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曾在富士康坐冷板凳,她研發全球首款“水下的眼睛”,銷量過百萬

水下機器人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被生產出來,主要用於海洋石油開放、軍事研究等工業服務領域。由於體積大、專業性強,並不屬於市場消費產品。

在2017年高交會的舞臺上,一款水下機器人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圍觀。

曾在富士康坐冷板凳,她研發全球首款“水下的眼睛”,銷量過百萬

這款來自鰭源科技的FIFISH P3被稱為業界首款消費級水下機器人,不僅身材小,而且清晰度高,再搭配高性價比的特點,它的出現大幅降低了探索深海世界的門檻,讓每個人都擁有一雙“水下的眼睛”成為可能。

探索深海的衝動 讓產品落地

2016年7月,鰭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CEO張翀坦言,當時是為了讓資金到賬才有了成立公司的衝動。但整個團隊在三個月前就開始做產品,“投融資也談得差不多了,才成立公司。”

曾在富士康坐冷板凳,她研發全球首款“水下的眼睛”,銷量過百萬

此前的一年,張翀和合夥人就初步有了研發水下機器人的想法,但彼時並不確定市場方向。

團隊的人開始做市場分析,從功能定位到人群場景都做了詳細的梳理,對中國水下行業也進行了比較透徹的瞭解。

“水下機器人是一個載體,機器人能夠做人類做不了的事情。所以水下機器人是一個剛需。”明確了目標後,張翀的團隊開始圍繞機器人在水下的操作、觀測、人工智能等方面做更廣更深的滲透。

“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的地方被海水覆蓋,隨著技術不斷突破,未來水下無人機市場必是一片藍海。”

深海對於人類而言彷彿另一個外太空,這些專業的事情,怎麼才能讓更多非專業的人也能摸索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呢?

曾在富士康坐冷板凳,她研發全球首款“水下的眼睛”,銷量過百萬

作為一名潛水愛好者,張翀深知潛水的門檻。每一次潛入水下,大家都希望能看到更多不同的生物種類,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大家更希望能把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受體能限制,正常人一天潛水四次已是極限。

這個時候張翀想到,如果能生產出代替人類探索行為的機器人,無形中就是把大家的慾望拓展了。

2016年,深圳鰭源科技自主研發和生產了全球首款專業級1英寸鏡頭水下機器人。在水下機器人領域,擁有多個自主核心技術及算法,尤其是在影像處理和潛行系統等方面引領行業標準。

曾在富士康坐冷板凳,她研發全球首款“水下的眼睛”,銷量過百萬

旗下主打品牌FIFISH系列已連續榮獲2017、2018兩屆美國CES創新獎。FIFISH家族的FIFISH P3更是登上了2017高交會的舞臺。

登上國際舞臺 收穫海外市場

據張翀介紹,目前FIFISH系列產品類型分為B2C消費級產品和B2B的工業級產品。

曾在富士康坐冷板凳,她研發全球首款“水下的眼睛”,銷量過百萬

具體而言,在去年高交會得到眾多關注的P3主要是針對水下拍攝這一塊,目前已經進入量產的狀態。

然而事實上,由於目前我國有限的潛水人數,以及海底探索的普及性較差,目前B2C的消費級產品主要面向的是海外市場。

2016年7月,鰭源科技團隊前往美國CES 瞭解海外市場,較之國內消費者更關注價格的反饋而言,海外消費者給了張翀截然不同的態度,“海外的受眾更關心功能層面的,機器人能下水多深?畫質如何?”

對產品的期待,讓張翀看到了市場的可能。據統計,美國的潛水人群佔到了人口比例的40%,由此他們對於水下科技產品的熱情度自然會更高。

張翀和團隊深知,FIFISH產品應更側重於滿足個人情感需求,海外成為了他們的第一市場。

曾在富士康坐冷板凳,她研發全球首款“水下的眼睛”,銷量過百萬

美國、日本、歐洲、澳大利亞……越來越多的城市和地區加入到他們的市場藍圖中。今年1月,消費級產品步入量產,“百萬的銷售量,上千臺的訂單需求已經往外在鋪。”

而在工業方面,張翀表示主要是行業實在的應用,如水庫大壩檢修、救援等方面。

過去,同類型產品都是十幾萬到成百上千萬,但由於行業裡使用這些設備的主要是高等院校,他們是以科研為驅動的,技術規格對於他們而言更重要。

市面上一些小體積的水下機器人,則意味著價格昂貴。目前已經做到量產的消費級產品P3已經能夠搭配專業級水下拍攝鏡片,2000萬像素SONY COMS傳感器,4000流明LED補光燈,滿足暗光拍攝呈現更多細節;

曾在富士康坐冷板凳,她研發全球首款“水下的眼睛”,銷量過百萬

續航方面,滿足2小時不間斷工作(遠高於行業已知的半小時到45分鐘的水平,完全可以滿足常規使用要求),下潛深度100米,精準的雙向十通道六姿態運行,可自由穿梭在珊瑚堡礁間及其他複雜的水下環境。

如此便攜的產品僅售3500美金,一舉有效打破了市場上的價格局面,同時也獲得了用戶對於FIFISH水下眼睛的肯定。

“過去做大壩的檢測,需要有人專門來觀測,但現在運用水下機器人可以直接下降到一百米的深度,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讓水下機器人的市場越來越廣。”張翀說道。

從冷板凳到種子選手 學會承擔是最大的財富

走進張翀的辦公室裡,電子元器件隨手就能拿到,研發實驗的地方反倒是這位女性創業者最常現身的場所。

作為一名獨生子女,從小理科上的優勢讓張翀習慣了在男女比例失調的環境中奮鬥,父母在家庭層面的管教更是從未限制過她的發展。

1981年的張翀在大學時期學的是電子信息工程,畢業之後,張翀進入富士康工作,成為團隊中唯一的女將。

滿懷憧憬地進入職場,迎來的卻是冷板凳。“我最開始連一個案子都拿不到,終於等到有一個人離職了,我終於有case可以做了。”

曾在富士康坐冷板凳,她研發全球首款“水下的眼睛”,銷量過百萬

富士康

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和心血之後,張翀對第一個案子自然充滿了期待。可最終卻因為冷焊技術導致這個案子失敗,對張翀的打擊特別大。

讓她驚訝的是,負責生產產品工廠的經理,在知道產品失敗之後,從中山過來陪著張翀一起找問題,“最後我們把問題找到了,這樣的態度對於後面我們能把技術做到最好,都是有幫助的。”

不把時間花在抱怨上,任何沒有做好的事情都要去找歸因,是張翀在富士康積累下來的習慣。

大學畢業之後的十年,她都在富士康做研發。貨品高峰值出貨量可以達到一天兩百萬件。

2008年,張翀因為表現優異被選派前往日本負責市場工作。一年半的時間裡,對她而言最大的沉澱就是對產品的態度。日本客戶的要求高,是張翀出發前就最好的心理準備,但實際上,產品除了滿足功能外,還需要承載更多的社會責任。

曾在富士康坐冷板凳,她研發全球首款“水下的眼睛”,銷量過百萬

張翀研發的產品在交付時,品質受到了客戶的認可,但卻要求在一些細節局部進行調整。“日本經常發生地震,二次傷害往往由電器導致,客戶要求我們在容易短路的地方加強保護。”

這件小事讓張翀看到了很大的差距,也讓她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產品價值觀,如果真的要生產出一個能夠走上國際的產品,就要承擔社會責任。

當曾經一直要證明自己的地方,變成了一個安逸穩定的場所之後,張翀知道自己要離開了。2013年,張翀從富士康辭職。

從不理解到全方位支持 家庭是她最大的靠山

待到真正走出來,張翀才意識到,創業真得從零開始。

“研發水下機器人的團隊,最早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張翀,一個是她的前同事,“我給她打了三個電話,她就決定出來了。”

或是出於對對方的信任,亦或是出於對理想的渴望。兩個女性創業者一拍即合,調動自己數十年來積攢的社會資源,開始產品研發。

曾在富士康坐冷板凳,她研發全球首款“水下的眼睛”,銷量過百萬

從最初組合起來的兩個人,到如今20多人的團隊;從一開始大家做什麼都不計較,到團隊慢慢壯大,很多組織上的內容需要大家進行細分。每一步的成長都讓張翀記憶猶新。

“創業裡面 99%都是痛苦的境遇,但是這個背後就是自己的成長。如果你能感知到這一點,你就會逐漸讓自己和團隊變得更好。”

創業裡吃到的苦,在張翀的口中已經變成了一件值得慶幸的事,“你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增長自己的智慧,還是一件蠻幸運的事情。”

談起創業歷程,張翀笑稱自己賭贏了。“如果沒有創業,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很幸福的人。”

曾在富士康坐冷板凳,她研發全球首款“水下的眼睛”,銷量過百萬

從決定創業開始,家人一開始也給出了不理解,“他們一開始說,你沒有必要把自己放在這種狀態,你已經生活得還不錯了,為什麼還要選擇創業。”可當家人知道她堅持要創業後,都給了超出想象的支持。

在生活方面,創業之後不可避免要有很大的精力投入。用張翀自己的話來說,生活上的事情已經完全放棄、都沒有在管,丈夫對家庭的傾心付出讓她可以沒有後顧之憂,“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支持了。”

丈夫的態度從最初疑惑“你何必這麼折騰?”到後來的支持,如今甚至心癢說,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去創個業,這在張翀看來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過程,“我覺得是很好的成長,雖然是一個人在創業,但是好像一家人在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