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和文字,它包括了人類的思想和表達。思想是無形的文字,文字是有形的思想。學好語文,有助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大語文時代,語文才重要嗎?

目前,國家對教育評價標準進行了更改,人們都說現在的中高考回到了“大語文”的時代,家長開始競相給孩子增加語文課的輔導,各培訓機構也開始開設語文課堂,一直以來不被看好的語文,被抬上了議事日程,成為香餑餑。

事實上,這些年來,由於對於數理化的過分痴迷,我們的教育已經偏離了應有的重心——語文學科富含著學生成長所需要的營養:不管是中國古文化給予的常識和素養,還是文字所帶來的思想革新,及至於基本的語言文字交流,哪一樣可以離開語文而單獨得到成長呢?

語文是學科的學科,不僅僅因為學生要通過文字是認識萬千世界,還在於豐厚的母語基礎,能夠拓寬他們認識世界的寬度,也能讓他們對外界的認知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這才是語文所以重要的原因。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學語文,難點究竟在哪裡?

在接觸的部分初高中學生時,筆者發現,他們目前學習語文的方法還比較粗略,說粗略的原因,是他們還停留在小學階段的靠大量記憶和背誦,甚至還有默寫來夯實語文知識,而這些功夫佔掉了他們很多的課後時間。

而反應在中學生語文成績薄弱最集中的問題,在這幾個:

  1. 詞語辨析:類型相同、形式相同的詞語放在一起,無法清晰辨明詞義、準確使用;
  2. 閱讀理解:不知道如何概括大意,如何理解文章的中心,不瞭解文章為何那樣寫;
  3. 文言文閱讀:只能理解學過的文言文,難以做到“舉一反三”;
  4. 寫作:
    稀裡糊塗寫一氣,自己無法判斷文章的好壞。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筆者提到的這幾類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可以提出千百種不同的形式來,可仔細審視,這幾類問題其實只是一個問題,同時也是學好語文的關鍵性問題——語文的靈活運用。

我們說,學習語文,本身是為了思考和表達,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表達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也就是說,一個學習語文的人,

他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思考。他的邏輯、想象、歸納、演繹,都是思考的方式。思考如果掌握得好,表達就不會存在太大問題。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輸入是基礎,輸出才是目標

我們可以把語文用“輸入和輸出”來做比喻,大量的記憶和背誦是語文的地基,這是語文課所需要的,不斷積累和輸入的過程,這會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增強他們的文化涵養。那麼,

大量的語言和文字表達,則是語言輸出的過程,這是語文的上層建築,也是學習語文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可以說,語文的輸入是為輸出服務的。就像嬰兒學說話時,周圍不斷有人和他說話,告訴他說“爸爸”“媽媽”,直到有一天,孩子的大腦發育到合適階段,這些“輸入”開始對他產生意義,孩子就開始“輸出”——他開始用含混的語言與人們交流,得到回應,然後更願意嘗試更多的交流。

從這個角度,我們就明白,在語文的教學上,記憶和背誦以及默寫,都是行之有效的一些方式,然而,這些方式僅僅是在學生的“輸入”上去做工作,對於中學生來講,他們所需要達到的彼岸,卻是有效的表達、有針對性的敘述以及有個人觀點的論證。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具體對於學生來講,小學生可以寫文章生搬硬套,仿寫範文,但這只是為了讓他們感受如何駕馭文字,絕對不是學習的關鍵點;初中應當學會靈活運用文字,不光能夠概括別人的意思,也能適當說出自己的意思;高中應該學會思辨和闡述自己觀點,並可以佐證自己的觀點,並去說服別人。

直白點說,就是小學生要能依樣畫瓢,表達側重於“學寫”;初中生要能舉一反三,表達側重於“自己寫”;高中生要能獨立思考,表達側重於“寫自己”。這就好像“模仿-自立-獨立”的過程,是對語文的學習、學會到創新的過程,也是符合學生心智發展的培養過程。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我們都知道,一篇仿寫來的文章,看起來可以,讀起來乏味。只有擁有自己獨立思想的文章,才能讓人願意深讀,以此來和作者達到思想上的認同。很多語文老師都明白,如果一個學生的作品,沒有他自己的思想在裡面,這篇文章基本就告失敗。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會問學生,這是你自己的想法嗎?寫作文,一定要選擇你有親身經歷、親自思考過、有感受有想法,最好在情緒或思想上有所觸動的事物來寫,這樣的文章才足以讓人感動、令人心服口服。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很重要

就目前所見分析,筆者個人認為,語文教學存在的大問題,就是“學習”這件事本身存在方法上的偏頗。對於初高中學生的教學,尤其如此。

就人的發展階段來講,也需要在培養方式上,因階段而異:

  • 小學階段的孩子屬於聽話照做型,這時候讓他們進行機械地複製,進行背誦和默寫,是可以達到基本的學習效果的。
  • 對於初中階段的孩子,進入青春期的他們,已經不願意再去做一些枯燥乏味的機械性重複——尤其這種重複沒有產出的情況下。
  • 高中階段的孩子,學習任務本已繁重,他們接近成年,更需要成熟的思維方式來陪伴成長。

我們不可能要求初高中的學生,花大量時間去背誦範文,並藉助範文的力量去改善他們自己的作文,這種做法其實是本末倒置。寧願讓他們大量閱讀,然後思考,形成自己的意見,也不要讓他們機械記憶,內化不出太多營養。

他們可以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去各方面集結素材,而需要的素材,自然會沉澱到他們的記憶當中;他們也可以為了自己的需要,去大量積累各方面知識,這並不需要被老師指定,知識的外延是無窮的。老師可以建議,但不可以限定。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作為老師,一名學業上的領路人,我們要做的,

就是用盡可能有效的方法,降低學生學習的時間長度,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效率這個詞雖然是經濟學上常用,但在學習中更需要。無效的學習,不僅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還會打擊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產生牴觸和倦怠情緒。

筆者本身不主張過度刻苦的學習,“頭懸梁錐刺股”可以作為一個勵志的形象存在,但絕對不是我們應當倡導的榜樣——我們不需要學習上的“勞模”,我們要培養懂得高效學習的“精英”。讓學生喜歡學習,並以創造性學習為樂,體會掌握知識的樂趣,才能盡情遨遊知識的海洋。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學好語文,“靈活”是關鍵

之所以現在的學生,語文學習難以突破,成績難以提高,歸根結底是他們花了太多精力在機械性學習上,沒有在語言的運用上得到足夠的訓練。而學好語文,靈活運用才是關鍵。語文是拿來思考和表達的,而思考和表達的過程,絕對不是簡單的模仿或者機械的記憶就能達到效果的。

對於語文的活學活用,其實有很多有趣的方法可以採用,我們的語文教學,完全可以是充滿樂趣的生態課堂,而不是老氣橫秋、死氣沉沉的枯燥過程。

筆者對小學、中學的語文老師記憶深刻,小學老師一個人教全科,但這個老師書法好、音律好、文采好、方法好,從他那裡,我學來了最好的學習方法。初中的語文老師是個老者,他學識淵博,上課生動。猶記得學到白毛女時,他甚至課上張口就唱,除此之外,他還可以演繹京劇、川劇等傳統劇目,可謂博採眾長。

老師絕對不能當知識的搬運工,老師應當是知識的轉化器——這頭是枯燥的知識,那頭是多層次的教學實踐,中間的部分就是老師教學的智慧和技能。老師還應該是思想的啟發者,不斷啟發學生有更深層次的思考。老師靈活了,學生才能學會靈活,這點至關重要。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方法很多,適合最重要

在教學實踐中,對於不同層面的知識,我們可以採取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能夠豐富課堂的層次,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完成知識的呈現和轉化。

我們教學的目的,其中之一是讓學生通過學習達到知識的有效轉化,轉化率越高,學習越有效,教學越成功。第二個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提煉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成為學習的主控者,而不是被學習牽著鼻子走。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 比如,在詞彙的學習上,讓學生口頭辨析詞語,能夠用詞語進行準確造句,並且可以在幾個詞語中實現替換,這種訓練就能有效夯實詞彙基礎;比起單純的背誦記憶,這種做法就更有效、極具針對性。
  • 比如,閱讀的問題,可以理解為文字濃縮。讓學生就一篇文章進行縮寫;或者對自然段進行提要撰寫;在學習新課之前,口頭表述文章梗概……這些方法,都能夠有效也有趣的提升他們的概括能力。將文字由多變少,可以提升學生的歸納能力,老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比如,寫作的問題,可以理解為文字擴寫。讓學生就某個話題發表言論,進行自由討論,討論充分之後,根據各自提煉出來的觀點,詳細寫下來,文章就已經成形。或者,給材料作文,也可以讓一個學生進行各種發散思考,更可以腦洞大開,最後選擇自己可以有所發揮的選項來進行寫作,文章則不會空洞無物。
  • 比如,對於新聞紀實類學習,可以進行
    任務型教學,確定幾個關鍵點,讓學生自由發揮。戲劇類的文學,甚至可以班級任務,嘗試表演甚至創作劇本,做一個彙報演出,也是完全可以的。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有很多方法,只是方法在運用上如何貼近學生的現實,是最重要的。學生看似雷同,實際各不一樣,能夠調動多數學生積極性的課堂,是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而真正讓大多數學生實現轉化的課堂,才是切實有效的課堂。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針對學生特點,揚其長,避其短

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發展方向。

筆者認為,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應積極中肯,掌握幾個關鍵點:

  1. 有什麼:明確學生已經掌握的部分,進行夯實,給予肯定和認可;
  2. 缺什麼:明確學生還沒掌握的部分,進行改善,給予提示和鞭策;
  3. 如何補很重要:告訴學生適用的改善方式,建議自行提升的有效方法。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作為一個老師,教學技能最核心的部分,並非知識有多淵博(當然,知識也重要),而是擁有大量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老師有方法,才能啟發出學生的方法,才能讓學生學會好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便是這個道理。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探索的方法就是指路明燈。語文學科是各類學科裡最易自學提升的學科,只要方法得當,學生就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步改善自己的學習情況。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筆者常對人說,語文是一個小學生都會的科目,也是一個博士都無法完全掌握的科目。在語文的學科裡遨遊,萬千世界儘可包羅其中,它可以巨大到無邊無際,又可以微小到一筆一劃。

語文可以是書法,是劇本,是小說,是詩是歌,是家長裡短,是海闊天空。“大語文”時代一直都在,如果只是從應付考試的角度,去判斷語文的重要性,未免過於功利。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過於功利化的培養,讓現在進入社會的大學生,總結寫不好,彙報沒重點,郵件寫得糊里糊塗;不光如此,他們很多口頭表達直來直往,缺乏藝術,時而言過其實,時而言不及物。這都是基礎教育當中語文教育有效性的缺失,連自己的母語都用不好,又如何用好一門外語?

很多時候不會思考則不會表達,只會考試的人又怎麼會學會有效地思考?這是每一個教育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如今,藉助這個人們眼中的“大語文”時代,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得到更科學的語文教育,能夠用自己的母語進行有效的思考,同時充分而周到地表達自己。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因為了解,才有熱愛;因為熱愛,才有精彩。唯有對語文深入的理解和喜愛,才能讓傳統文化的優質部分在孩子們心裡紮根。如此一來,真正的文化自信,也就能慢慢樹立起來。

只能說,我們的語文教育,任重而道遠!


乾貨!語文教學要高效,目標和方法比“大量練習”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