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果树套袋劳民伤财,这袋到底该不该套?

套袋技术引进我国有20多年的时间,现在已经风靡我国大江南北。无论是南方的柚子还是北方的苹果,凡是能套袋的果子几乎一个不落,甚至一些强迫症的人连大樱桃都想给它套个袋子。

果树套袋劳民伤财,这袋到底该不该套?

套袋是怎么了?竟然有如此的魅力让农民趋之若鹜呢?套袋技术最早起源于日本,因为当地的气候特征,以及使用高毒、高残留、环保性差的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及果品品质差,因此发明了套带技术。

这项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以来,每到套袋的时节,就是果农最为繁忙的日子。如果种的果园面积大,还需要雇人来套袋。

果树套袋劳民伤财,这袋到底该不该套?

以苹果为例,每个果袋4-5分钱,套袋人工每个4-6分钱,摘袋人工每个2-3分钱,每亩地平均套袋数量15000个左右,每公斤苹果平均有5个,折合每公斤苹果的套袋总成本超过6毛钱,每亩地套袋成本超过2000元。

这两年苹果行情较差的情况下,每斤苹果收购价可能只有几毛钱,仅仅套袋一项就加大农民的投入成本。

果树套袋劳民伤财,这袋到底该不该套?

凡事有利则有弊,水果套袋之后,虽然改善了果品的外观。但果子生长过程中处于一个封闭环境中,容易遭到细菌的侵害,一些药袋应运而生。药袋顾名思意就是袋子生产的过程中加了一些农药,用来防治病害。本来袋子就为了隔绝果树喷打农药过程中的残留,可药袋却把果子置于一个富含农药的环境之中。

此外,果子的生长过程中,如果采用套袋,果子内的矿物元素含量降低,极大的影响果品口感。虽然外观好看了,但不好吃,还能指望消费者来买单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