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進行有效評課

如何進行有效評課

作者:南京市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 丁玉祥

如何進行有效評課

一、評課存在的問題

1.重聽輕評,敷衍了事。一些學校人為規定教師每週的聽課節數,教師為了完成任務,只重視聽課,有些該評的課不評,一方面因執教者心裡沒底,另一方面評課的作用沒得以發揮,聽課也就失去了意義。即使有的課評了,有礙情面,評課敷衍了事,走過場。評課大部分是虛假的評議,只唱讚歌,不講缺點。評議會上,發言人少,評議只有三言兩語,評課冷冷清清。

2.平淡膚淺,面面俱到。有的聽課者聽得不認真,一節課後,也看不出什麼問題,筆記上沒寫什麼,當然也提不出意見和建議;有的評課者雖提了不少意見,但多半是枝節問題,泛泛而談,觸及不到問題,難怪有些教師感嘆這樣的評議沒啥意思。對一節課的評議應該從整體上去分析評價,但絕不是不分輕重、主次,而需要有所側重,即根據每一次的聽課目的、課型以及學科特點突出重點。但實踐中有些評課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談,難以突破重點。

3.用老眼光看新課堂。上課者觀念變了,努力探索新課標,實踐新課標,而評價者的思想觀念卻沒有多大轉變,還停留在傳統的評價觀念上,意識中仍然抱定教師中心這一觀念,這勢必給上課者的改革實踐帶來消極影響。

4.表面熱鬧,不重實效。一直以來,氣氛熱烈的課堂是上課成功的標誌之一。只要學生“小手高舉”的課就認為是一堂好課,沒有了解學習的實際效果。這就成了只看表面,不看效果,這就成了形式主義,能收到多少實效呢?

5.把師生看得過高,脫離實際。在評課過程中,評價者過高估計教師和學生的水平,潛意識裡認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十全十美的,學生的理解應該很到位。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出了一點差錯,就是一堂失敗的課;如果學生回答問題不到位,就是教師引導不得力。其實,許多教師都是第一次接觸新課標和新教材,即使領悟了課改的精神,但在具體操作中仍會出現把握不住的情況;而學生自主學習得出的答案也不一定準確、深刻,甚至只是說到問題的皮毛。所以,只要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精神得到了培養,創新精神得到了發展,就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6.只重視教師的展示,不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評課時對教師的角色比較看重,認為教師只要自身展示得好,講得頭頭是道,引導得當,就是一個好教師,就是一堂好課。而新課標完全轉換了教師的角色,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僅是組織課堂教學,更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學生自己的感悟深入理解,教師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課堂學習。

7.只重結論,不重過程。只重結果,不管過程,這是傳統教育的顯著特點。評課者只關心這節課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沒有重視這些知識是死記得來的,還是活學得來的;是聽來的,還是學來的。新課標所重視的剛好就是學習過程,而不在於學習的結果。

8.只重視學生自主,不重視教師傳授。在新課標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學習的前提下,教師非常重視對學生以上精神的培養,卻忽視了對知識的傳授。評價者也同樣產生這樣的傾向,只看學生動了多少,拋棄了教師“教”的環節,使得評價不全面。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9.主講教師迴避或沉默。在公開課評課活動中,主講教師要麼迴避評課,要麼一言不發,“虛心”聽取別人意見。這是評課中的一大誤區,其產生的根源在於主講教師對別人評價過分關注而忽視了公開課的其他功效。其實,在評課前可讓主講教師“說課”:分析一下教材,講講教法、學法,介紹一下教學程序。這既是對主講老師的一種尊重,也有助於聽課者準確透徹地把握一堂公開課,避免評課中的種種誤解和盲目性。在評課過程中主講教師可作簡單自我評價,並就其他教師的意見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有利於聽課者瞭解課的設計和意圖。

如何進行有效評課

二、如何有效評課

一節課到底怎樣評價才最有效呢?好的評課應當關注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以及業務素養,一般評課內容要圍繞以下方面: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安排、教學語言、課堂板書、教態、學科專業技能、應變能力、教學媒體、教學設計等方面。由於評課涉及的內容比較多,為了提高評課效果,具體評價時,一般採取以下的思路與方法:

1.從聽好課人手,記好聽課時的第一手材料。通常我們聽課做記錄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實錄型,這種形式如同錄音機一樣,如實地記錄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這種記錄方式一般不可取,因為聽者記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種是選擇型,選擇某一側面或某些問題,而選擇記錄內容的依據是根據聽課者的需要,如主講人的優勢所在、課堂特色、存在的問題等。

2.從記錄的材料中,思考評課時應點評的內容。任何一種課,評者都應從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優勢、特色、風格、需改進的地方、需商討的問題。更應從學的角度去看待主體發揮程度、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可持續學習情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學生活動的創造性等。

3.傾聽授課教師的自評,做出對點評內容的取捨。授課教師有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師,也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有新秀、有骨幹,也有能手、名師,有活躍型,也有內向型,有嚴肅型,也有可親型,形形色色,各有差異。作為評課者,為了達到評課的目的一定要學會察言觀色,學會傾聽其自評,從而做出判斷,做出點評內容的取捨。切不可一意孤行,因為任何人的點評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來評無定法,評課也無法用條條框框的標準準確量化。只有評課者與教者達成一致,點評內容才落到了實處。

4.肯定優點為主,兼顧研討商榷。一般,先說優點或是值得學習的地方,再談需研討商榷的問題,再把優點加以點評。這種點評開門見山、有針對性,但一定要注意,所指出問題的數量不要太多,抓住主要矛盾即可。要為教師自身發展而做出真實性評價,而我們的教育也正是需要這種有別於尋常的他人指導性評價。具體的評課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

①要看目標確定是否有助於生成。

教學目標是教師在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生的瞭解基礎上,以學生髮展為本來確定的嗎?目標多元分層了嗎?

預設性目標、生成性目標。預設中不是機械地套用,教條地照搬,如何體現有效生成的?

通過行為目標和過程目標來體現三維目標,在教學中是否時時緊扣目標達到目標發展目標?

在課程實施中,是否在注重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這樣一個平臺上,實現了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

目標表述清晰具體,易於達成、檢驗。

②要看教學過程是否促進學生髮展。

學生參與的“面”大不大,參與的程度深不深?

生成的問題價值有多大,學生有新生成時教師如何處理?怎樣調整改變預設促進更有價值的生成?

師生多元互動中教師對學生有效引導、啟發思考的程度,學生思維活躍的廣度和深度?

學生通過什麼方式學會的,學習方 法掌握得如何?獲得了哪些有助於他發展的能力?

教師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程度如何?分層教學、因材施教落實的怎樣?不同的學生學得如何,都有進步嗎?

學生活動中教師做了什麼,教師做的事對學生有多大幫助?

③要看課堂評價是否科學、到位。

評價的是具體事實,還是“虛張聲勢、言過其實”的評價?

評價體現積極激勵又恰當到位了嗎?

評價產生了怎樣的結果?

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運用得怎樣?

5.評課要因人而異,切忌程式化。通常,評課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據被評教師的實際情況來定。評課時應特別注意堅持“三要”。

一要注意年齡差異。對待老教師要尊重,持虛心態度,抱著學習的心理;對於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中老年教師,要把評課的重點放在教學指導思想方面,對於一般性的問題可以講得概括一點,不要不厭其煩地談論教學細節問題。同時要幫助其總結經驗,並使之上升為理論性的東西;對待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要細心指導,持扶持態度,評課要具體,可以就教學細節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或努力方向,但不要求全責備,可結合實際講一些教學理論問題,並注意不宜太多太深。

二要注意教師的性格差異。對待性格謙遜的教師,可推心置腹、促膝談心;對待性格直爽的教師,可直截了當,從各個角度與其認真交流;對待性格固執的教師應謹慎提出意見。

三要注意教師的素質差異。對待素質好的教師,要提出新的目標,以求不斷進取,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對待素質一般的教師,要注意鼓勵、鞭策,使其充滿信心,迎頭趕上;對待素質較差的教師,要誠懇地幫助他們認識到教學中的不足,促使他們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質。總之,評課要看對象,不能一個程式往下套。

6.評課要實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和庸俗化。既充分肯定成績,總結經驗,又要揭露問題,提出錯誤。有些評課中的庸俗化要注意避免,如,只談成績不談缺點,或者對一些明顯存在的缺陷,講一通模稜兩可的話,甚至把缺點也說成優點,講假話,吹捧。這些評課中的不正之風,無論對授課者本人,還是對於參加評課的其他教師,都是十分有害的,要堅決反對。總之,評課中真誠是一種修養,“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總之,要想真正評好課,平時必須加強學習,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美學、演講與口才,掌握學科特點,熟悉各種課型,在實踐中學會推敲點評的語言,這樣才能給優秀者錦上添花,通過以評促教,讓評課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方式與途徑。

如何進行有效評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