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第一書記”蔡華春:提起村民的“精氣神”致富奔小康

4月28日,四川組工網發佈了《關於對擬表揚的2017年度四川省貧困村優秀第一書記人選進行公示的公告》,嶽池縣普安鎮黃桷村第一書記蔡華春在名單之列。5月18日,記者前往該村,探索第一書記蔡華春背後的故事。

今年44歲的蔡華春,在2015年4月從縣委黨校下派駐村,任該村第一書記。駐村第一件事,蔡華春就致力於打造“特色農村文化”,她說:“扶貧先扶志,從思想上脫貧是脫貧致富道路上的第一步,文化建設恰恰能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讓村民變‘被動脫貧’為‘主動脫貧’。”

如何做到扶貧先扶志?蔡華春利用“女性魅力”,號召全村的婦女帶動起來,發揮巾幗力量,先後建立了黃桷村“婦女之家”,成立了“格桑花”健身隊、“蓉之韻”合唱隊、巾幗志願者服務隊等多支隊伍。

52歲的孫亞輝,是該村3社村民,因家中5個女兒都外嫁,在家無事可做,平時沒事就喜歡去打麻將,特別是到了週末,都會去打麻將。孫亞輝在聽說村裡成立了“格桑花”健身隊後,覺得特別有意思,她就積極地去報了名。

報名後,孫亞輝每次都堅持來訓練,雖然孫亞輝患有腿疾,但是依然堅持訓練,蔡華春每當看見他腿痛的時候,就會勸孫亞輝不用每次都來,但她笑著說:“腿痛不算什麼,在這裡不僅能得到的快樂,而且還能結識許多的朋友,比打麻將強多了。”

自成立“格桑花”健身隊、“蓉之韻”合唱隊、巾幗志願者服務隊以來,100餘名村民自願加入隊伍中,村裡每逢節假日都會組織開展表演活動。截至目前,黃桷村共開展大型活動13次,開展小型活動上百餘次,其中,“格桑花”健身隊伍,已有4名成員加入民俗協會,並與其參加外出表演活動2次,如今的黃桷村“格桑花”健身隊家喻戶曉,村民精氣神得到很大提升。

“村裡的婦女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十分地感動,也是我工作動力之一。”蔡華春說,以前一名村民不理解我的工作,他的妻子得知此事後,特意從城裡回來,妻子還跟他吵了一架。

提升村民的“精氣神”是發展產業基礎,黃桷村根據實際,因地制宜制定了項目發展產業,全覆蓋建設庭院經濟,種植汶川李子。通過土地流轉,打造汶川李子基地120畝,四季桃基地360畝,核桃基地500畝。

64歲的孫昌銀,因家中子女外嫁,家裡就只有他和60歲的妻子在家,年事已高加上住房位置偏遠,無法外出務工導致家中缺少勞動力,在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5年10月份村裡發展核桃基地後,孫昌銀就把家中三畝土地用於發展產業,每年能獲得1500元的土地流轉租金,他說:“以前土地都是用於種糧食,只能保障自己吃,很少拿出去賣,現在可好了,不僅在核桃基地裡面務工,還能分得土地流轉租金。”

就近務工解決了孫昌銀家中無勞動,他和妻子在核桃基地內務工,每人一天能賺50元,一年就有近8000元的務工費,加上政策性等收入,每年有14000餘元的收入,在2017年,孫昌銀實現脫貧致富。

據瞭解,發展產業村民既可以分得土地流轉資金,空閒時還可以在基地務工,可收入每天40-50元的務工補助;全村轉移農村勞動力400餘人,為本村增加經濟收入2000萬元,2017年,通過收取服務費、出租金文藝演出、工藝品製作等項目,村集體經濟達3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8000多元。

近年來,黃桷村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了200餘名村民致富增收。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5戶55人,15戶貧困戶全部對標脫貧,實現了高標準對標村“摘帽”。(全媒體記者 範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