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2018年,中國新風淨化行業將面臨“大洗牌”

告別2017,迎來2018年。對於中國新風空淨行業來說,2018年將是全行業第一輪"大洗牌年"。

囧:今冬無霾,新風市場迎來最煎熬的"旺季"

2017年12月21日,環保部發布了2017年11月和1~11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的空氣質量狀況,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北京等地區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明顯。其中,北京1~11月空氣質量改善較為明顯,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0.2%,同比上升3.8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4%,完成了大氣十條規定的PM2.5濃度目標(60微克/立方米)。與往年相比,北方的霧霾削減明顯,尤其是北京地區。用北京網友的話來說:今年秋冬天,開始看見藍天白雲,興沖沖發朋友圈炫耀;結果後面天天都是藍天白雲,都不好意思再發朋友圈。

之所以北京和華北地區出現這種大轉變,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個是天氣因素。今年入冬後東亞中高緯度西風帶形勢呈現西高東低狀態,東亞大槽偏南偏西,緊靠在華北旁邊,東亞大槽後的冷空氣源源不斷地將草原清潔空氣輸送到華北平原。今年北京和華北地區"風多",是大家的普遍共識。

第二個則是人為治理。以北京為首的華北地區在今年加大了空氣汙染治理的程度。2017年8月,環保部印發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散煤汙染綜合治理,要求2017年10月底前,各大城市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00萬戶以上。很多以能源消耗型為主的工廠倒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汙染排放情況。以前有人曾言是風吹走了霧霾,而今,即使風變小的時候,汙染也很難堆積起來。

附1:京津冀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進行時

2018年,中國新風淨化行業將面臨“大洗牌”

困:中國新風市場"寒冬期"哀鴻一片

奧維雲網統計預測數據:2017年中國新風行業銷售額將達到90億,同比增長48%;銷量達到86萬臺,同比增長63%。種種數據讓大家對新風市場充滿了期待。2017年前三季度暴漲的銷售數據和市場反響,也驗證了新風行業"朝陽行業、前途無限光明",很多人在"旺季"來臨之前,做足了準備,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霧霾。

附2:霧霾經紀催生新風行業快速發展,17年有望達到90億

2018年,中國新風淨化行業將面臨“大洗牌”

然而,今年秋冬,以北京為首的華北地區的優良天氣讓新風廠商措手不及,新風市場哀鴻一片。筆者實地走訪了北京SKP、賽特、燕莎、百盛等多家高端商場,發現雖然很多新風淨化品牌都有銷量產生,但是今年秋冬季整體下滑趨勢明顯,不少品牌在11-12月份的銷量只有去年同期的1/10甚至更低。某知名外資空淨品牌經銷商透露,去年12月該品牌在一家商場的月銷售額可達200-300萬,但是今年12月截止現在才剛10萬出頭。落差如此之大,讓他都懷疑起人生了。而在北京的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家居建材市場的新風空淨展區,同樣也是門可羅雀,更讓人不禁唏噓感慨。

生意難做!這是今年中國新風廠商的共同認知。

??2017年的秋冬季,新風市場寒冬期遠超各大廠商和代理商的預期。尤其是以北京為首的華北地區更為嚴重。相比之下,四川、湖北、江浙等長江一帶因不涉及到秋冬季霧霾攻堅戰部署,霧霾反而比華北地區更嚴重,新風市場有不錯的增長性。但就全國來說,華北一直就是全國新風空淨市場的主戰場,佔據著最主要的市場份額,華北新風行業遭遇秋冬季"黑天鵝",也引發了中國新風市場的極大震動。

新風行業資深人士,巴巴傳媒顧問,淨化與新風委員會專家葛寶亮先生對此頗有感觸:"2017最後一個月的銷售情況已經基本有了結果了,與年初的預期差距有點大,讓眾多企業有點措手不及,霧霾消失之後,新風行業路在何方?"葛先生同時談到,"在下一個機會到來之前,行業總體發展會表現出比較平穩的態勢,短時間也有可能局部地區呈現下降趨勢。"

筆者參加過北京、濟南等多地的新風行業論壇峰會,參會人員普遍對今冬新風市場表現出的措手不及,以及亟待尋求自救的方法。而在各個新風行業微信群內,悲觀論調比比皆是。行業知名專家,《中國空氣淨化》雜誌主編魏江東先生在某行業群內發出號召,"2018即將到來,空淨新風行業變化也很大,一些已轉行的朋友請退出本群一下,給新投資入行的代表一些名額,方便他們入群。"可見新風市場進入"寒冬期",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只有更糟糕的:2018年中國新風行業"大洗牌年"

沒有最糟糕的,只有更糟糕的!

如果說2017年秋冬無霾,導致中國新風行業集體進入"哀鴻期",那麼接下來的,將是更糟糕的情況——馬上到來的2018年,將是中國新風行業第一次"大洗牌年"!

從當前的市場發展態勢來看,新風市場已經進入到了大洗牌前期,在經歷了萌芽期、迷茫期、低谷期、爆發期,現在在新風市場上還能繼續發展的多半是有著自己的技術優勢或者其他優勢。大量中小雜、山寨、OEM、ODM、包括很多沒有核心技術、沒有核心競爭力的TOP30-50企業,在2018年新風行業"大洗牌年"都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擊,並且可以大膽預測的是:

2018年,中國新風市場將洗牌至少30-50%的品牌廠家;

接下來的3年內,中國新風市場將洗牌全行業90%乃至95%以上的品牌廠家,未來能夠存活在市場上的主流新風品牌廠商將不會超過20家甚至低於10家,行業集中度將大大增強,行業將從無序快速洗牌到"有序"。

為什麼說,2018年是中國新風行業"大洗牌年"呢?

一是全國空氣質量得到改善,從北京延伸到華北並很快會延伸到華北、華中、西南等全國各地。2017年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也加快了步伐。"自然資源資產產權權利、生態績效評價考核"等制度建設不斷加速,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新徵程;"藍天保衛戰"打到攻堅期,堅持要"打贏藍天保衛戰",成績單上的"優良天數"也在不斷增加;水、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加快部署,全面建設"美麗中國"的步伐越來越堅定。人們在享受良好空氣的同時也慢慢淡化了購買需求,曾經對於新風市場的廠商來說的潛在客戶,一部分已經放棄了購買。

二是新風市場亟待整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新風市場總體容量不到90億,但是品牌數量已達1000多家,而去年同期僅有300多家。目前行業內中小型、地方性、雜牌、山寨、OEM等企業數量太多,渾水摸魚者眾。筆者認識河北的一位田總,去年剛剛入門做新風銷售,一看勢頭很好,今年立馬自創品牌,籌資囤貨,準備大幹一場。結果遇到新風市場的"寒冬期",現在四處求救,無人接盤,深陷其中。類似這樣的新風品牌,比比皆是。這類品牌也是2018年新風行業"大洗牌年"第一批被淘汰出局的對象。

三是廠商囤貨壓力超大。2016年10月下旬以來,華北乃至全國很多地方的新風銷售數據一路走高,加之2017年前三季度數據的上升,讓一些對新風市場持觀望態度的經銷商、代理商一擁而進,趕在"旺季"前大量囤貨,希望在霧霾經濟效應影響下可以大賺一筆。但是事情的發展似乎超出了大家的預料,天氣的優良程度造成了無人買單的窘境。市場冷冷清清,新風系統不再是人們的剛性需求。部分廠商開始年終大促,企圖做"臨死前"的掙扎,但是無人購買,即使虧本大甩賣也無法回籠現金流。翻過年,馬上就是2018年漫長的傳統淡季,那麼對於今年秋冬季前大量囤貨的廠商來說,接下來的2018年不是逆境突圍的事情,而是壯士斷腕及早離場的決心和選擇了。

四是國家與行業標準不斷提高。2017年7月《通風系統用空氣淨化裝置》新版發佈,新標準規定,A級淨化效率等級產品額定風量下需PM2.5淨化效率大於90%,風量測試值不應小於額定風量的95%,經清潔後淨化性能不應低於原指標的85%,噪聲實測值和實際臭氧濃度增加量不應大於標稱值。同年10月,《中小學新風淨化系統設計導則》、《中小學教室空氣質量管理指南》、《中小學新風淨化系統技術規程》、《室內空氣質量在線監測技術要求》頒佈執行。隨著更多標準的出臺執行,新風市場也在不斷的完善中,一些企圖矇混過關的企業深受重創。

每一次危機,既是"危難、危險",也是"機遇、機會"。

面對接下來的2018年中國新風行業"大洗牌年",如何把握好這種"挑戰和機遇",芬蘭AAVI(雅威)市場營銷總監方世文認為:中國新風行業將一如當年的中國空調市場、智能手機市場,經歷幾輪行業大規模洗牌後,強者脫穎而出,並引領行業邁入一個全新的高度。現在中國的空調市場,格力美的兩強爭霸,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智能手機從數千家品牌到現在的五大品牌(華為、小米、蘋果、OPPO、VIVO)佔據91%市場份額。中國新風行業在2018年大洗牌年以及接下來的幾輪洗牌後,同樣會湧現出真正的行業領袖和主導品牌。

2018年,中國新風淨化行業將面臨“大洗牌”

2018年中國新風市場到底如何,前途如何,眾說紛紜,未來走到哪一步,大家也只是預測。但就目前整體新風淨化市場而言,市場潛力無限,卻有急需良性發展。方世文分析:在不斷的洗牌與競爭中,新品牌、新技術也會不斷出現,未來的市場註定會更加的專注,更加的聚焦,更加細分化、專業化。AAVI雅威獨有的離子瀑技術,無濾網濾芯,納米級淨化且淨化效率恆定,而且適用於家用、商用、工業用全產業鏈,未來雅威離子瀑空氣淨化系統必將在挑戰中成長,在中國乃至全球高品質空氣淨化領域佔據重要一席。

未來未至,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8年第三屆中國(鄭州)國際淨水、空淨新風展覽會,8月31日再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引領空淨新風行業發展,再續輝煌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