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吴小平:身在资本市场,我始终希望一个财政支出高歌猛进的局面

国家分两种,经济也分两种。

第一种,自由主义泛滥。所有的经济发展动力,几乎来自于民间或者市场,譬如美国。这种模式,好的方面是市场驱动,需求比较真实,但是坏起来是控制不住,因为私利容易冲破管制,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衍生品的泛滥导致金融兑付危机。

吴小平:身在资本市场,我始终希望一个财政支出高歌猛进的局面

第二种,坚持集中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如经济有过热过冷之波动,政府坚决介入,熨平波动。譬如中国。集中体制的最好好处是可以及时抓住大时代、大产业的发展机遇,譬如改革开放,就是抓住了全球化的承接机遇。

吴小平:身在资本市场,我始终希望一个财政支出高歌猛进的局面

当然,金融危机后,美国也在变,国家资本主义的色彩在加重,譬如最近用明显不合理的特殊关税手段来保护国内落后产业工人的就业。但是,总体而言,美国依然希望用市场力量来维护自由经济发展,尤其是共和党政府。

与美国不同,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色彩较为鲜明,政府以财政力量,始终积极介入经济发展。近20年来,我国财政支出体量有大幅增加,去年各级财政总支出已经超过25万亿元,高达GDP的三分之一左右,成为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

但是,2018年不同了。

吴小平:身在资本市场,我始终希望一个财政支出高歌猛进的局面

你读读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真够保守的,譬如,中央财政的预算赤字率只有2.6%,比我预想得低了不少。看来管理层对压缩财政赤字的决心非常大。这个比例,不仅比去年低千分之四,更比去年实际赤字率低了足足千分之16。

低了千分之16,这意味着什么?2018财政支出增速毫无疑问将降低,也许低于5%,也许低于4%。上游的水少了,下游水面也得降。今年的中国经济GDP增速,有压力。

吴小平:身在资本市场,我始终希望一个财政支出高歌猛进的局面

我这个逻辑,大一的经济学学生都明白,如果自上而下的资金动力减弱,负债意愿减弱,那么投资力度当然减弱。而且,今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也不甚乐观。你看看年初到现在的各种数据,投资少了,需求也少了,不能不警惕。譬如,2月100大样本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跌幅显著扩大;譬如,2月汽车市场零售同比增幅下滑明显;譬如,六大发电集团的煤耗同比涨幅开始逐渐转负。

吴小平:身在资本市场,我始终希望一个财政支出高歌猛进的局面

如果经济不够强,财政硬约束,谁来顶上?

我想,国开行为首的一批“第二财政”要适当跟进:第一,中央银行对开行等,多发PSL;第二,必须适当放宽金融约束从紧的趋势,让市场有所休息;第三,想法设法,金融支持经济,刺激需求回暖。

原谅我没法儿在这儿特别阐述,说多了,反而画蛇添足。

请大家重视,这三点,现在谁也说,但这是市场的共识。必须多放水,少约束,多刺激。所有炒股的人,一个月一个月的看货币政策、看高频数据,只能如此。

反正今年的金融约束,确实需要适当放松一些,别人不在乎,我们炒股的人,在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