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2020年A股市場調整空間會否超預期

中華網財經7號院紫荊工作室出品 文|鈺開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A股市場的破淨資產佔比達到10.2%,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統計局公佈10月工業企業利潤,月度同比下降9.9%,近三個月加速下墜,這樣的經濟背景下,A股市場又將如何演繹呢?2020年的市場如果向下繼續調整還能有多少空間呢?我們通過歷史分位法對比看看目前市場的基本情況。

我們從評估上證指數的角度出發,用歷史分位法來看看目前的大致的估值情況(只是概率上的參考)。那什麼是歷史分位法呢?歷史分位法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當前估值處於歷史估值水平的位置,來判斷指數估值高低。這個估值方法背後的道理是什麼呢?那就是價值投資的核心假設:股價總是圍繞著股票的價值上下波動。背後的深層邏輯原因是:人的心理情緒週期(投資心理)。當心理週期的轉折點與經濟週期的拐點共振的時候就是“投資鐘擺“的最低點。

歷史總是循環反覆的,長期來看總是存在著驚人的相似又有所不同。從歷史上看,企業的股價與估值確實是在一個歷史區間內上下波動,循環往復,指數也是一樣的。

投資股票的收益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公司盈利,一個是公司估值的上漲。就好像房子的收益,一個來自房租,一個來自房價的上漲。那麼我們只需要在估值較低的時候買入,估值較高的時候賣出,就能同時賺到盈利增長和估值差價的財富。就好像你在好地段買了房子,你沒法知道每年房租會上漲多少,但總是會漲的,而且比整個城市整體的房租漲得快。同時你又知道房價總是在一個區間內波動。那隻要你在歷史低價區間買入這房子,收著房租,等到房價漲到高價區間時賣出,就能取得不錯的收益。

一、從歷史估值對比角度看市場

整體估值和前四次市場底接近

某策略團隊的數據顯示,目前A股PE(整體法)為16.6倍、處於2005年以來自下而上24%分位,剔除銀行為24.1倍、44.8%,中位數為24.1倍、13%。整體估值不貴,和前四次市場底及年初低點基本接近。

2020年A股市場調整空間會否超預期

各大細分指數情況如下,上證50、滬深300中小板指都處於較低的歷史分位。而創業板指如果扣除商譽問題(注意:商譽問題依然是非常危險的,選擇投資品種的時候要主動迴避商譽值高的品種),19年三季度創業板指歸母扣非淨利潤累計同比為46.4%,扣非後PEG僅為1.10倍,創業板估值盈利匹配度並不差。

2020年A股市場調整空間會否超預期

大週期整體低估,估值處於歷史底部

2020年A股市場調整空間會否超預期

科技股總體處於歷史中位

科技估值處於歷史中位,通信和電子元件行業盈利估值匹配度較好。軟件板塊估值整體偏高,細分品種有機會。

2020年A股市場調整空間會否超預期

二、從歷史超跌佔比角度看市場

我們的資本市場經過了4年的漫漫熊市下跌,很多上市公司已經跌破淨資產,還有很大一部分已經跌破了發行價,兩者都是屬於股價已經超跌的品種。2019年11月數據統計(數據來源中證網),跌破淨資產的上市公司佔整個市場的比重達到10.2%

跌破發行價的上市公司佔比達到11%。那麼很多散戶投資者會問到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接下來看一張圖,或許就會看出什麼來了。

2020年A股市場調整空間會否超預期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2019的兩者數據已經與2018年底的數據非常接近了,與A股市場2005年那次的歷史最低點也相差無幾,在破發佔比上距離2005年還是有差距的,在破淨佔比上兩者基本相近。

否極泰來這句成語的意思想必大家都清楚,在這個歷史時刻,鐘擺雖然還沒有達到共振的最低點,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已經在下襬的路上走上一段了,而且距離真正拐點的距離似乎不是很遠了。

三、從長週期的歷史走勢上看市場

我們在換個角度看看目前市場的歷史位置,就從技術的角度觀察一下。看市場指數的大趨勢走向,技術上最好用周線或月線觀察,看的會比較清晰,排除波段震盪的干擾。(如下圖)

2020年A股市場調整空間會否超預期

這種趨勢走向是歷史規律,能排除身邊的噪音與雜音。上圖是我們資本市場成立之初到現在的周線走勢圖。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整體的資本市場方向永遠是向上的,無論這期間經歷過什麼,比如:海灣戰爭,經濟危機,國際貿易戰等等。所有的歷史國際事件無非就是資本市場主旋律中的不同音符,演奏成了不同振幅而已。另外我們可以看到每次歷史性的大轉折都落在了一條趨勢線上,無論當前經歷著什麼,只要不發生世界大戰這種規律走勢就大概率的會一直走下去。我們看到圖中的A點是兩條線的交叉點,時間推演大概再過6-8個月市場也就到A點位置之上了。如果國際金融發生大衰退,或其他重大影響經濟復甦的事件,有可能會碰到A點,那已經是很極端的情況了。我們從概率上看可以看成30%左右的概率,其他70%的概率會在A點之上不會碰到。市場永遠都是概率問題,客觀的去看,沒有絕對的都是相對的。這就是另一個角度的參考價值,可以預估出我們的市場大體上還有多少調整的空間。

四、歷史上的牛市是如何逐步衍生的?

前兩次經濟下行股市發生了什麼

2020年A股市場調整空間會否超預期

歷史上的大行情都是如何衍生的呢?其背後的經濟背景如何呢?我們通過上圖可以看的很清楚,在來一組數字看看當工業企業利潤降到歷史低位的時候資本市場的預期會發生哪些變化?

12年工業企業利潤連續負增長後,13年創業板翻倍行情;

14年工業企業利潤連續負增長後,15年兩市大牛市行情;

18年工業企業利潤連續負增長後,19年一季度跨年行情;

為什麼在經濟極度萎靡,市場一片恐慌悲哀聲中能走出不一樣的行情呢?這正是巴菲特他老人家所說的: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資本市場的拐點就是在經濟極度悲觀的時候出現的,逐步走向新經濟週期。這個時候整個市場的預期在逐漸的發生變化,從長期來看資本市場的走勢總是先與經濟指標的變化而提前發生改變,這也就驗證了那就話:資本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但是必須是從長期的歷史角度去看,短視的看一時是看不出來什麼規律的,甚至短時間內是相反的。

總結:冬天已經走向最後的臘月階段。最後用美國頂級私募業界的一句話做結尾:投資中,比模型更重要的是邏輯,比數據更重要的是週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