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客家人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講的:有錢修路搭橋,冇錢捻開路邊簕。客名君翻閱大量過去客家人的歷史,其中很多故事,是關於不遺餘力、不辭辛苦給故土修路搭橋的。大概因為客家人的原鄉,深受交通閉塞之苦,客家人出去之後,總是顧念著給家鄉打路……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閩粵贛,行路難。客家人所在的綠三角,山嶺逶迤、天塹險阻。從地圖上可以看到一條公路,從蕉嶺縣城起,蜿蜒曲折向北,直通福建武平縣城。公路全程約60公里。

這條路關聯這閩粵兩省,是這些地區的經濟、文化紐帶。這條公路,叫蕉武公路,在20世紀上半葉由一位蕉嶺人創建。他就是羅壽環。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羅壽環

羅壽環,別名壽生,1887年生於蕉嶺縣藍坊鎮高思鄉大地村。父親羅經鑑,前清監生。祖父羅超五,為臺灣志士羅福星的祖父之胞兄。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羅福星

(母親為印尼葡萄牙裔)

小時候父親外出,母親改嫁,他寄住在祖伯父家,就讀於家族的南溪書院。9歲時,父親接回撫養,並要求他攻讀詩文。幾年後羅壽環就可以背誦四書五經,並精通《左傳》。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玩石頭的蕉嶺兒童

(1935年拍攝)

羅壽環十幾歲時,父親患病,弟弟病亡,家中被迫賣地,家境貧困之下,他從小在家耕種,砍柴賣,以持生計,生活艱辛。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30年代的梅縣

1905年,羅壽環跟隨鄉鄰湯秋嚴,漂洋過海,到印尼芙蓉北嘮港。第一次他給人做苦力,半年後腳底生瘡,久治不愈,被迫返回蕉嶺。次年三月,他隻身回到印尼做工。離開七日後,父親病逝。十年間,他返鄉四次,全靠賣苦力度日。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三十年代的蕉嶺家庭,四世同堂

(1930年攝)

1915年,羅壽環接妻子到南洋,改行從商,到妻兄在吧城(雅加達)的貨店中學經商。2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吧城經濟好轉。1920年,他對妻左氏曰:“欲脫苦,莫畏苦,畏苦焉能脫苦境;不堅忍,不努力,決有老大傷悲之日。”

在當地親友的支持下,他在孟加勿舌辦起一間雜貨店。是他辦了一間咖啡製作工廠,以優質、高產、信譽聞名於吧城。

1929年,羅壽環眼見商機已到,乃加大投資,擴建廠務。增設醬油、鼓油、豆醬等加工項目。由於眼光遠大,經營有序,產品暢銷南洋各島,資本日增。對推動印尼經濟復甦起到作用。從此,羅壽環聲名鵲起,飲譽南洋。當地土民為表彰他創業功績和貢獻,特地把他所辦工廠之巷,名為“羅壽環街”。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為了促進粵東地區工業的發展,海外客商紛紛集資,協助地方政府興建公路。1927—1937年為梅縣公路建設的鼎盛時期,先後興建了十餘條公路,初步形成了以梅縣縣城為中心的公路網。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當時蕉白公路發行的股票

客商投入資金最多、里程較長、存在較久和影響最大的首推梅白公路(梅城到白渡),它建成於1931年,全長90公里,投資8萬銀元,其中僑資5萬銀元。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蕉白公路初步改變了蕉嶺長期交通閉塞的情況,大家期望在蕉嶺和福建之間再開一條公路。

當時的蕉嶺當局多次召集各界人士商討。然而蕉武之間崇山峻嶺多,道路險彎,工程艱鉅。當時家鄉經過軍閥混戰、日寇摧殘,民力凋敝,地方蕭條,經費難籌,所以,項目一籌莫展。

在印尼的羅壽環,聽到這個消息,遂發願為故鄉修建一條公路。他帶頭捐了一萬大洋,並利用自己的威望發動捐款。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當時蕉武公路築路行

車利行發行的股票

為了保證工程進度,羅壽環竟然安排弟弟羅壽權主持家中工廠事務,自己返鄉,以建路為主,擔任築路董事長兼總經理的重任。

他不辭勞苦,與工程師一起翻山越嶺,勘測地形。

他重視工程質量,親臨工地監督施工,並逐日檢查,逐段驗收。

中間遇到印尼工廠事務和當地劣紳生事,徐壽環果斷處理,耐心調停,蕉武公路工程按期兩年完成(除大密徑石方未築),全長55公里。他自己共計投入大洋六萬,並付出諸多心血。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蕉嶺舊時的公共汽車

(1935年攝)

他組成利群行車公司,每日行車12班次,有力地推動了粵東地區近代工業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

這條公路對於溝通當時閩、粵兩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促進山區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上面那輛SE23A公共汽車

行走在蕉武公路上

(1935年攝)

壽環先生常對人說“金錢取諸社會,當多用諸社會。他對貧困者,莫不慷慨解囊,力以救濟,而貧病之乞貸者,從無拒絕,對祖國之難民救濟,亦不遺餘力。

1937年,家鄉學子逐漸增多,學生沒有教室上課,羅壽環毫不猶豫地捐資興建大地小學。他深知無錢讀書之苦。故捐資鉅款為大地公學籌措教學基金,建校舍,使辦校經費充足。對鄰村鎮之學校,如高思、梅江區城北、城區、河西、三圳、梅縣區之白渡、嵩山、隆文等學校都受到他的贊助。

1940年秋,羅壽環又提出開一條蕉嶺大地至梅州市梅縣區嵩山高排長達5公里的公路,他在總結蕉武公路經驗的基礎上又自行設計線路,並著手建造一條水泥橋和一座涼亭。

然而,就在羅壽環的工程準備就緒即將動工的時候,爆發了太平洋戰爭,日寇佔領印度尼西亞,侵佔了羅壽環公的工廠。羅壽環在此內外交困之下,舊病突發,於1944年5月病逝於吧城,享年57歲。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梅州到武平,已經通了高速公路

羅壽環修的路,還在用

永武高速龍巖段155.43公里

於2010年6月29日全線建成通車

項目概算94.32億元

寫及此,客名君覺著,羅壽環公多像一位“路痴”呵,“痴情”於修建公路。羅壽環先生的照片,網上一張也沒有。我是從書上摘的。看那照片,眉目間一宇宙的善意和樸實。

我們往往也能在現實中看到這樣的人,他們心中的那一縷善念,澄明淨潔,純粹無比,把許多的浮華光鮮,都比下去了。

但是這些客家人有個特點很重要,那就是,這一切,都必須以能夠整合資源的商業思維為基礎,若沒有商業智慧,再好的出心,也玩不轉、玩不起……所以,得有多大的福報,才可以修一條路?

注:標有拍攝時間的圖片,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其餘為客名君尋自網絡。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客家地區百年老校校歌選賞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客家與一帶一路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百戰將軍屬客家

羅壽環:一修路就停不下來,讓蕉嶺和武平之間,險阻變通途

英拉他信祖籍地、溫泉之鄉出產淨美好茶

~~ ~~ ~~ ~~ ~~ ~~ ~~ ~~ ~~ ~~

這裡寫的是客家名人,看的卻是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