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兩輪的較量,小牛與雅迪爭搶電動車老大,誰更勝出一籌?

不知是無心還是有意,同在兩輪出行領域,同為市場強者的雅迪與小牛在相近的時間段都發布了自己的旗艦產品。唯一不同的是,雅迪立足中國推出超越摩托領域的電動車,小牛則在法國巴黎發佈了集顏值與多項黑科技於一身的M+和具備摩托性能、更遠更快的N-GT。與新能源汽車表面一團和氣,背地黑手不斷相比,兩輪車的競爭則在低調之下更兇猛,更直接。那麼,小牛與雅迪誰會笑到最後?

兩輪的較量,小牛與雅迪爭搶電動車老大,誰更勝出一籌?

產品的較量,小牛的數據感多於雅迪的概念感

作為一款離用戶並不遠的兩輪車,用戶的第一感知很容易就可以理解為用戶對產品的解讀。

據悉,雅迪聯合全球16大供應商推出了代表行業最高品質標準的“繽鑽版”電動車。產品被宣傳為有五大賣點,包括採用自研發的GTR寬頻動力電機,搭配日本松下新一代動力電芯鋰電池(官方認證PACK技術);用了國際一線摩托車同級別液壓減震系統,,配合高回彈Body Fit記憶坐墊;採用加厚冷軋鋼一體式車架;採用聯合航空605所共同研製超靜音雙泵對置缸碟剎;以及進行了37項核心部件的品質升級,在電器控制系統方面採用進口MOS管黑鑽控制器和日本AVSS汽車級低壓線束,使得整車穩定率高達99.7%。

兩輪的較量,小牛與雅迪爭搶電動車老大,誰更勝出一籌?

可惜的是,這款車並沒有公佈現場的價格,正如“路人甲”表示:“我只想問兩句話,首先是價錢,在國內賣多少,在國外賣多少,相應技術和質量指標是國內高於國外,還是國外高於國內?”

相比之下,小牛的發佈則更實一點。在這個大家都在做概念,講PPT造車的年代,每一個數據都體現了廠商對用戶的真誠。

發佈會上,小牛公開宣佈了價格,M+國內售價為PRO頂配版8999元,歐洲售賣2599歐元。N-GT國內售價為19999元,歐洲售賣4499歐元。貌似小牛在賺歐洲人民的錢。

在產品層面,小牛M+延續了M系列5項全球設計大獎的經典外觀設計,並進行相應的改進與升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車輛安裝強大的大腦——CLOUD-ECU,與遍佈車身 13 處部件的傳感器保持互聯,每分鐘 200 次監測、收集、分析車輛信息,並且反饋在App上,讓用戶輕鬆知道車輛的狀態、電池的情況、歷史軌跡、實時的定位等等,加強車輛的安防預警能力。續航上,最高續航達130km。另一款小牛電動摩托N-GT,則擁有智能雙電+三種騎行模式。

市場的較量,小牛的節奏大於雅迪的佈局

談到市場,最直接的就是銷量與佈局。

據在巴黎開佈會的牛電科技CEO李彥介紹,經過三年的發展,小牛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用戶量最多和最受歡迎的兩輪智能電動車公司,國內500+銷售網點,門店遍佈全國150個城市,全球進駐20多個國家,海外650+銷售網點。

兩輪的較量,小牛與雅迪爭搶電動車老大,誰更勝出一籌?

作為一個全新的品牌,三年之內取得了如此成績,只能說明一點,以歐標為標準的小牛很符合國外用戶的需求,也得到了海外用戶的認可。

成立於1997年的雅迪,在近20年的發展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據報道,2017年雅迪國內銷量突破400萬臺,同時國外遠銷美、德等77個國家。

如果說雅迪已經完成一張網的佈局,則小牛已經完成了節點的規劃,3年對比20年,20國對比77國,似乎雅迪的佈局更廣,小牛的佈局更快。

未來的競爭,小牛與雅迪各有千秋

當前,節能減排與綠色出行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電動車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出行的理想交通工具。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的官方數字顯示:中國電動自行車(即兩輪電動車)社會保有量達2.5億輛,電動三輪車社會保有量達5000萬輛,共約3億輛。

兩輪的較量,小牛與雅迪爭搶電動車老大,誰更勝出一籌?

不談佈局,再談未來,這涉及到企業的戰略方向。

對於此,引用小牛電動CEO李彥的一句話,“小牛不僅僅是一家智能兩輪車公司,而是致力於為個人智能出行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未來隨著個人出行需求的變化,小牛或將利用數據,推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帶來更多商業可能。”

同樣,雅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家中則表示,對於雅迪的未來,他說,“雅迪不可能只滿足於國內市場取得的成績,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是雅迪下一步需要考慮的重點”。

兩輪的較量,小牛與雅迪爭搶電動車老大,誰更勝出一籌?

關於未來,都在著眼全球,佈局未來出行。

在這個億級市場之下的競爭,誰都不想言敗,從巴黎出發的小牛,以絕對的信心帶著歐洲的標準與體系進軍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而從中國出發的雅迪,也立足中國出口歐美,針尖對麥芒之下,誰將笑到最後?個人的情感,小牛,名字我更喜歡一點(不代表大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