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徐鵬龍:每次參加救援滅火都跑在最前面

□ 田 茹 李明強 張義霞 李其峰

4月5日19時許,烈士徐鵬龍的骨灰安葬於大青山突圍紀念館。

這是一個英雄之地——發生在1941年11月的氣壯山河的“大青山突圍戰”,以1000餘人的犧牲換來了3000餘人的成功突圍。悲壯之義,正如徐鵬龍的赴火就義。

看著一抔抔黃土逐漸蓋住徐鵬龍的棺槨,他53歲的父親悲痛欲絕。

從大青山突圍紀念館向東南24公里,是徐鵬龍的家鄉薛莊鎮同莊村,這是一個英雄村。

費縣革命烈士英名錄中記載,籍貫是“山東省費縣方城公社同莊大隊”的烈士有足足10位,他們犧牲時的平均年齡是27.6歲,最小的僅有19歲,最大的36歲。

2000年3月,徐鵬龍在同莊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出生,上面還有一個姐姐。他從小非常懂事,在學校也是一個好學生。“踏實,實在,還是個熱心腸,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他。”語文老師李政泉曾看過不少徐鵬龍的作文和筆記,“字裡行間充滿著英雄主義情結,也希望能早點為家裡分擔些生活壓力。”

2015年,徐鵬龍即將初中畢業,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選擇題。李政泉老師推薦徐鵬龍去讀中專,但徐鵬龍說他想去當兵。那時他15歲,年齡自然不夠。“再過兩年,我就要報名入伍。”徐鵬龍留下一句話。

徐鵬龍家比較近的親屬裡,有六七個在部隊當兵。“這孩子談起當兵,眼睛裡都放光。”徐鵬龍二叔徐興存說。2017年9月,17歲的徐鵬龍懷揣著夢想被招入伍,成為涼山支隊西昌大隊三中隊三班的一名消防員,這是他第一次出遠門。

在部隊,徐鵬龍團結戰友,嚴守紀律,刻苦學習消防本領,沒過多久就成了一名優秀的消防戰士。參加救援滅火,徐鵬龍有股“狠勁兒”,每次都跑在最前面,不怕苦不怕危險,克服一切困難完成任務。

“以前給他奶奶打電話時,也因為想家、想親人而哭過,但鵬龍跟奶奶說,‘雖然訓練很苦,但是把青春獻給國家是他最大的幸福’。”徐興存說。

入伍一年半的時間裡,徐鵬龍從沒回過家,甚至今年1月他爺爺去世,徐鵬龍也沒回來。由於路途遙遠,父母都是沒出過遠門的農民,也未曾專程去看望他,只有過節時兩邊才會視頻通話。

事發前的一個晚上,徐鵬龍給父母打來視頻電話。視頻那端的他有點黑,但精氣神很好。徐鵬龍告訴父母,自己已經連續3天執行任務了,有些累,也很想家。

徐鵬龍壯烈犧牲的消息傳出後,班長李其龍一時難以接受:“他剛來的時候還不滿18歲,一直跟著我,我手把手地教他,從穿衣、洗衣到打掃衛生……”

“英雄就在我們身邊……”同鄉群裡,有關救火英雄的事蹟早已傳遍。李政泉老師找到了一張畢業照,15歲的徐鵬龍站在第三排左起第三位,那是一張稚嫩年輕的面龐,以及一顆懷揣著夢想的火熱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