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被自己的手机“出卖” APP调用了哪些权限你都知道吗?

被自己的手机“出卖” APP调用了哪些权限你都知道吗?

网络隐私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引发互联网企业和广大用户的关注。移动互联时代,众多APP给大家带来方便之际,也带来了各种“越界”烦恼。如何管好越界的APP,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在前不久,有网友称,只要用微信登录“大众点评”APP,个人在酒店、餐厅等地方的签到与点评信息,就会出现在好友面前,想删都删不掉。于是引发了舆论激烈的声讨,最终大众点评道歉,并表示将火速整改。

因社交功能泄露个人隐私而被质疑的APP不止大众点评,之前滴滴出行的“顺风车司机杀害空姐案”中,滴滴出行也因其“司机乘客互相评价、查看个人信息”的社交功能受到过质疑。

这些APP所收集的个人信息不仅包括常规的用户名、性别、手机号码,还有位置、摄像头、麦克风,甚至包括通讯录、相册等。如果一旦同意这些权限,就意味着这些APP可以不经用户确认即可随时读取相关信息。

个人敏感信息被APP强制要求获取权限,用户的个人信息随时都处于不安全的地步。中消协发布的报告称,使用APP过程中,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受访者占比达85.2%。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在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很少有人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偶尔阅读和从不阅读者居多。

为此,中消协建议,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服务中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强化企业动态监管,为行业有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敦促企业自觉自律,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强化网络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规范;培育良好信息信用意识和使用习惯。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表示,如果不能保护隐私,数据交易会带来更多的问题。需要把法律规划和大数据技术要求统一起来,对隐私数据进行必要的等级分类。“奢望APP开发商通过自律来减少市场上的这种情况是不现实的,还是需要政府部门发力。”此外必须明确规定由哪一个部门来受理用户的检举投诉,防止相关部门出现“踢皮球”的情况。

用智能手机如何保护隐私?

专家给出安全建议:

尽量选择官方渠道,特别是投资理财、银行类APP,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山寨APP;

谨慎授予APP“打开摄像头和麦克风”、“读取短信”、“读取联系人”、“读取位置信息”等权限;

对一些使用大量流量且没有告知的APP,及时检查和删除;

不要把手机中的QQ、微信、微博等设置为“自动登录”,密码最好定期更换;

不再使用APP时应彻底退出;

关闭某些APP的自启动功能,如果不能关闭,就卸载。

(综合自:中国网、中国新闻网、重庆商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