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司馬炎為何會選擇一個傻兒子繼承皇位?

司馬炎我們都瞭解,他是司馬懿的孫子同時也是西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炎終結了三國亂世,無論如何司馬炎也算是一代人傑,在歷史中也是有名的,而且西晉王朝在他的治理下也是欣欣向榮的,大有亂世之後的治世景象。

  但是在選接班人這件事兒上,他確實做得不行,二十幾個兒子裡面,他挑了個最傻的。即晉惠帝司馬衷,也就是歷史上那位明明百姓因為災荒連飯都吃不起了,他還在問“何不食肉糜?”,妥妥的白痴一位。

司馬炎為何會選擇一個傻兒子繼承皇位?

而西晉王朝的滅亡,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白痴皇帝。當時由於司馬衷智商欠費,其大權旁落於皇后賈南風以及太傅楊駿等人手上。而賈南風這個女人雖然長得醜,但頗有心計,且極其貪念權勢,為了能夠獨掌大權。她不惜引諸侯王進京作亂,最終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發生。

  不僅賈南風自己玩火自焚,西晉王朝也在這場親戚內鬥中實力大損。最終北方的胡人,趁機起事,大舉攻伐中原,西晉王朝滅亡。開啟了五胡亂華時代,中原從才陷入到數百年的黑暗時期。

  那麼司馬炎為何非要選這個傻兒子呢?要知道他兒子可是一大堆的。

  這個還是一個嫡庶之分的問題。

  眾所周知,在古代嫡庶之分的觀念非常嚴重。一般是嫡長子才能作為正牌兒繼承人,庶子是沒有資格當繼承人。這一點在那些大家族中尤其明顯。

  舉個例子,三國時期的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二人皆出身於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但袁術是嫡子,而袁紹是庶子。即使後來袁紹過繼到了袁成名下,但由於袁逢才是家主,所有袁術是第一繼承人。

  袁術因此都不大看得起袁紹,當年兩兄弟算得上是那個時代最強大的兩大軍閥,一個佔據魚米之鄉淮南;一個坐擁富庶之地河北,曹操在他們面前就是個弟弟。可是二人並沒有走到一起,袁術甚至還罵袁紹為其家奴。最終兄弟兩兵戎相見,給曹操做了嫁衣。

  由此可見,庶子有多麼的不受待見。

  而放到司馬炎這裡,他選擇繼承人首先第一條肯定是要看出身的。而在眾多兒子中,司馬衷的身份無疑是最為尊貴的。其乃是晉武帝司馬炎和武元皇后楊豔所生,妥妥的嫡子。雖然他頭上還有個哥哥,但不巧的是,他這個哥哥是個短命鬼,早早的就掛了。所以,嫡次子司馬衷成了第一順位繼承人。

  當然了,司馬炎選擇司馬衷肯定不僅僅是因為這一個原因。畢竟事關國家傳承,嫡長子繼承製雖然是標準之一,但也不是說必須得完全遵守。

  不然的話,像什麼漢武帝劉徹這些人,那就別想當皇帝了。除非是在明朝,按照朱元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那就得必須這樣來。

  所以選擇司馬衷還有許多客觀的考慮。

  第一點:司馬衷背後的勢力

  司馬衷的母親是武元皇后楊豔,這個女人很強勢,司馬炎在她面前完全就是個妻管嚴,這一點倒是很像他爺爺司馬懿。長子死後,楊皇后最愛這個兒子,她肯定是想要司馬衷繼承皇位的。所以楊皇后的枕邊風,司馬炎不得不考慮。

  而且楊皇后的背後乃是整個楊氏家族。西晉王朝還是一個門閥士族作主的朝代,他們司馬家想要坐穩天下,必須要依靠這些大家族勢力的支持。當年司馬炎他爺爺司馬懿之所以能夠高平陵之變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背後有著整個士族集團的支持。

  當時的楊家乃是西晉王朝僅次於司馬家的勢力,楊皇后的叔父楊駿與其弟楊珧、楊濟勢傾天下,時稱三楊。晉武帝晚年,他們更是獨攬朝政,連司馬炎都被軟禁,可見其勢力。

  而這些無疑都是司馬衷繼位的最好籌碼,司馬炎即使覺得司馬衷不適合當皇帝,但也不得不考慮其背後的這股勢力。他們是一把雙刃劍,要是太子之位傳給別人,他很難保證這些人會老老實實的放棄權力。反之,如果司馬衷繼位,他們自然還是最大的外戚集團,其將會成為司馬衷治國道路上最大輔助。

  第二點:司馬衷有個好兒子

  司馬衷有個兒子叫做司馬遹,其子聰慧異常,打小便顯現出過人的才智,深得司馬炎的喜歡。司馬炎經常在群臣面前誇讚自己這個孫在,稱其頗有當年司馬懿之風,日後將會興旺司馬家。

  司馬炎傳為司馬衷,很可能是有著隔代傳的想法。

  在司馬衷繼位之後,司馬遹被立為太子,非常的賢德,可惜的是他得罪后皇後賈南風,因為他並不是賈南風所生的,所以遭到了皇后的迫害,以至於最後太子之位被廢去自己也冤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