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連載第58講利潤表概覽(下)|清華名師肖星的財務課讀書筆記

上次筆記我們開始了對利潤表的整合,我們瞭解了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三項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的收益,以及投資收益。這次,我們將繼續對利潤表的整合。

在投資收益的後面,是匯兌損益。現在我們很多企業的採購或者銷售可能涉及外幣結算,在這種情況下,匯率的變動就可能帶來收益或者損失,這就是匯兌損益。到這裡,我們就可以得出營業利潤了。營業總收入減去營業總成本,然後扣除稅金及附加、三項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再加上公允價值變動的收益、投資收益和匯兌損益,就是營業利潤了。

連載第58講利潤表概覽(下)|清華名師肖星的財務課讀書筆記

​在營業利潤的下面,是營業外收入和支出。什麼是營業外收入呢?

比如,我是一家生產企業,但是我有一些門面房出租出去獲得了一些租金收入,這些租金收入是不是營業外收入呢?答案是否定的,這不是營業外收入,而是非主營業務產生的營業收入。

但是,如果我把這些門面房賣掉獲得了一些收入,這個收入就是營業外收入了。那租和賣有什麼不一樣呢?大家可能馬上會想到,租不轉讓所有權,因此可以一直租下去,而賣轉讓所有權,因而只能賣一次。這只是租和賣表面的差異,實際上,它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那就是生產企業也可以有一個不重要的業務,是把自己閒置的房子租出去獲得收入,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有一項業務是把自己的固定資產一項一項都賣掉,直到公司關門。

所以,出售固定資產不可能是公司的一項業務,這種不屬於營業活動的經濟活動產生的收入就是營業外收入,我們可以看出,營業外收入通常不具有持續性。同樣的道理,如果我是一家生產企業,我有很多專利,我把其中的五項專利授權給他人使用收取專利權使用費,這個收入是非主營業務產生的營業收入,因為生產企業也可以有一項業務是授權技術使用;但是如果我把其中的五項專利賣掉獲得收入,這個收入就是營業外收入了,因此,出售無形資產的收入也是營業外收入。實際上,出售非流動資產的收入都是營業外收入。

當然,營業外收入還可以有其他可能。比如:獲得政府的獎勵、補貼。以前,補貼收入是單獨列示的,現在補貼收入合併進營業外收入;出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如果是採用非貨幣性交換的方式,如果換進來的東西價值超過換出去的東西,就產生了利得,這個利得同樣記錄在營業外收入中;收購其他企業的時候如果收購價格低於被收購方股東權益的評估價值,這個差額也是記入營業外收入;盤點存貨的時候發現存貨比賬上記錄的多了,這叫存貨盤盈,多出來的這部分同樣記在營業外收入中;如果企業應該支付的負債因為債權人死亡之類的原因無法支付了,這部分無法支付的負債也是記在營業外收入中。

最後,還有一種情況,發生債務重組。債務重組是說債務人無力償還負債,與債權人達成和解,對債務延期、減免利息,或者允許用實務資產抵債,在這樣的情況下,通常都是債務人需要償還的負債變少了,變少的這部分也是記在營業外收入。

所以,營業外收入包括的項目形形色色,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跟公司的營業活動沒有關係,簡單說就是都不屬於公司營業執照上列示的營業範圍,而且通常都不具有持續性。

連載第58講利潤表概覽(下)|清華名師肖星的財務課讀書筆記

營業外支出與營業外收入相對,如果出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出現的不是利得而是損失,就記錄在這裡;債務重組中債務人獲得收益,但是債權人一般是承擔損失,這個損失也是記在營業外支出中;盤點發現東西少了,叫做盤虧,同樣是營業外支出;此外,還有政府的罰款、捐贈支出等等。

把前面的營業利潤加上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就得到利潤總額了。利潤總額扣除企業所得稅,就是淨利潤了。現在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25%,高新技術企業等還可能低 於這個25%,交完企業所得稅之後,剩下來的淨利潤應該至少是利潤總額的75%。

大家如果有興趣去計算一下的話,會發現貴州茅臺的淨利潤達不到利潤總額的75%。實際上,所得稅並不是利潤總額的25%,而是應稅所得的25%。應稅所得不同於利潤總額,利潤總額是會計報表上的一個項目,按照會計準則計算,應稅所得是用來確定納稅依據的,按照稅法計算。稅法和會計準則有一定差異。

比如:稅法對業務招待費、廣告支出、壞賬計提等都有一定的額度限制,超過的部分在計算應稅所得的時候都不能作為費用扣除,而會計準則沒有這樣的限制,這樣就可能造成應稅所得高於利潤總額,從而看上去企業交稅好像交多了。

淨利潤本來是利潤表的最終結果,但是大家看貴州茅臺的報表,會發現淨利潤的下面還有兩個項目,一個是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和少數股東損益。因為在合併報表合併的過程中把被投資企業中不屬於母公司的利潤也包括進去了,所以在這裡要做一個劃分,分成屬於母公司的利潤和屬於少數股東的利潤。

我們對利潤表就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了,如果用一個形狀來表示利潤表,我會選擇漏斗的形狀,因為利潤表進來的是收入,出來的是利潤,一般情況下利潤都比收入少,所以我用漏斗的形狀。

利潤為什麼比收入少呢?因為從收入到利潤有很多損耗,首先損耗掉的是成本,收入減去成本的差額就是我們說的毛利潤,然後要減掉經營過程中的稅,再減掉三項費用,就是一個稅前利潤的概念了,只是又調整了一些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的收益、投資收益、匯兌損益、營業外收支等項目,然後再扣除所得稅,就是一個淨利潤的概念了。大家應該還記得資產負債表的基本邏輯關係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那麼利潤表上的邏輯關係非常簡單,就是收入-成本費用=利潤。資產負債表描述的是企業的財務狀況,利潤表描述的顯然是盈利狀況。

不過,利潤表描述的盈利狀況可不僅僅是過去的,還包括一些未來的信息。這是怎麼回事呢?假設有兩家企業今年都盈利1000萬,一家公司900萬來自營業利潤,100萬來自營業外收入,另外一家公司100萬來自營業利潤,900萬來自營業外收入,你會喜歡哪家公司呢?顯然是第一家。你喜歡第一家公司的原因不是第一家公司今年賺了更多的錢,而是你認為第一家公司明年應該會比第二家公司更賺錢。你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第一家公司大部分利潤來自於具有持續性的營業利潤,而第二家公司大部分利潤來自不具有持續性的營業外收入。

所以,利潤表把具有持續性的營業利潤與不具有持續性的營業外收入分開列示,就使得利潤表具有了一定的預測功能,它不僅體現企業今年的盈利,還能幫助我們形成對未來盈利的預測。

資產負債表是時點概念,像拍照片,但是賺取利潤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利潤表是時段概念,像拍視頻。

利潤表的最終結果淨利潤接下來去了哪裡呢?大家應該還記得,首先要提取10%的盈餘公積,這部分提取的盈餘公積進入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剩下的部分股東決定如何分配,分掉的部分就沒有了,沒有分掉的部分進入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的未分配利潤科目。

需要注意的是,資產負債表是時點概念,利潤表是時段概念,所以利潤表上轉入資產負債表的數字都是讓資產負債表上的相應科目增加的數量,而不是最終的餘額。比如資產負債表上原來有1000萬未分配利潤,今年淨利潤1000萬,提取100萬盈餘公積後分配700萬,剩下200萬,那麼資產負債表上的為分配利潤就增加200萬,所以年末的數字變成1200萬。

本次筆記,我們完成了對利潤表的整合,瞭解了匯兌損益、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項目,並且知道了應稅所得和利潤總額的差異,以及淨利潤分為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和少數股東損益兩部分。

到這裡為止,我們對利潤表的整合就結束了。

本文由派可數據整理併發布。

(全文完)

連載第58講利潤表概覽(下)|清華名師肖星的財務課讀書筆記

連載第58講利潤表概覽(下)|清華名師肖星的財務課讀書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