄子,並最終導致他的母親憂憤離世。
從此,他的父親成為他最大的仇人,也因為如此,他本能地認為這個社會充滿了黑暗,他的筆對社會的醜陋也不會留一點情面。
直到他接到一個任務,那就是採訪羅傑斯先生,一個聖徒般存在的公眾人物。
羅伊德的妻子得知丈夫要採訪羅傑斯時,她不禁說“請不要毀了我的童年”。
畢竟,虛有其表的人太多,她害怕羅傑斯也是其中一員。
可這次採訪卻徹底改變了羅伊德和他的家庭......
因此,這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
關於劇情即使我不透露,大家也能大致猜到是怎麼回事。
對於習慣於獵奇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是“陳舊、平淡”的,是沒有稜角的。
甚至,我敢說將來會讓很多大陸影迷吐槽。
因為我們不習慣這樣的救贖電影,甚至會覺得反胃。
這種感覺,就像是和基督徒交流一樣,會覺得很不自在。
電影中的記者初見羅傑斯也是這樣的感覺。
所以,在電影大面積上映之前,我來談兩點感受。
第一,我覺得這種觀影產生的反感是非常正常的。
對於習慣在泥巴中摸爬滾打的人來說,忽然有個人身上一邊掛著泥巴,一邊告訴你要洗滌自己。
這會讓我們覺得莫名其妙,甚至覺得可笑。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完人。
既然沒有完人,誰又有資格和能力去救贖另一個人。
所以,對於無神論者或者經歷過心靈破碎的人來說,大家更習慣於叢林法則,更習慣於以牙還牙和快意恩仇。
但是,沒有完人雖是事實,泥巴讓我們骯髒、患病和痛苦也是事實。
既然這個世界一直有問題,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救贖!
但是願意被救贖其實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因為我們太驕傲了。
我們驕傲到寧願自己活在苦痛中,也絕不相信自己需要救贖。
所以,我談這一點是希望我們可以放下偏見,能像小孩子一樣來看這部作品。
因為有些東西,大人很難看懂和領受,反而小孩子能看懂。
第二,我想談的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力量。
看這部電影時,我就想起《皮娜》中的一句話:柔軟為力量之源。
電影中記者的憤怒是很有力度的,這種義怒讓他敢於揭露很多黑暗。
但是他的心是非常剛硬的,他很討厭自己的父親,曾無數次發誓不要成為父親那個樣子。
但事實上,他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父親的老路,不願意在孩子身上花太多的精力。
這就是人類很普遍的一個悲劇:強制性重複。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因為原生家庭產生陰影,他雖然對原生家庭的毛病深惡痛絕,但他大概率還會重複原生家庭的悲劇。
比如說,自己曾目睹父親曾對母親家暴,這個孩子長大後極有可能會對自己的妻子家暴。
要如何才能跳離這種重複性悲劇的魔咒。
電影給出的答案是原諒,是寬恕。
是低下頭承認自己和父母一樣是一個無法自控的炸彈。
而原諒會讓我們從原生家庭的捆綁中得到釋放。
這就是柔軟,就像水一樣細細流淌,但卻能穿透最堅硬的“石頭”。
這種柔軟不是根植於自己的道德有多麼高人一等,而是來自於被救贖,來自於對自己的不信任和對救贖者的強烈信心。
羅傑斯,就是這樣一個柔軟的人。
電影中有一幕我非常感動,他來到記者父親的身邊,輕輕地和那個生命垂危的老者說了幾句話。
之後記者很好奇,問他和自己父親說了什麼。
羅傑斯告訴他“我請他幫我一個忙,幫我向上帝祈禱......我想任何一個經歷他現在經歷的事情的人,一定非常接近上帝”。
因為,羅傑斯明白,上帝來是要拯救罪人。
而那個生命垂危的老者,那個曾經犯過大錯並一輩子活在愧疚的人就是一個回頭的浪子。
這就是羅傑斯的偉大,他的偉大就是認為自己並不偉大,只是一個卑微的罪人。
關於這一點,很可惜電影沒有過多去刻畫羅傑斯內心的軟弱和掙扎,而是選擇了留白。
儘管如此,這部作品依舊值得我們期待,因為中國太需要“羅傑斯”這樣懂孩子、愛孩子並願意在暗處為孩子祈禱的人。
閱讀更多 天使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