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聚焦】崇信:強化政府主導作用 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崇信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全縣中小學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師資隊伍不斷優化,推動了學前教育階段快速發展,義務教育階段均衡發展,高中教育階段趨於普及。

優化城鄉教育佈局
全面改善辦學條件

縣委縣政府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聚焦學前教育發展短板、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城區“大班額”現象嚴重等焦點、難點,研究制定了《崇信縣教育佈局調整規劃(2015年—2020年)》。規劃實施以來,縣委縣政府積極爭資列項,共論證申報全面改薄、革命老區幼兒園、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等項目70多個,爭取到中央及省級資金1.07億元。為縣一中、職教中心等47所學校實施校舍建設項目68個,教育佈局更趨合理,設施落後及大班額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中小學辦學條件持續改善。為63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配備了校園監控、課桌椅等教學及生活設施5000多套,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班班通”覆蓋率、寬帶接入率、理化生實驗儀器、音體美設備、安保設備、淋浴設施等配齊率均達到100%,全縣中小學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專業素養能力

崇信一中教師賈喆雲,他獨創的反覆學習訓練法,每週堅持將各省市最新的聯題組合改編,限時訓練學生,達到了穩快提升學生成績的目的,深受學生、家長的好評。近年來,崇信縣不斷優化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師德師能,推進隊伍優質發展。先後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考引進大中專畢業生206名,教師數量由2012年的1124名增加到現在的1291名,改善了教師的年齡、學歷、知識等結構,全縣高中、初中、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了98.2%、99.3%和100%。紮實開展“百名校長、千名教師”培訓、農村小學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工程等教師校長培養培訓項目,認真實施城鄉教師交流任教、國培計劃、網絡研修等教師培訓活動,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教師進行全員培養培訓,有效提高了教師的師德師能水平。制定落實《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縣財政每年安排200多萬元,用於實施教師績效工資,為農村教師發放了生活補助,提高了校長、班主任崗位津貼。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更換了農村教師辦公桌椅、生活用床、取暖用具,所有農村學校辦起了教師灶,充分調動了農村校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穩定了農村教師隊伍,為農村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師資保障和人力支撐。

建立雙線控輟管理
落實政府保學責任

建立“控輟保學”雙線責任制,按照建立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鄉鎮政府、教育部門雙線責任制的要求,教育局與各學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校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簽訂了《控輟保學目標責任書》,並將此項指標納入學區(學校)質量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建立起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完善輟學學生勸返復學、登記與書面報告制度,加強家校聯繫,主動配合鄉鎮村社,做好輟學學生勸返復學工作。同時完善了義務教育入學通知書制度,明確了有關法律規定,切實增強家長和適齡少年兒童的法律意識。全縣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6.3%,高於全省貧困縣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

學前教育發展迅速
高中教育趨於普及

以“辦好群眾家門口學校”為基本原則,持續加大農村學校建設力度。實施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依託革命老區幼兒園建設項目,投資1935萬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班)33所,新建、改建校舍面積23552.8平方米,全縣幼兒園(班)由15所增加至48所,實現全縣有實際需求的貧困村幼兒園全面覆蓋。配備保教、保育教師,招錄學前教育教師120人。落實學前教育資助制度,解決貧困家庭學前適齡兒童入學難的問題,統籌學前教育資金向貧困鄉村傾斜,按需配齊了各類教玩具,有效提升農村幼兒園科學保教質量,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0.73%。


  按照城區教育佈局調整規劃,實施縣一中整體遷建項目,概算投資9219萬元,新建教學樓兩棟、餐飲樓一棟,總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並實施校園附屬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資5500萬元,建成校舍1.9萬平方米。為徹底解決“大班額”問題,落實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推動全縣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縣一中學生於愷義高興地說:“原來在老校區的時候,住宿條件差,床鋪比較緊張,我們睡得很擠,而且取暖條件也不怎麼好。現在到了新的校區,床鋪、宿舍都是新的,光線明亮,取暖條件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統籌發展職業教育
促進職教特色發展

完成了縣職教中心整體遷建,依據縣域經濟發展特點及社會緊缺專業人才需求,積極調整專業設置,擴大實訓基地建設,建成以汽車應用與維修、現代物聯網技術、光伏發電為主的職教中心公共實訓基地。開設計算機應用、電子技術應用、汽車應用與維修、旅遊服務與管理、學前教育、礦山機電、護理、果蔬花卉生產技術等專業,實現重點專業對接重點產業,提升現代農業、文化旅遊業和社會管理與服務專業領域的人才培養能力。積極探索實施五年一貫制、“3+2”、單考單招、“對口升學”考試和“3+4”等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推進中職高職緊密銜接。不斷加強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每年選派有3至5名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30名左右教師參加省市職教師資培訓,並建立“雙師型”教師信息化資源庫,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開展職業教育專業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青年教學能手評選活動,有效提升了職業教育教師實訓、教學、科研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