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醫院裡的“特種醫生”

策劃:池楊 安楊

攝影:石珂

採訪:安楊

嘉賓:首都兒科研究所 馬廣松 季燁

我經常跟外科主任說:咱們都是修理工,你是修人,我是修設備,工作性質是一樣的。

我們現在維修經費單筆節約最高的是40萬,相當於一部中高檔車。

護士、大夫一句:“季老師辛苦了,您喝杯水。”就夠了,特別滿足。

一個不能運轉的設備讓它又正常工作起來了就是一種成就感。由於我的耽誤,影響患兒治療,其實是有罪惡感的,我必須要儘快給他們修好了,在這個當中找到自己的職業感。

來自聽健工作室

醫院裡的“特種醫生”

醫院裡的“特種醫生”

安:前兩天,一位外地朋友需要做 Pet Ct,好不容易在當地最好的腫瘤醫院約上了,這個朋友在縣裡,他們要到省會城市求醫,家人也要請假,住旅店,舟車勞頓的,但是到了醫院,機器壞了。這時候才發現機器壞了影響多大。很巧,今天採訪的您二位就是來自給醫院這些機器保駕護航的部門,是吧?

馬:對。這個部門叫醫學工程處,醫院的機器設備出了故障了,就是我們上場顯身手的時候了。在過去叫器械科,或者設備科。主要定位就是對於醫療器械的全生命週期進行管理,說白了,就是管醫療器械、醫療設備的。

安:過去醫療器械好像數量少,設備也簡單,現在是不是相對更復雜了?

馬:對。醫療器械跟現代科技結合非常緊密,近一二十年,在計算機信息工程基礎之上,發展越來越快,越來越高精尖,毫不誇張地說,醫療技術的發展實際上看的是醫療器械設備的發展,現在醫療器械已經成了醫生的眼睛和手,是醫生非常重要的夥伴了,所以醫學工程現在和醫療、護理,臨床藥學成為醫院的四大支柱。

安:從維修到工程了。

馬:除了維修,增加了很多技術方面的工作,比如設備的質控,預防性維護,大數據的統計,對機器設備的全生命週期的觀察和記錄,所以,哪怕跟五年前比較,都有一定的變化,而且變化還在不斷進行當中。

醫學工程在起步的時候可能都對它重視不夠。我到這裡時,參加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的活動,當時老前輩還在呼籲重視這個學科的建設,現在實際上是一個質的轉化。

醫管局在前兩年將我們的工作叫納入到整個醫療體系的評估當中,相當於進入了醫療衛生系統的“奧運項目”,我們的考評結果,直接影響到醫院整體,這個時候,醫院肯定會對這個學科更加重視。

現在從大學的學科建設到醫院的管理,醫學工程的地位自然而然就凸顯出來。舉個例子,很多新興的學科就是建立在新的診療設備出現以後,比如內窺鏡手術的建立就是基於內窺鏡醫療器械的發展。

安:物理、化學、工程電子、材料學、生物學這些學科到這裡有一個匯聚點,你們這個學科專業是跨學科的。

馬:交叉性很強。在設備的購置當中,我們還要跟貿易、海關直接打交道,要具備經濟學知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安:我過去把它理解成單純的維修,真的太淺薄了……

馬:我們對於設備的維護,包括維修費用都對醫院有很大影響。比如世界知名廠商的檢測程序、檢測設備功能不到位,我們發現了這些問題,給醫院節約了30餘萬的資金,更重要的是為這個設備能正常的使用、發揮功能做出了貢獻,這也是一種成就感。我們現在維修經費單筆節約最高的是40萬,相當於一部中高檔車。

醫院裡的“特種醫生”

醫院裡的“特種醫生”

安:我突然對你們這行有一個新的理解,覺得你們是醫院這些設備的醫生,要保證它的健康,維護它,出了問題要幫它修好,醫生是修人,你們是修機器。

馬:您說得太對了!我經常跟外科主任說:咱們都是修理工,你是修人,我是修設備,工作性質是一樣的,當然這是玩笑話,但在工作中,我們確實把設備當成病人來看待,每臺設備都有單獨的電子病歷,這臺設備從出生一直到完結,一生當中得了多少病?得的什麼病?怎麼辦?花了多少錢?在這個病歷中都能查,所以修設備跟看病是一個道理。

安:馬老師反覆強調節省經費的問題,我們現在看病也講究在有限的投入下讓病人獲得最大的療效,其實你們也在做這件事情,跟醫學的思路是完全一樣的。

馬:完全一樣,而且實際上我們這兒的支出減少了,減少了醫院的支出,對於患者的治療費用減少也起到間接作用。

安:您做這行多少年?

馬:14年。十幾年前,設備的總量不太多,而且都是簡單的B超什麼的,大部分以黑白為主,彩超剛剛興起,但是現在的彩超各個專業領域細分特別多。

那時的工作還是以採購、維修為主,也沒有什麼大的設備,當時只有一臺ct,一臺剛剛購置的核磁。

衛生部九幾年下文,確立三級以上的醫院設立一個部門、要有專職人員來幹這個工作。2000年,衛生部又重新修訂了兩次,把這個科室定為一級科室,叫醫學技術科室,跟放射科、病理科、藥劑科在一個系統裡邊。

安:之前,這活誰幹啊?

馬:很多醫院都是跟總務處或者後勤合在一起了,科室裡有幾個人,這個人負責維修水暖,那個人就負責維修那些心電圖機。

安:這些年水電氣暖也在發展,但總體沒有太高精尖的變化,可是這儀器設備是日新月異,太需要專業人員了。

季:現在有一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國家和院校開始重視這個專業了。

我剛來那會兒工作不是特別明確,工作中自己有點領悟了,現在覺著這是保障性工作,維修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重點放在質量控制、預防性維護上。設備壞不壞很明顯,但准不准你不知道,比如很簡單的輸液泵,一小時應該打25毫升,如果打的不是25毫升,對治療是有影響的,甚至可能給孩子帶來危險。

安:有點像醫學的發展,過去我們可能是人病了去治,現在開始重視預防精準。咱們醫院大型的設備有多少?你們每天全程維護的設備有哪些?

馬:設備大概3000臺左右,單價500萬元以上的設備屬於大型設備。

季:我們不分大小都在管,小的設備也很重要,每個都是用在患者身上的,我們都是非常重視的,最小的設備,比如霧化機,對於患者的吸入治療也很重要。

馬:比如輸液泵這樣一個小設備,可能某種藥應該兩個鐘頭之內輸完,但由於流速不準,半個鐘頭之內輸完了,不僅可能孩子的病得不到治療,還會影響到他的生命健康。所以,我們對這些設備有一個預防性維護計劃。

安:我一開始對你們的理解太淺薄了,以為就是修設備。實際上你們首先是讓這設備工作得對、好、準,這個涉及到醫療的根本問題:治療一定要預防減少醫源性傷害!醫療器械用不好就會帶來一些傷害,這就是你們要特別注意的事情。

馬:沒錯,醫療器械的使用實際上也是我們的管理範圍,比如臨床醫生、護士、技術人員的使用培訓。所以臨床治療和診斷與我們的工作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另外,如果設備有放射性,它的環評——放射防護工作也都是我們的工作。

季:按照國家計量法規定,這些放射設備必須去計量院去做放射防護的計量,一是對放射源檢測,二是對醫護人員保護,我們還得去約計量院的老師上門檢測。

醫院裡的“特種醫生”

醫院裡的“特種醫生”

安:年輕人都有很多理想,你們這個專業,很多大的醫療器械廠都缺人才,有沒有想過跳槽?

季:對兒研所有感情了,真沒有想過。

服務於基層,比如說護士、大夫一句:“季老師辛苦了,您喝杯水。”就夠了,特別滿足。一個不能運轉的設備讓它又正常工作起來了就是一種成就感。由於我的耽誤,影響患兒治療,其實是有罪惡感的,我必須要儘快把它們修好,在這當中找到自己的職業感。

安:我跟過一臺手術,當中一個器械不靈了,護士打了電話,來了一位維修技師,鼓搗了一會兒,這設備又轉起來了,這中間醫生一直在手術,那個人從進手術室到出去,除了跟接洽他的那位護士有簡短的交流,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來過又走了,但是他讓整個手術的流程又順暢起來,他就像一個默默無聞的影子在工作。我當時覺得這個崗位真的需要巨大的耐心和責任感。

現在醫學設備日新月異,有沒有學習的壓力?

馬:沒錯!壓力時刻都有。舉個例子,3D打印前兩年剛出來的時候,我當時只是意識到了像口腔科、骨科可能會應用到一些,這兩年,它不光在這兩個科室有發展,在像心血管、手術計劃等很多學科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未來醫療器械還會逐漸進入家庭,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如果不學習,很快就會被甩在後邊去了。

醫院裡的“特種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