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康熙除掉鰲拜後,請一位30歲的漢臣進宮吃飯,漢臣連忙寫遺書

說起康熙,毫無疑問,他是清朝最具作為的帝王,他平三藩、激戰沙俄、收復臺灣,對內實行改革,強化皇權,實行仁政,永不加賦,是清朝帝王的表率。但是康熙前6年的皇帝生涯,並沒有後期風光,作為8歲登基的他,在14歲之前,仍然受制於4位輔政大臣,直到滅掉鰲拜、貶謫遏必隆,此後康熙才走上親政之路,成為一代帝王。在康熙親政之後,請了一位大臣進宮吃飯,這位大臣不敢去,甚至寫好了遺書,才敢進宮。

康熙除掉鰲拜後,請一位30歲的漢臣進宮吃飯,漢臣連忙寫遺書

公元1669年夏天,康熙的龍袍都浸溼了汗水,並不是因為炎熱,而是因為太過緊張,他用十幾個布庫在練功房擊殺鰲拜,可謂風險極大,但是他思考再三,還是要這麼做,因為鰲拜不除,他無法親政。最終康熙是幸運的,鰲拜被囚。公平的說,鰲拜的前半生對清朝貢獻很大,只可惜他遮擋了康熙的成長。鰲拜倒臺後,康熙在群臣們的支持下,順利親政,當年仲夏,康熙親政3天后,他突然讓太監傳一個人進宮,他要親自賜宴,此人名叫陳廷敬,當時的官職是翰林院侍講學士,從四品官,在當時的京城,這種官銜的人多如牛毛,康熙為何要獨請陳廷敬呢?

康熙除掉鰲拜後,請一位30歲的漢臣進宮吃飯,漢臣連忙寫遺書

這還要從陳廷敬的經歷講起,他出生於明朝末年,順治入關後,他考中進士。由於他學識淵博,為人正直,被安排在朝廷戶部任職,當了一個小管事的,他和其他兩個人輪流掌管國庫的鑰匙,相當於有銀子從國庫進出,需要經過陳廷敬這一道手續。康熙8歲剛剛繼位時,被孝莊約束很嚴,並沒有什麼零花錢。有一次,他經過國庫,正好陳廷敬值班,康熙請教了陳廷敬一些國庫方面的事情,陳廷敬跪著回答完後,他被康熙扶了起來,但是康熙接下來的話讓陳廷敬很尷尬。

康熙除掉鰲拜後,請一位30歲的漢臣進宮吃飯,漢臣連忙寫遺書

這個8歲的小皇帝說:“陳大人,能不能把國庫的銀子借一些給朕。”原來他是來借錢的,陳廷敬趕忙跪下說:“等微臣過幾天領了俸祿,可以借給陛下,國庫的銀子,恕微臣不能私借。”康熙很不高興,懟了他一句:“天下都是我的,難道國庫不是我的嗎?”陳廷敬戰戰兢兢的說:“國庫有規定,不能隨便外借的,哪怕是萬歲您也不行。”康熙大怒,臨走的時候說了一句:“你們都欺負我沒有親政,等我親政後我肯定殺了你!”

康熙除掉鰲拜後,請一位30歲的漢臣進宮吃飯,漢臣連忙寫遺書

康熙親政的那年夏天,30歲的陳廷敬為父守孝3年剛結束,剛來朝廷報道,就有太監來傳旨,說康熙晚上要賜宴請他進宮,遙想6年前,康熙曾經說親政後要殺掉他,如今康熙剛剛親政,就請他去吃飯,他感覺這可能是一場“鴻門宴”,陳廷敬不敢去,但是太監催的緊,他無奈,走進書房,匆忙草寫了一封遺書,才跟著太監進了紫禁城。

康熙除掉鰲拜後,請一位30歲的漢臣進宮吃飯,漢臣連忙寫遺書

沒想到當晚,康熙連賜陳廷敬十幾道菜,還告訴陳廷敬,戶部侍郎缺職,打算提拔他。陳廷敬吃飽謝恩,平安無事地回到家。幾年後,陳廷敬任工部尚書,一次有機會和康熙閒聊,聊起此事,康熙大笑說:“朕小的時候不懂事,一句話讓陳大人大驚害怕這麼多年,實在不應該。”康熙當年為何要請陳廷敬?小編認為,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陳廷敬為人正直,康熙早有欣賞,親政之後,提拔這樣的官吏,儘快建立屬於自己的朝臣,是康熙緊急要做的。第二,陳廷敬身為漢臣,康熙一生最為強調滿漢平衡,他想樹立一個漢臣標杆,陳廷敬因為其能力和操守,被康熙相中。

康熙除掉鰲拜後,請一位30歲的漢臣進宮吃飯,漢臣連忙寫遺書

陳廷敬作為康熙朝的肱骨之臣,他一生擔任過四部尚書,參與了康熙大多數的重大決定,包括收復臺灣、北征沙俄等。尤其在錢稅改革方面,陳廷敬貢獻最大。陳廷敬活到74歲時病逝,康熙親自為他作輓聯。一代名臣,值得後世紀念和尊敬。

康熙除掉鰲拜後,請一位30歲的漢臣進宮吃飯,漢臣連忙寫遺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