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海德格尔质疑西方现代理性主义,“亲近”中国传统思想求变创新

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有亲近性。他认为,东方式的思想,如老子和道家,不会追求一直确定不变的东西。

比如说,老子的道是不可言说,无名无状,人就在道中,但你又不可能把道完全固定下来。但是,西方哲学就是从古希腊开始,就觉得“存在”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者”,哲学的目的就是要认识它,找到它。找到这个不变的本质之后,我们就能理解人本身,理解整个世界,并且最终控制和主宰世界。

海德格尔质疑西方现代理性主义,“亲近”中国传统思想求变创新

春秋时代思想家老子塑像

所以,海德格尔晚年认为,这就是西方技术社会的思想根源。技术的本质就是我们先把世界认识清楚,然后就能够控制它。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他在书中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认,现代理性主义作为现代文明的哲学基础,本身是没有根的,西方文明的危机就是这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造成的。

海德格尔质疑西方现代理性主义,“亲近”中国传统思想求变创新

存在主义美学和“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对中国学者的主要意义,首先是他为我们理解西方哲学传统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参照。我们以前都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西方文明是从一个光明到另一个光明,从一个进步到另一个进步:古希腊是起点,现代是终点。

但是,海德格尔提供了一个相反的思想图景。他认为,在前苏格拉底时代,那个时候的希腊人、西方人对于“存在”的理解,或许更真实、更深入,而现代文明却遗忘了这种对于“存在”的思想体验。

海德格尔还有一个“贡献”,就是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自己的思想传统也非常有意义。比如以前我们都是用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框架理解中国思想。所以我们自己一直都怀疑,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哲学,有没有科学,有没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质疑西方现代理性主义,“亲近”中国传统思想求变创新

《时间与存在——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我们曾在理解自己的思想传统时很苦恼,觉得中国思想有一部分是伦理学,有一部分是形而上学,但无论怎样解释都不符合西方意义的哲学,也就是形而上学。

但是,通过海德格尔的眼光,我们会觉得西方形而上学本身或许就有问题,我们不需要以它为前提和标准来理解和解释中国思想,不需要削足适履地迎合某种西方哲学流派或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