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存款变借款?百度和中信的这个产品要注意了

银行创新型存款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像我之前推荐过的富民宝、众邦宝。


这些产品近两年特别火,收益高、存取灵活,还有存款保险保障,50万以内几乎是没有风险的。


收益一般都在4个点左右,比余额宝要高上2个点。想用的话也可以随时支取,大部分都是实时到账。


但是,最近我发现一个坑——百信银行的“智存宝”。


根据页面宣传,这是一款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


50元起投无门槛,年化利率4%,每月21号进行利息分配,月月结息。


看上去好像和其他创新型存款没差别,但如果你认真看合同细则,就会发现有个“闪垫”的坑。


存款变借款?百度和中信的这个产品要注意了


什么是“闪垫”?


如果你要提前支取智存宝里的钱,那“闪垫”就会出来。


你提前取出来的不是本来就存在银行里的存款,而是百信银行给你提供的存单质押借款。


也就是说,假设你存了5万块,期间提前想取3万出来,这3万块不是取款,而是你向百信银行进行的借款。


这个借款的利息和你存款的利息是一摸一样的。


所以在体验上,你感觉就是一笔可以随用随取的“活期”。


而一般的创新型存款,提前支取的存款都是转让给了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取出来后就跟你没关系了。


但“智存宝”就不一样,存款变借款会涉及到两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是个人征信。


银行借款一般会被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后续可能体现在个人征信报告里,影响个人贷款。


我咨询了百信银行客服,对方强调“不会影响个人征信”,但作为银行出来的,我知道这话不太靠得住。


存款变借款?百度和中信的这个产品要注意了


在信贷环境收紧的周期,别说借款记录了,连征信被查次数都会影响个人贷款成功率。


当然也并不是说上征信就一定是坏事,但如果在房贷等事上扯到了,总归是麻烦啊。


第二个是可能出现“违约”。


贷款产品的用途一般是有限制的,这个“闪垫”出来的钱也不例外。


它的资金用途会限制为“综合消费类”。


按照约定,你不能将这笔资金用于如股票、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消费。


当然有时候银行也不会追查你每笔钱的具体流向,但总归是有风险的。


万一你看行情好,把钱一把梭进了股市,银行真要认真追究你责任,你只能乖乖服软。


如果你没有严格按照资金用途使用,百信银行有权按约定的借款利率上浮100%计收罚息。


存款变借款?百度和中信的这个产品要注意了


也就是说,明明你只是拿出了自己的钱,但是因为你违约,后面你反而要给百信银行付4%的利息。


当然发生这种违约肯定是极小概率的事,但概率再小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


所以我说这个产品有点坑。


我们在买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产品说明书,不要想当然。


现在市面上创新型产品越来越多,有些产品是真的好,有些产品乱七八糟的东西就特别多。


我们一定要记住不懂不投,实在拿不准的去问问懂的人,或者干脆别碰。


毕竟在去刚兑的大背景下,控制风险,保护好自己的钱包才是第一位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