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不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材为目的,只空喊为学生减负,都将前功尽弃

为学生减负,把快乐还给童年,这话说了许多年了,但收效甚微,有的甚至负担越减越重,学生的书包越背越大,究其原因,其实,根本上是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可,家长怕孩子成绩下去,学校减的负担,家长又通过课外辅导给加了回去。

若要真的减负,我认为,不能牺牲培养孩子成长成材这个根本,做好减负工作,必须做好四件事:

第一,不能一刀切。学生的兴趣、发展方向、智力等等方面,决定了减负工作不能一刀切。有的孩子兴趣点不在课内书本的学习上,导致学习成绩不好,越学越累,出现厌学情绪,如果以这些孩子为标杆减负,岂不是耽误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所以必须给这些孩子根据他们的兴趣点找到出口,让他们学习他们喜欢的东西,既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引导他们成长成才。有的孩子的确在书本学习上很费劲,这样的孩子在高中什么都听不懂,倒不如让他们去学技术,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都有莫大好处的。

第二,减负,不能把负担减给家长。有的地方以减少在校时间作为减负任务,孩子早晨八点以后到校,下午三点左右就放学了,那么,问题来了,不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在哪呢?家长不上班了吗?所以家长只好把孩子放在各种学后班、辅导班,在这些班里能干什么?当然是写作业、各种学习了。那么,这种减负,家长能接受吗?

不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材为目的,只空喊为学生减负,都将前功尽弃

第三,智力较好的孩子不但不需要减负,反而“吃不饱”,所以应该给他们“加负”。有些孩子,学校那点知识根本不够学的,不做作业仍然考试次次在前面,这样的孩子还用减负吗?这样的孩子不少见吧?所以,我认为倒是应该给他们“加负”,让他们发挥智力特长,多学一些东西,成为国家栋梁,给社会做贡献。这就需要学校教育部门来发现培养。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从每个班级里选几名各科尖子生做为特殊培养,后来大部分学生成为了那一科的专家学者,试问,没有学校这种特殊培养,会出现这些专家学者吗?

第四,减负,还要改变学习方法。学校要改变教育形式,让大多数孩子课上基本掌握知识,作业少了,负担自然减轻了。如果单纯以留更多作业弥补在校的学习时间,还是减负吗?所以,要做到精讲精炼,不能惩罚性的重复练习。为什么现在以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好成绩的辅导机构受欢迎,因为他们掌握家长的心理,通过一周一两节课,就让孩子快速提高成绩,这样的教育机构能不得到认可吗?像我的典型题型精炼,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家长私信来要,就是证明。

所以,减负,必须让孩子不耽误青春大好时光,该玩玩,该学学,该成材还得成材,给孩子、给家庭、给社会都有个交代。

不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材为目的,只空喊为学生减负,都将前功尽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