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種植過程中土壤容易惡化,如何給土壤培肥?

田園軒月


種植過程中,土壤容易惡化,對,就是的,我們往農村走走就不難發現,現在不少地方的土壤惡化非常嚴重。可以這麼說吧,不用化肥的話幾乎絕收,每年的收成,幾乎全是化肥養出來的。長此以往,何以得了?土壤培肥,迫在眉睫啊!



土壤惡化的原因是什麼?

土壤惡化非常嚴重,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在農村的親身感受。很多農民說,不用化肥,種什麼都不行,只有用化肥才能確保有收成。長此以往,農業前途何在?真的是不敢想象。農村土地為何惡化如此嚴重,土壤惡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1、化肥的濫用:說起化肥的好處,人人都知道它像魔物一般控制著植株的繁茂生長,但是它的壞處呢?就是離開化肥後就萎靡不振,不能健康生長。由於有化肥的好處,慢慢人人也不再給土壤培肥了,慢慢的離開化肥就不會種地了,因為離開化肥就會顆粒無收,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化肥濫用,的確非常嚴重了。

2、農藥的濫用:農藥的使用跟化肥一樣,濫用厲害。本來有些病、蟲和雜草的處理,是完全可以利用農業、物理、生物等技術方法來防治的,但很多人為了省心省事,就通通以農藥處理,農藥殘留土壤裡,對土壤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不僅對土壤結構造成破壞,還對土壤肥力造成破壞,並且破壞後還難以恢復。



3、汙染物排放:汙染物的排放,也是一個造成土壤破壞的重要原因。廠礦汙染物、廢礦渣、廢金屬等,排放到土壤、河流中形成了重大的汙染。這種情況現在雖然減少,但前期排放的眾多汙染源還沒完全治理好,仍在恢復之中,所以土壤惡化的現象仍未得到完全的解決。汙染物,必須禁止亂排亂放,土壤才會恢復。

4、地膜的泛濫:不知從何時開始,地膜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因為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了地膜的好處。的確,地膜能帶來保溫、保溼、保水土等多方面的好處,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地膜不能溶解,每年一換的大量地膜堆置土中,對土壤造成了很大破壞。後來大家發現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後,開放研究能溶解的地膜,這才有緩解。但不可否認,現在市面上大多數地膜仍是不溶解的,需加強管理。

5、汙水的灌溉:前些年的環保管理無力,導致大量工廠、礦山汙染排放到河流、溝渠中,流入土地對土壤造成了很大的汙染,這些年雖然進行了大力整改,但土壤仍未完全恢復,並且汙水汙化的排放仍然存在,咱們看看新聞就知道,各地汙染企業仍然有偷偷排放的情況。汙水之害,破壞了生態環境,破壞了土壤。



土壤惡化的表現是什麼?

土壤惡化的表現,主要以下幾個方面:板結問題、變得淺薄、病蟲害增多、缺微量元素、酸鹼化嚴重等。土壤就像一個人似的,長期營養不良,管理不力或根本不管理,身體就會越來越糟糕。土壤管理不力,惡化就會越發嚴重。

1、土壤變板結:現在的人們種植莊稼比以前變得懶了,一切問題都企圖用化肥、農藥解決,有的甚至連挖土或耕土的活兒也省了。加之化肥的破壞性,以及有機肥的減少,土壤是變得越來越沒有肥力了。微生物群數量下降,土壤板結現象越孕加重,使得作物在土壤中根系發育大受影響。

2、活土層變淺:由於土地不多,土地上每年輪迴種植農作物,特別是像辣椒等一些淺根作物的輪迴播種,土壤變得越來越淺薄。如果在耕土時不注意加深深度,那麼熟土的深度就會變得越來越淺。活土層變淺,對農作物生長髮育和土壤肥力的保持都是不利的。



3、病蟲害積累:土壤中病害會隨著農作物的連作而加重,蟲害也會隨著連作年數的增加而增多,危害性是越來越重的,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枯萎、爛根等,甚至枯死。病害加重,用農藥就會增多,便形成了惡性循環,主糧、蔬菜的種植就會受到汙染。

4、缺乏微量元素:由於農作物連作、澆水不當等原因,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減少,對農作物的生長髮育造成嚴重影響。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一些微量元素是必須的,像硼、鋅、鈣、鐵、錳、銅等元素是不可缺乏的。長期作物連作會造成因作物的偏好而大量吸收,從而導致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

5、土壤酸鹼化:這個問題也比較普遍,是人們氾濫使用化肥、灌溉方式不當、土壤治理不力所造成的。在長期使用化肥中,化肥中的酸鹼成分在水氣蒸騰時上升於地表,對土壤形成了汙染;在長期的漫灌及不正確灌溉方式中,土壤肥分被淘走,殘留的多是非肥分物質;在長期的治理不力或根本未治理的情況下,土壤越來越貧瘠。久而久之,酸鹼化越來越嚴重。



如何給惡化的土壤培肥?

土壤惡化猶如病,不去治療便傷身。知道土壤惡化的壞處,知道土壤惡化的原因,便能溯源治本,給已經惡化的土壤進行培肥。那麼,土壤培肥都有哪些方法呢?我覺得,深翻土壤、增施益肥、實行輪作、土地休息、施撒微用等都是很好的方式,下面我來具有介紹一下。

1、深翻土壤:土壤培肥是需要深耕的,否則會變得越來越淺,肥力喪失會越來越多。在作物收穫後,在作物種植前,都需要深翻一次。同時,種植前的深翻,需要結合施底肥一起做。底肥以農家肥為主,甚至可全施農家糞肥,牛糞、豬糞、牛糞、羊糞、雞糞等,都是很好的肥料,對土壤肥力的增加大有幫助。

2、增施有機肥與生物菌肥:有機肥種類很多,前面說的各種糞肥只是一方面,還有綠肥、餅肥、沼氣肥等,土地多施有機肥,對土壤肥力能做到有效提升。還有就是生物菌肥,什麼是生物菌肥呢?就是通過生物發酵生產出來的肥料,包括細菌類、真菌類、固態菌等各種微生物肥料。對改善土壤結構、緩解鹽漬化現象、提升土壤肥力很有幫助。



3、實行農作物輪作模式:我們種植身很多農作物是忌連作的,連作不僅是病害加重的風險增大,而且土壤肥力破壞的風險也大大增高。多次連作後,土壤變淺、變板結、變貧瘠,所以我們都提倡輪作模式的用地。輪茬種植各種莊稼、蔬菜等作物,對減輕病害風險、減輕毒素危害,是很有作用的。

4、適當閒置土地:土壤像有生命似的,當種植幾年後忽然讓它休息一下,地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土地閒置休息時,需要深翻土壤,讓下面的土壤翻起來曬曬太陽,或接受冰凍的錘鍊,將病害、蟲害趕走滅絕,能很好地恢復地力。這個效果不錯,當土壤連連種植顯得疲勞的時候,讓它適當休息一下。

5、增施微量元素肥:微量元素是作物生長中必須元素,在施肥的時候可以單位施撒、噴施,也可以與其它肥料混合同時施用。但施用微量元素肥時,最好檢測一下土壤,缺什麼,缺多少,做到有針對性的施肥,避免施肥過量而造成肥害。這一點很重要,必須牢牢記住。一般情況下,每畝可施硫酸鋅1.0~1.5公斤、鉬酸銨0.1~0.2公斤、硼砂0.3~0.5公斤、硫酸銅1~2公斤、硫酸錳2~3公斤等,這是在未檢測土壤性質的情況下,預防土壤缺素症而施微量元素肥。如果土壤本身缺肥,那就需要檢測出確切數據後再定施肥數量。


總結:土壤惡化的現象不容忽視,必須重視,要找出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良,讓土地變得肥沃起來,我們的農業才有更大希望!


種植天地


在農業生產中,作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主要是從土壤中獲取,土壤的肥力決定著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那麼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是什麼原因使土壤在種植過程中表現的越來越惡化?其危害是什麼?

一,土壤惡化的原因

1,長期使用化學肥料:連續多年使用化學肥料,嚴重破壞了土壤的團粒結構,因為化學肥料就是無機鹽,長期使用裡面含有的酸離子與土壤裡的氫離子結合生成酸,就導致了土壤板結,酸化嚴重,透氣性差!

2,土壤有益菌越來越少,不能有效去除土壤裡的有害物質:因為土壤已經不適合有益菌生存,土壤的有害物質不能被有效分解,加重了土壤的酸化程度。

3,有機肥使用量太少。有機質缺失,化肥對土壤板結影響就越明顯,而有機質含量豐富,化肥被利用的高了,化肥殘留在土壤裡的硫酸根、氯離子等就會很少,相應的就大大降低了化肥對土壤的板結。

二,土壤惡化的危害

1,降低肥料的利用率:據專家介紹,現在肥料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很多養分被固定在土壤當中不能被作物吸收和利用。這樣就直接導致農作物營養不足,產量低,品質差。

2,死苗,爛根,抗病力下降:土壤結構被破壞,土地越來越貧瘠化,嚴重的缺素症使農作物出現死苗、爛根現像,並且能誘發植物的各種病蟲害。

如何給土壤培肥 恢復土壤健康

一,增施有機肥

人糞尿、家禽(雞、鴨、鵝)糞,以及牛、豬、羊等糞便,還有菜籽餅、棉花餅、大豆餅、花生餅、芝麻餅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有機肥,不過一定要經過充分的腐熟發酵才能使用,避免造成作物燒根現象。也可以購買好的商品有機肥,直接施到農田。

二,秸稈還田

可以收集作物秸稈堆漚發酵施入土壤,也可讓作物秸稈在地裡直接粉碎還田。比如我們這裡,小麥、玉米被收割機脫粒收割時,秸杆也被同時粉碎還田,麥田可直接種玉米不受妨礙,隨著玉米苗的長大,麥秸稈在地裡逐漸腐爛變成有機肥。玉米秸稈可在冬前用深耕犁深翻埋在土裡,第二年春天再用旋耕機旋耕一至兩遍,就可以種花生或者春玉米了。

三,合理輪作

同一塊土地,一定不能連續種植同一樣植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要"倒茬"種植。比如今年種花生,明年種玉米或者大豆,以此減少缺素證的發生。

四,生草肥田

如果是貧瘠地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休耕三至五年任其自由生草,也能做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生產能力。如果種植果樹,果園內生草,等草長高時再用割草機割除,如此循環,腐爛的草成為很好的有機肥,大大提高了果園有機質的含量,陪肥了地力。

總之,土壤的狀況跟農業的發展和作物的生長息息相關。我們只有保障土壤健康、注重土壤培肥,才能更好的發展農業、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農人阿翠


“種植過程中,土壤容易惡化,如何給土壤培肥?”這個問題,做為一個農民人,我就結合我自己所在的天水山區在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土壤惡化現象以及土壤的培肥改良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造成土壤惡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化肥和農藥用量過多,有機肥使用減少,種植品種單一所造成的。要想給土壤培肥,也就得從減少化肥和農藥的用量,增加有機肥施用,對農作物進行多樣化種植入手。


土壤相對惡化的表現有那些?

一是土壤板結嚴重。按理說,隨著氣溫的相應升高,土地的熟化程度應該也要相應提高,土壤板結現象應該減少。我所在的地方大都是山區丘陵地貌,高寒陰溼,靠天吃飯,沒有工業汙染一說。但近些年來,一些土地土壤板結現象也比較嚴重,特別是在犁地時天氣不好或者下過雨時間不長犁過的地裡,都會有大量的土塊。甚至經過一冬天的凍泛也難以打碎。下播以後嚴重影響農作物的出苗。

二是鹽鹼化嚴重。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從土地到戶時就有一部分土地容易“泛鹼”。但是最近幾年,有些原先沒有泛過鹼的地也有了“泛鹼”現象。地表看上去總是白花花的。種點農作物收益也老是提不上去,挫傷著人們種植土地的積極性。

三是病蟲害發生頻繁。一些老人都說,“原先就根本沒聽說過莊稼有什麼病,現如今莊稼的病比人的病還多。”越來越頻繁的莊稼病蟲害防治,耗費了人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給大面積種植帶來了不便。

土壤發生惡化的原因是什麼?

一是化肥使用量增加,破壞了土壤的原本結構。

根據本人在農業生產中的經驗總結來看,土壤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還是大化肥的施用太過所致。在這幾十年的農業生產中,農作物種植主要的變化是大化肥的投入量在逐年增加,而農家肥和有機肥的用量正逐年減少,甚至大部分土地都是“衛生田”,根本就不用農家肥。土地剛放到戶時,農民都沒錢買化肥,許多的農民都是靠施用農家肥種地。後來,生活條件好了。家家都使用大化肥。甚至是再沒錢的家庭,貸款也要買化肥使用。我剛開始種地時,冬小麥播種時不施化肥,後來化肥出現時,每畝開春撒尿素5公斤做接苗肥。如今播種時底肥撒過磷酸鈣50公斤,尿素10公斤,開春接苗肥還得撒尿素20公斤。小麥的產量真的是提高了,施用大化肥的量也越來越多了。


二是有機肥施用在減少。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最早農村人冬閒時間,會出去拾糞或者把自家燒的熱炕砸掉重新做好。只是為了多弄些“炕土糞”往地裡施用。我自己也曾經專門到野外刮草皮燒過草木灰,就想能種出來幾個“大洋芋”。可如今,鄉下人種地都不用農家肥了,人尿糞都會倒掉!加之牲畜越來越少,逐漸沒人餵了。所有的莊稼種植時,都是純化肥。

三是種植結構單一。

過去種地時,總要計劃怎麼樣去倒茬。也很早就知道重茬的危害。近些年,因為土地種植效益降低,許多農民種的地少了,有些作物因為收益少或收拾不方便就不再種了。這樣就形成了土地種植品種單一,持續重茬的現象出現。就拿我們老家來說,大豆,蕎麥,葵花已經不種了。洋芋,玉米,胡麻種植量也逐漸減少,只是夠各自家庭吃飯。只有小麥和油菜雖然種得少,但依然還在種著。少量土地上年年就種小麥和油菜,重茬單一,就成了常態。

四是過度地使用農藥。


最早時,農民之所以忙,是除了播種收穫以外,還得積肥拾糞,除草滅蟲等等。可如今,各種各樣的農藥的使用,在減少了農村勞動力投入的同時,也加重了土壤農藥的殘留,破壞了土壤原本的生態平衡。就從最簡單的麥田拔草來說,最早拔一畝麥田裡的雜草,一個人至少得五天以上。現在一個人用一天時間,就可以通過噴撒除草劑的辦法,完成至少十畝麥田的除草工作。這還不說,各種各樣的農作物裡面都有相應的除草劑。殺蟲的,治病防病的,增產增收的等等。可以說現在的莊稼就是在化肥和農藥的足量使用中才得以收穫的。


怎麼樣培肥並改良土壤呢?

在怎麼樣培肥並改良土壤這個問題上,我不想太多地用科學的理論去說明什麼,只就想從一個農民人的角度說說怎麼樣才能使土壤變得可以繼續耕種。

一是減少化肥和農藥用量。

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也使農業生產的效益得到了有效提高。如果要從改善土壤的角度來說,應該相應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數量和施用頻率。化肥在土壤中分解時持續使土壤溫度降低,是使土壤逐漸板結和鹽鹼化的最大原因。農藥的使用也加劇了土壤的汙染和藥害。超量地施肥,多重地噴藥,把原有的土壤生態環境生生給改變了。要想恢復土壤生態,必須要提倡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要有針對性地科學地施肥用藥。

二是增加有機肥用量。

有機肥除了能夠使農作物健康生長以外,也是改良土壤最直接的方法。在農作物種植中,應該大量使用農家肥和有機肥。通過各種方式,加大農家肥的發酵腐熟,並使用到土地種植中去。農民朋友要多收集和購買農家肥,儘量少使用大化肥。更不要嫌麻煩而倒掉人尿糞和家畜家禽糞便,要全部使用到莊稼種植中去。。

三是杜絕重茬,合理輪作。

通過多年的種植經驗,農民人都懂得農作物重茬種植和單一經營的危害,也總結出了一些相互輪作的方法。如果真是想通過土地受益,這些經驗還必須要借鑑並身體力行地去推廣。我們老家在種植洋芋和玉米時,都是儘量要施農家肥的。所以玉米洋芋茬口種那種作物長勢都好。油菜籽茬口適合於種小麥。胡麻和蕎麥的茬口最薄,種啥都不會高產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發展多元化種植。發展蔬菜或藥材及其他高新作物種植,以緩解土地種植種類單一,農作物品種重茬的問題。有些藥材和疏菜種植時,不用或者很少用到農藥,比如韭菜、菠菜、大蒜、大蔥、洋蔥、胡蘿蔔、芹菜、筒蒿、香菜、百合等。藥材類有,茴香、生薑、薄荷、紫蘇、牛蒡等。多樣輪作,即降低了農藥對土壤的破壞頻率,也減少了農藥在土壤中的殘留。


四是積極培肥土壤。

在我老家,培肥土壤的方法有三種。

1.土地空置。每年留出一部分地深翻後使其閒置一年,第二年再開始耕種。以便使土地恢復土壤生態結構,平衡營養組成。

2.壓青還田。在地裡種一些豆類或草類植物,長到一定程度時深翻壓青,以補充土壤營養,調節土壤結構。我們老家常用箭舌豆做壓青還田處理,效果也不錯。

3.整地排鹼。土地出現“泛鹼現象”,主要是排水不暢所致,可以在土地周圍開挖排鹼溝,使土壤中的水份能及時排出,減少鹽鹼滯留。

總結:

綜上所述,土壤發生惡性變化主要原因是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所致。化肥分解過程中釋放出的大量化學成份和各種農藥的殘留,破壞了土壤原本的組合結構和生物平衡,從而使土壤發生板結和鹽鹼化。又加之單一的種植結構和重複的種植模式,加劇了土壤退化和病蟲害的發生,影響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做為農民人,要善於從改良和發展的角度去對待土地生產,加大農家肥用量,減少或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積極安排土地輪作及休耕還田,才能把土地的種植優勢發揮到最大,也才能做到真正的土壤改良和培肥。您說對嗎?

【農村人說農村事。@木火同明,歡迎您的留言和討論。】


木火同明


這個問題看似非常大,其實非常有應用性。因為我國的土壤有40%已經惡化,面臨的問題就是各種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化、土壤鹽漬化、次生鹽漬化、各種土壤被侵蝕、土壤流失、各種汙染源進駐等。我們面臨的土壤惡化來自於耕種方法問題、工業汙染問題、氣候變化問題、未平衡施肥問題等,而給土壤培肥則是一個系統工程。

一、土壤為什麼會惡化,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土壤惡化是源於土壤退化,土壤退化主要來自於土壤的自然減少或者人為減少,同時土壤的質量指標明顯降低。而土壤惡化則主要表現在土壤與原數量和質量批標嚴重降低,形成了肉眼可以分辨的情況。

土壤惡化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人為因素及自然災害變化

人為因素主要來自於對土壤調理及作物種植過程中的耕、種、旋、施肥、收割等方面不合理的操作而致。自然災害則是由外力作用,如地震、下雨、氣候變化等因素使得土壤結構變化帶來的。其結果可能會是土壤沙化、土壤鹽漬化、土壤逐步被侵蝕等。

因為我們明白,各地的土壤結構是不同的,其酸鹼度也是不同的,在各種結構和酸鹼度的土壤中,農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耕種方法和施肥方法,一旦被改變,或者明顯地改變,則在耕種過程中會出現偏差,其結果對於土壤改良不利。

2、土壤汙染

土壤汙染主要來自於工礦企業汙水、有害氣體的侵蝕,會形成對土壤內部養分的嚴重改變,甚至一些重金屬的加入,使土壤質量呈現迅速汙染狀態。其汙染的結果可能是有害金屬增加,影響農作物營養吸收及農產品質量下降,也會影響土壤物理、化學結構,形成酸化土壤嚴重、鹽漬化土壤越擴越大。更有甚者會使土壤團粒結構消失,呈現板結化現象,水氣通道嚴重堵塞,以至於根本不能種植。

二、什麼是土壤培肥,其主要辦法有哪些?

土壤並不是那麼脆弱得抵抗不了外力的影響,而是不能超過一定的度。比如土壤通過自身的自淨作用,在土壤中有有機質、礦物質、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使一定的外來影響得到彌補,也可以通過氧化還原反應來促使土壤復原,構建土壤正常生態。但是,若外力超過一定水平,則土壤自身自淨則缺乏能力,土壤汙染則佔上風,土壤惡化就迅速到來了。

而土壤培肥是指通過人工生產活動來培育土壤肥力。歸根結底還是要為了將土壤培育到接近原來的水平。比如次生鹽漬化土壤,本來是隨著鹽漬化土壤的演變推進而變化的,這時只要提前進行地面排水設施的建設,不使地下水無路可走,就可以杜絕。

土壤培肥的方法主要有:

1、提前預防土壤惡化嚴重,進行農田基本建設

對於我國來說,因為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工廠排放物,包括液體、氣體越來越多,無形中影響了土壤質量,嚴重的使土壤酸化、板結化。受汙染耕地越來越多。針對這樣一項嚴峻的問題,我們已經就環境保護問題提上議事日程,並且拿出了諸多辦法來解決,比如工廠上環保設施、汙染水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汙染物的排放。相信在國家政策的調節下,這方面會影響越來越小。

開展農田基本建設的主因在於防止農田的由於氣候、自然災害等方面的變化來影響耕地數量的減少,比如對山、路、林、水的改造,對沙土的節水改造,對丘陵及澇窪地的改造等,儘量使不平整的地改造成平整的耕地。這方面的工作國家一直在進行,根據我國耕地的地形土壤不同,肯定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2、改良耕作方式

土壤培肥中,人為的因素是關鍵的。耕作方式可以避免一些耕地提前進入退化,好的話可以使耕地變得更加肥沃起來。比如輪作與休耕方式,這樣可以使耕地得到有效休整,同時可以利用作物的高低、類別不同進行人為輪作。

同時耕種深度也可以改變土地質地。

3、化學生物方式改良土壤

利用肥料的作用進行合理施用,這也是人為可控的。這需要農民朋友相信測土配方的意義,不過量施用化學肥料,不讓土壤內留存過多的化肥,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土壤的負載。在合理使用化肥的基礎上,大力利用有機肥料及生物肥料進行改土,以促進土壤有機質的迅速形成,來調節土壤中的理化性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使土壤水氣通道形成和打開,這對於作物吸收養分是至關重要的。

以上就是對土壤惡化後,如何進行土壤培肥的幾點建議,從以上可見,土壤培肥一定是建立在人為改良的基礎上,也就是耕作方式及農田基本建設的基礎上的,以杜絕人為因素對土壤的改變。然後我們通過生物及化學肥料的合理施用,來解決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平衡,還有土傳病害的防治。也就是說培肥地力不是靠天、不是靠地,而重在靠人的思想和行動來解決。培肥地力,人人有責。


農資人實錄


題目當中所說的,土壤容易惡化,那麼表現出來的就是鹽漬化、板結化,這兩種情況幾乎是相互存在的。說白了一個是由於外界的洪澇災害所引起的,這種一般集中在平灘地靠近河流的地塊比較多,二是由於單純的人為原因所導致的,這包含在所有種類的種植地裡面。

因此在題目當中所討論的就是,在肥料、藥劑的使用和土壤管理上的一些做法,那麼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1、首先在對於化肥的使用上,一定不要過量,尤其是尿素類似的化肥,是引起土壤板結鹽漬化的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在蔬菜大棚下面這片土壤裡面,由於各類化肥使用量和頻次過多,就會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後果。

所以在這點上我建議大家,儘量多用腐熟的農家肥幹糞這些有機肥料,因為有機肥料可以使得土壤疏鬆、鬆軟、提升其肥力,可以很好的改善土壤的鹽漬化和板結化現象。

2、接下來在第1點的前提上,從種植蔬菜大棚來看,如果是灌溉的頻次過多的話,也是會有鹽漬化板結化現象的,就拿我們村子來說,灌溉幾乎用的豆薯井水,而我們村子的井水是那種比較“鹹”的,並且鹼性是比較大的,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那麼基於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對於土壤的改善一定要搭配合理的腐熟有機肥的施放,再結合有效的灌溉,就會得要有效的改善。

3、最後一種就是結合前面兩種的農藥使用不合理,我在這裡所說的農藥包含有除草劑、蔬菜生長所用的葉面肥藥劑和防治病蟲害的藥劑,那麼這些藥劑在噴施的時候必然是會和土壤表面進行一個親密接觸的, 哪些直接打在根部的那些就更加如此了。

那麼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當然都是需要結合起來的,在用上要一定要考慮土壤的感受,要合理化。

總結

以上就是改善土壤惡化的一些方法觀念和措施,主要還不是單純的只是在改善培肥施肥上,一定要和合理的灌溉和噴藥等結合起來改善了。


寧寧說的話


近年來,隨著農業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農作物豐產豐收的概率越來越高,豐收的同時也讓土壤的肥力有所下降。土壤肥力的下降會影響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且這種趨勢會受種植戶錯誤土壤改良措施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在種植業中,大多數的種植戶錯誤的認為,作物的地產必然和肥料施用有關係,卻忽視了土壤的改良工作,片面的採取施肥改良土壤只會讓土壤“越種越貧”。種植過程中土壤惡化的問題不容忽視,問題的解決需要充分認識土壤惡化的原因,找到有針對性的土壤培肥方式,改善土壤質量。

  • 土壤惡化的原因

1.施肥不合理導致土壤酸鹼化

在種植業中,大多數人都認為氮肥會促進植株生長,提高農作物的高產可能性,卻不知道偏施氮肥會導致土壤酸化。氮肥施用量過多會導致肥料中的酸離子和土壤中氫離子發生反應,從而在土壤中形成沉積的酸性物質,土壤酸化會影響到作物根系營養物質的獲取,最終會引發作物出現缺素症狀。不管是有機肥,還是化肥,都需要掌握住量的使用,過量施用既會導致肥料的浪費,還有可能導致農作物出現不良的反應。

2.作物的連作導致土壤板結

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土壤板結也是土壤惡化的一種表現,造成土壤板結的原因既有有機肥施用量不足,也有作物連續在同一田塊種植。種植業中在同一田塊的複種指數會非常高,長時間的複種會導致土壤中有害物質的增多,甚至有可能會帶來土傳性病害,土壤結構性問題會非常明顯。通過農作物的連續耕雖然在短時間內會帶來可觀的收入,但超過三年以後就有可能導致出現作物質量下降,連作障礙會非常明顯。

3.土壤受外界的汙染嚴重

進入到現代社會以後,土壤就不可避免的會受到環境變化及工業汙染的影響。在工業生產中廢水、廢棄、灰塵、廢渣等都有可能導致土壤的酸鹼化,煤炭、石油、天然氣導致的環境汙染會導致酸雨的出現,酸雨會直接影響到土壤。除此以外,種植過程中使用的地膜沒有及時清除的話就會導致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下降,影響到作物的根系發展,地膜需要非常久的時間才能達到有效分解的目的。

  • 土壤培肥措施

1.合理耕作施肥

在種植農作物的時候儘量選擇大型的旋耕機,深翻土壤能夠有效的打破犁地層,增加土壤的蓄水蓄肥性。施肥過程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進行土壤養分的測量,根據測量的數據配置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氮磷鉀肥料的比例,應該對有機肥的施用量有所側重。對於在乾旱地區的農作物種植,耕作深度應保持在30cm左右,肥料的施用應該和澆水結合起來,澆水則應以噴灌為主,大水漫灌有可能導致土壤板結。

2.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

土壤板結和酸化是常見的土壤惡化問題,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則能夠有效解決這兩個問題。一方面有機肥能夠有效的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改善土壤的板結問題,提供給農作物生長足夠的營養,降低土壤的容重;另一方面生物菌肥能夠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含量,有益的菌肥能夠將化肥、農藥等有害的化學物質有效的分解。有機肥和菌肥的選擇需要結合土壤出現的問題進行選擇,土壤板結和酸化兩種問題需要分開解決。

3.生物修復

生育修復指的是種植對有害物質有吸附作用的農作物來解決土壤惡化問題,其對土壤的破壞相對較小,需要的週期會比較長。土壤的生物修復措施多樣,簡單介紹兩種:一是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可採用蚯蚓來增加土壤中生物的多樣性,蚯蚓不止能夠幫助土壤自淨,而且能夠起到疏鬆土壤的作用;二是在土壤培肥過程中使用優質的生物肥料,優質的生物肥料能夠促使土壤中有害物質有效降解,且不會導致二次的汙染。在一些重工業汙染的地塊中,種植戶會選擇種植狗牙根等來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

土壤培肥是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目的的,不同的土壤問題需要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土壤惡化問題的出現既要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細節的管理,避免不良的耕作種植方式導致各種問題出現,又要在問題出現以後做好恢復和改良措施。除了以上提到的土壤培肥措施,種植戶也可採取增施含腐質酸水溶肥料、土壤改良劑等措施來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機質。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在種植過程中一旦有大幅度減產問題的出現,需要從土壤、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等方面綜合考慮,增施肥料有可能會致使土壤惡化問題更嚴重。


老農民說事


【種植過程中土壤容易惡化,如何給土壤培肥?】

  • 在農業種植過程中,工業肥料的投入的確能夠增加單產產量,提高作物品質,提升作物商品性,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在種植過程中,工業肥料的無序投入,也會帶來很多弊端,例如,它給土壤帶來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農業種植過度依賴工業肥料,會讓土壤出現板結現象,造成營養成分不均衡,酸鹼度不協調,如不改良土壤土質,會致使土壤土質繼續惡化,其結果造成土壤砂石化,板結化,營養成分流失嚴重,種植的作物不出苗,不生長,不開花,不結果;且長久無法修復,變成無可持續利用價值的廢地。


  • 近些年,農業管理機構和農業種植戶開始重視土壤惡化問題,經過科學論證,採取了一系列修復土壤結構的方法和措施,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為農業種植土地因工業肥料汙染所造成的不良後果積累了一定的改良經驗;種植過程中土壤容易惡化,究竟該如何修復?如何培肥?如何養地?如何改良成可持續利用的厚土良田呢?我們根據一些種植戶養地的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辦法:


  • 一,休耕養地。休耕養地是指讓已經惡化的土地停止耕作耕種,讓土地在自然狀態下休養生息;土壤也有疲勞期,通過休耕養地的辦法讓土壤進入自我修復期,用風霜雪雨和自然力量使其恢復元氣,達到養地的目的。

  • 二,間作輪耕。間作輪耕是指隔茬種植或者休種各半的種植方式;具體為歇一茬,種一茬,或者一半耕種,一半休耕;也可隔畦隔壟休耕,這樣即可保持土地利用率,有可達到修復土壤性能的目的。

  • 三,重施有機肥。重施有機肥是土壤培肥的重要途徑;有機肥是指畜禽糞肥和植物秸稈雜草漚制熟腐的農家肥,這些農家肥營養成分全面,有機物質結構合理,它能中和土壤中的汙染源,改良土壤土質,調節土壤肥效,發揮持久肥力。


  • 四,增施生物菌肥。生物菌肥是指光合菌族,發酵菌,稀釋性有益微生物的統稱;在已經惡化的土壤中,增施有益生物菌肥,可以分解土壤有機物,提高土壤抗逆性能,讓已經板結的固化養份因子分解,活化,促進農作物吸收。

  • 五,配施功能肥。功能肥是指富含腐殖酸的肥料;功能肥可以改變土壤的鹽鹼程度,促使土壤營養分子高度分離,提高土壤吸收功能,平衡植株體內養份,對植株的平衡生長具有顯著的協調作用。

  • 六,巧施水溶肥。水溶肥是指富含磷鉀硼等各種微量元素的肥料;常見以灌施方式應用在蔬菜種植中,水溶肥添加了氨基酸成分,它能促使各種礦質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動和吸收,提高各種元素的吸附功效,防止各種元素被固化,增強水溶肥利用率。

  • 控制土壤惡化,改善土壤土質,增強土壤肥性,提升土壤利用價值是個長期系統的修復工程,但並不是所有的種植都必須採取修復措施,種植戶需依據各自土壤狀況,適當調整施肥的應用策略,達到養地培肥的目的。


鄉音鄉情


土壤惡化分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部分。自然因素多為不可抗拒的大自然災害引起,如洪水、泥石流、江河湖決口等對田地的破壞。題主朋友提出的種植過程中土壤的惡化更傾向於人為因素因起的。

人為因素因起的土壤惡化主要表現為土壤的酸化加重,土壤的鹽鹼化加重,土壤中病蟲害嚴重等幾個方面。

種植過程中土壤容易惡化,如何給土壤培肥?

第一類,種植過程中土壤酸化嚴重,該怎麼辦?

1,什麼是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就是土壤吸收性複合體接受了一定數量的氫離子或鋁離子使土壤中鹽基離子淋失的過程。土壤ph<7。

土壤物理特性表現為顏色是紅褐色或深褐色,土質鬆軟,土壤透氣好。

2,土壤酸化的危害

(1)從作物的表現看。

土壤酸化,作物根系弱,根系吸收能力差;作物抗性差,易受病蟲害侵害;作物長勢弱,結果差,果實品質不好。比如蘋果園土壤酸化後,蘋果樹樹勢弱,抗性差,易生病,用藥多,結果易得苦痘病、紅點、根瘤、叢葉、果鏽、斑點、雞爪印等病害。

(2)從土壤成分看。

土壤酸化會造成土壤中微生物種群數量會明顯變少。好的土壤應該是土壤中微生物種群活躍,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土壤團粒結構好,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強。這樣的土壤都是土壤中大量微生物分解土壤中有機質形成的。土壤酸化造成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減少又與土壤有機質不足是統一性。也就是說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高了微生物種群數量也高,土壤中有機質少,土壤中微生物種群數量也少。微生物不但可以直接固氮而且還可以分解土壤有機質,使有機質變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養分。微生物的分泌物還是礦物質分解的溶解劑,使大顆粒的礦物質氧化、置換、分解成作物所需要的能吸收的元素。

所以,土壤酸化使得土壤微生物種群數量減少對土壤危害很大。

3,什麼原因造成土壤酸化?

(1)酸雨,洪澇,土壤流失都能造成土壤酸化。

南方本來土壤弱酸性。雨量充沛,多發生洪澇災害。酸雨更是直接造成土壤酸化的原因。酸雨可使土壤中鉀,鈣鎂等礦物質淋失,而土壤中的鋁遊離,鋁離子可直接侵害作物,使作物中毒。

夏季暴雨洪澇土地被水長時間浸泡後,土壤粘重,土壤透氣性差,土壤微生物種群被破壞易造成土壤酸化。大雨過後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開溝淋溼,使土壤儘快恢復過來。

洪澇和土壤流失都能使土壤中礦物質流失,因此大雨過後要及時追肥。

(2)過度的重視化肥使用,忽視有機肥和生物菌肥使用是土壤酸化的人為因素。

我國化肥的利用率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明顯偏低。有的化肥利用率30%多,一部分蒸發、一部分流失、一部分存留在土壤成了不能被作物吸收的穩定礦物質。

土壤酸化主要是氮肥使用量過大造成的。

(3)如何改良酸化土壤,培肥地力。

其一是作物換茬耕地時使用生石灰改良法。

可根據土壤酸化程度每畝撒施生石灰50~100公斤,翻地是撒上和農家肥一同翻入地下,然後平整好土地。

其二是使用草木灰。

草木灰可以用在大棚或露天菜地用來改善土壤酸化。

其三是土壤要多使用農家肥等有機肥加上適量生物菌肥作基肥。

我院中一位二哥。他家是養豬專業戶,人家就是用豬糞肥上地,很少用化肥。可二哥家無論小麥,玉米畝產量都是全村最多的。他家每年還種西瓜,由於土壤好,地有勁,種出來的西瓜個大,瓜甜。不但產量高,還能賣上好價錢。

所以農戶種莊稼,種菜,種果樹一定要多使用有機肥,少用化肥。

其四是可以用土壤改良劑改善土壤酸化。

土壤改良劑能使土壤團粒結構改善,增加土壤透氣性,能使土壤有機質和生物菌充分發揮作用。從而促根系生長,提高作物生命活力。

其五是使用化肥時,少用氮肥。用氯化鉀不用硫酸鉀等

第二類,土壤鹽鹼化嚴重該如何改善土壤培肥地力?

和土壤酸化正相返。土壤鹽鹼化也是土壤惡化的一種類型。

1,土壤鹽鹼化就是土壤中氯離子,碳酸氫根離子過多了。

在北方很多海拔低的地方,海水倒侵,地下水苦鹹。加上乾旱少雨,土壤虹吸現象,地下苦鹹水分被吸到地表就自然形成了鹽鹼地。

也有的是四周高中間低的窪地,由於雨水過後不能及時排走,蒸發后土壤地表含鹽量就高了。

2,不合理的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鹽鹼化。

北方土地長期施用氯化鉀就容易造成土壤鹽鹼化。還有碳酸氫氨,氨水等,可用過磷酸鈣,要用硫酸鉀不用氯化鉀等辦法來改善土壤。

3,鹽鹼化土壤對作物的影響。

鹽鹼化土壤中作物不容易保苗。往往是幼苗出來後越長越弱,不長,甚至死苗,造成大片卻壟斷苗。後期作物生長緩慢,產量低。

我們村和臨村就隔一條河,我們村的地不鹼,他們村的地就是鹼地。種同樣的作物,我們村每畝產量1000斤,他們村也就600~700斤。

4,改良鹼性土壤可以用適量的硫酸鎂,或硫磺粉。

用酸鹼中和的辦法簡單易行。

5,給土壤酸鹼中和後,要更多的施加土雜肥,改善土壤活性,破除土壤板結,改變土壤結構,使土壤有益菌團活躍,這樣土壤肥力提高了,耕性就變好了。

6,澆水儘量不用地下水,要多用河水。

本來有的地方地下水就是苦鹹水,含鹽量高,用地下水越澆越鹼。反而,黃河水有壓鹼的作用。

輪作是作物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好辦法,還可以減少化肥用量,培肥地力。

作物在一塊土壤中連茬種幾年後,就會出現肥料越用越多卻不增產的現象。這是因為作物所需要的養分土壤貧乏了,而作物不需要的卻大量富集儲存在土壤中,造成有的元素拮抗,更降低了化肥的利用率。而過多的施加化肥反而造成資源浪費。

作物重茬幾年後,土壤病蟲害增加了,為防治作物病蟲害發生,藥物也會越用越多,作物藥物殘留,土壤藥物殘留也越嚴重,這樣對作物,對土壤都會造成危害。

我瞭解比較多的是,大蒜、生薑、大蔥、辣椒、土豆、花生、地瓜、白菜、韭菜等很多農作物,蔬菜都不易重茬,最好隔一兩年就輪作一次。

總結,對作物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土壤惡化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後,再做決定如何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如果是土壤酸化的就按土壤酸化進行處理。同樣對土壤出現鹽鹼化的就按鹽鹼化改良辦法處理。不易重茬種植的作物要及時輪換。重點提示一下,種地要多施有機肥,少用化肥,生物菌肥,微量元素合理使用,才能培肥地壤。


農人小匠


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由於施用化肥,使用藥物進行防治病蟲害,土壤會發生酸化,隨之引起土質惡化,營養流失。為了保證種植作物有良好的土壤環境,通過各種方法改善土壤才能給作物提供營養。農作物的生長大多是來自於土壤的營養,而不是肥料,作物的產量越高,土壤供應的養分也就越高,要想農作物高產,就要給土壤進行培肥。

先來了解一下土層的結構

根據種植實踐,良好的土層結構是土壤肥沃的前提條件,整個土層分為了耕作層、犁作層、心土層。

耕作層:大多數的根系都在這一層生長,在耕作或施肥的時候,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層土壤環境很重要,決定著是否能增產。

犁底層:這一層分也有分佈相當數量的根系,在整個土層中,起到了水分、養分、空氣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犁底層過緊,就會影響物質的轉移,作物根系的伸展受到影響,造成減產。

心土層:心土層也有一些作物的根鬚,對於作物後期的供肥很重要,心土層與犁底層相連,對於作物所需的水分和養分起到了蓄、保、供的作用。

除了土壤的本質外,水分也是起著調整各土層間肥力的相互作用,在旱地區,除了鹽土需要較深的水位外,一般的土壤最好有一定深度的潮溼層。在水田的地區,不但種植旱作時需要將水位維持在一定的深度以下,而且對水稻來說,這樣的土壤也有利於生長。

耕作層土壤進行培肥的方法

深厚的耕作層有利於根系的伸展,它能擴大營養供應的範圍,還可以起到抗旱抗澇的作用,給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耕作層的厚度一般要保持在16~20釐米。為了培育出肥沃的耕作層,採取的措施如下:

1、施加有機肥:針對於肥力較低的耕作層,施用有機肥料增加土壤中的有機含量,是培肥土壤最常見的方法,有機肥不但養分豐富、全面,而且還可以改善土壤的耕性。有機肥料的微量元素和綠肥,對改善土壤也有很大的作用。

2、維持土壤平衡:在進行土壤培肥的時候,就要考慮土壤中的有機物處於平衡的狀態,不要讓某種營養元素多或少。在同一個地區,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是一個較大的範圍,一般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就不會缺氮,提高土壤有機物含量時,豆科類的綠肥可以起到調節平衡的作用。

3、保水保肥:土壤的生態平衡,除了有機質外,一定要要考慮作物生長過種中從土壤帶走的養分。有的土壤結構不好,很容易造成營養揮發流失,因採取保水保肥的措施,使土壤中的養分得以保留,達到肥沃的水平。

4、精耕細作:採取精耕細作是土壤培肥的一項重要措施,適當的翻耕可以降低土壤的容重,較黏重的土壤轉變為疏鬆的土壤環境。對於耕性差、黏重,但有一定肥力的土壤,可以採取凍曬的方法來改善。此外,耙耱和鎮壓的措施也可以保持土壤的水分,為作物生長創造條件。

5、合理輪作:由於每種作物的生長特性和耕作要求不一樣,各種作物對土壤的要求也不同。作物吸收養分的方式不同,對土壤肥力的影響也有變化。比如豆科類的作物對氮素的積累有作用;種植中耕的作物能使土壤疏鬆,透氣性可以改善;水田中的綠肥連作可以積累養分等等。在種植過程中,應利用作物與土壤肥力的關係,用不同的作物進行輪流種植,合理搭配,以提高產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對土壤的肥力進行調節

肥沃的土壤是作物高產的基礎,但由於作物對土壤環境的要求不一樣,就必須要用調節的手段對作物和土壤進行協調。

正確耕作:耕作可以改變土壤的結構,從而影響土壤的營養環境。比如水田中採用的“肥土少耕粗耙”、瘦土多耕細耙“,就是因為肥土容易爛,而瘦土比較難碎而且養分含量也少,需要多耕細耙,才能使土塊充分破碎,提高養分供應的水平。

合理施肥:利用施肥可以直接促進作物的生長,一般可以根據作物需肥的特點,改變有機肥的配合比例、施肥期、施肥量和施肥部位來調節養分的供應情況,以調節供求關係。比如生育期較短的雙季早稻,為了早發早熟,在施肥上要採取“一轟頭“,而對於生育期較長的晚稻或棉花,為了養分能長期供應,要注意每個時期都要施肥。

有效灌溉:通過灌溉和水漿管理,可以改善土壤溫度、通氣和養分釋放狀況,促進作物的生長。對水稻水漿管理的具體要求雖因熟制和品種而不同,但總的要求是以水調節肥、氣、熱等肥力因素,使之最大限度地適應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在旱地也可以通過水分管理有效地調節土壤肥力。

我國農民在看天、看土、看莊稼,靈活調節土壤肥力方面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例如稻田的“土爛苗旺要烤田”,“肥田重烤,瘦田輕烤或不烤”,以及根據作物葉色的“黃、黑”變化看苗診斷,並採取相應措施等。

總結:農民從事種植發展,不可避免會發生土壤惡化的情況,因此,對土壤進行培肥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土壤肥力在不斷髮展和變化,各個地區的各種土壤上,都可以通過適當的措施,使土壤肥力不斷提高,增育出越來越肥沃的土壤,為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


農事隨談


種植過程中土壤容易惡化,怎樣給土壤培肥?或者進一步說,怎樣恢復和改善土壤因種植而惡化的品質,下面簡要解析。

以種植蔬菜后土壤惡化的情況為例,可以結合土壤耕作給土壤增肥。


整體而言,可以通過土壤耕作,結合翻壓肥料的方式給土壤培肥。因為土壤耕作可以在作物的整個種植過程中,用農機具進行機械物理作用,對土壤的地面狀況和耕層結構進行改善,具體做法有耕地、翻地、中耕、做畦、耙地、起壟和培土等。


這樣對土壤效果或者說是作用是以機械作用促進形成較好的孔隙度和耕作層,把土壤裡的各種因素如肥、水、氣、熱和水等進行協調處理,從而使土壤環境變好,這樣就能夠有助於提高土壤的質量和肥力,促進作物種植活動的播種、出苗、根系發育和豐收豐產等能得到一個更好的土壤環境。

具體的操作方法和原理。


  • 通過土壤耕作把耕層的物理狀況變得比原來更好。也就是可以讓土壤耕層疏鬆起來,把土壤的通氣性、透水性和保水性提高,提升土壤溫度,活躍土壤裡的微生物活動,提高土壤裡的有機物分解,特別是提高土壤裡的有機養分含量,改變耕作層的氣體、液體和固態的比例,有利於改善土壤的水份和肥力等性狀;


  • 維持土壤耕層的團粒結構,這是土壤肥力的基礎條件,這對恢復和增強土壤的肥力很重要;

  • 合理翻壓有機肥和綠肥。在土壤耕作過程中,用科學的方式對有機肥、無機肥和綠肥進行翻壓,可以構建土、肥融合的耕層,可以減少肥料的流失,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肥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

  • 具體的做法包括土壤的深耕、耕作表土、培土和中耕和整地做畦等等。

這樣的操作之後,種植過程中造成的土壤惡化特別是土壤肥力性狀都可以得到不錯的改良和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