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舊文:再訪林則徐的北京故居


舊文:再訪林則徐的北京故居



再訪林則徐的北京故居


2017-02-17 17:23:46 中關村2017年1期

祁建

北京既是青年林則徐得以入仕的起點,又是其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更是其系國事於一身、臨危受命之地。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出自於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詩句,意思是:倘使有利於國家,我可以用生命作貢獻,怎能因為遇禍就避開,是福就趨前呢?

1837年(道光十七年)英國再次爆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鴉片輸入的數量驟增。2月,53歲的林則徐入京覲見道光皇帝,林則徐的奏摺中指出:鴉片“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洩瀉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奉旨擢湖廣總督。4月,接任湖廣總督……

1839年6月3日,作為欽差大臣林則徐神采奕奕地登上禮臺,禮炮轟鳴,隨著他一聲令下,一箱箱鴉片被拋入水中,一擔擔生石灰被倒進池內,煙池開鍋了,百姓們也沸騰了。銷煙整整持續了23天,200多萬斤鴉片化為煙渣,隨著海水被捲進了咆哮的大海之中。這一氣吞山河、正義凜然的壯舉,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威風。

他一生坎坷不平,為官30餘年,歷經14省,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以國家利益為重,以民瘼為重。在中華民族淪為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堅決實行禁菸,堅決抵抗外敵入侵,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他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後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中國近代開篇第一位民族英雄。毛澤東主席有言:“我們的民主革命,從林則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他的品格、精神、操守,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大成,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之一。

說起林則徐在北京故居所處的這一帶,是我們喜歡北京文化人熟悉的地方。那時我們這撥喜歡北京文化的朋友還年輕,在那青澀年齡的時候,足跡走遍那一帶的衚衕……那裡曾經的大吉巷,曾經的米市衚衕,曾經的賈家衚衕,曾經的會同四夷館,曾經的潘祖蔭祠,《每週評論》編輯部舊址,除了康有為故居,還有梁啟超故居,保安寺衚衕、蒲陽會館……還有林白水的故居,還有不知道現在如何的荀惠生故居……還有南城的江南城隍廟、南城的兵馬司,還有有名的過街樓……這些建築有時就如夢境一樣還在眼前晃動,那時的宣南如此吸引我們。


舊文:再訪林則徐的北京故居


十多年前西城區的騾馬市大街51號,還能夠見到林則徐故居建築的基本面貌,再訪此地,這裡已經是工地,東面都已經是大坑,房屋殘存兩排包圍在工地之中……

十多年前去林則徐故居的時候,臨時搭建的院門記載中葉大遒題有“福州新館”匾額的會館大門已不存。院內還有廢棄的老石墩,“榕蔭堂”木構、西廂房、二進院門洞還都存在。故居中的“榕蔭堂”,是當年會館議事、設宴、文人擊缽吟月的主要場所,林則徐多次在此宴請老鄉,葉大遒、林琴南、郭春榆、陳玉蒼等幾十位雅士都在此留詩結集。


舊文:再訪林則徐的北京故居


據林氏後人林岷和鄭林等編著的《林則徐與中國圖錄》介紹,據《林則徐日記》等資料記載,林則徐不僅長期參與“福州新館”的活動,而且為“福州新館”的籌建出力甚多,付出諸多辛勞。如他在日記中多次提到:嘉慶二十一年三月十六日上午“偕同鄉諸人往虎坊橋董宅,議買房屋為福州新館,即於是日成議”;四月十二日早晨“赴萬隆號,備福州新館屋價”。同年十二月十三日早晨即“赴福州新館商議修屋”。

說到騾馬市大街51號歷史來源,據記載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由旅京福州籍官僚陳若霖舍宅而建。陳若霖為陳寶琛曾祖,官至刑部尚書,為政清廉,流傳的“陳若霖斬皇子”的故事為福州人津津樂道。他在宣武區騾馬市大街有座府宅,知同鄉會建新館急需地皮,在辭官告歸時,特將其府宅捐贈同鄉會以作福州會館新館館址。據記載,福州新館館內文物甚多,有清末葉鐸人手書的“福州新館”匾,有同治年間福州馬江船政工廠鑄的鐵香爐,有林則徐的題聯,還有咸豐五年至光緒十五年的鄉試題名碑等。新館曾於光緒末年(1908年)重修。據說福州會館新館院子很深,三進的院落,縱深達60多米,每一進樓房皆為七檁八柱,合抱的原木柱子,青石基座,樓頂的飛簷,精雕的窗欞,無不炫耀著它往日的輝煌和氣魄……

北京既是青年林則徐得以入仕的起點,又是其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更是其系國事於一身、臨危受命之地。遺憾的是,他在北京居住的記載並不完整,除前面提到的騾馬市大街51號,目前所知還有林則徐先後寄寓的“莆陽會館”、同鄉官宦之家、“三貌庵”等地,還知道他曾在“粉房琉璃街”(嘉慶十八年十月三十日)、虎坊之東的浙紹鄉祠對面(嘉慶十九年,八月初五)等地租過賃房屋。(祁建)


舊文:再訪林則徐的北京故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