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张謇的「颐生茵陈酒」

前几天看七叶的博客,知道三月三还有摘茵陈的习俗,一下子就想起了张謇的「颐生茵陈酒」。今天(兹按2011年3月23日)逛超市,居然在货架上看见了颐生茵陈酒,惊喜之余,马上买了一瓶。

张謇的「颐生茵陈酒」

说起颐生茵陈酒,除了张謇老家——南通海门的人以外,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今天在其他城市的超市看见他,真是非常意外。我上网查了下,发现颐生茵陈酒是在2010年走出海门的。一是进了上海召开的世博会,二是拿下了中央台2010年5月和6月的《焦点访谈》后的A段广告位。

实际上,颐生茵陈酒大有来历,据颐生酒业董事长高利生介绍:「颐生酒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曾在1906年的万国博览会酒类评比中获得金奖。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壮大,颐生酒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南通走向全国的基础。2010年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是我们颐生酒业的一次难得发展机遇。我们这次参与央视广告招标,就是希望借助央视这个全国性的传播平台,提高颐生的品牌知名度,实现颐生酒的销售增长。」

提起万国博览会酒类金奖,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国酒茅台。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世博会的前身)上,茅台酒获得酒类金奖,其「怒掷酒瓶振国威」的品牌故事,至今还被人广为流传。

其实,中国白酒最早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并不是茅台,而是颐生酒,虽然这一事实并不为人所熟知。

南通颐生酒业有限公司原名「颐生酿造厂」,1894年由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晚清状元张謇创办,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1906年的意大利万国博览会上,颐生酒荣获金奖,比茅台酒的获奖要早上9年。

要说颐生茵陈酒,必定要说一说他的发明人——清末状元张謇。

张謇的「颐生茵陈酒」

毛泽东曾说过:「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两个人不能忘记: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足见张謇对于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影响。而张謇所在的南通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也完全拜张謇所赐。

张謇是清末状元,也是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都很器重的人,但他没有并没有沉迷于仕途,而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同时兴办教育,启发民智。当然,张謇的实业救国最后失败了。有文章把张謇和日本的涩泽荣一放在一起比较,问为什么张謇失败了,而涩泽荣一成功了。我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张謇和涩泽荣一孰优孰劣,而在于大环境。张謇之拜,非张謇一人之败;涩泽荣一之成,亦非涩泽荣一一人之成。

张謇尽管失败了,但他创下的众多品牌却流传至今,他兴办的学校也还在培育着莘莘学子。颐生茵陈酒正是张謇创立的诸多品牌中的一项。据说张謇创出颐生茵陈酒之后,对此酒非常用心,找准机会就大力宣扬。在万国博览会会上获得金奖,也是张謇推举之功。

一、色泽。颐生茵陈酒金黄润泽,犹如琥珀,用「玉碗盛来琥珀光」形容之好不为过。

二、口味。颐生茵陈酒口味独特,与其他白酒绝不相类。很多人第一次喝未必习惯,但习惯了却会发现其中别有一番滋味。

张謇的「颐生茵陈酒」

据高利生介绍,颐生酒业的品牌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儒商文化,二是中国传统的健康养生文化。 在高利生看来,颐生酒的创办人张謇不仅是晚清状元,而且还兴办实业,他在为人和经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儒雅、爱国等品质,可以说是儒商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一个企业品牌文化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和这个企业创始人联系在一起的。张謇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儒雅气质,也成为了颐生酒所代表和追求的一种文化。 至于养生文化,高利生表示从「颐生」二字就能体现出来,「颐生」即「颐养生命」,中国文化历来有重视养生的传统,《周易·条辞传》就有「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说,其含义就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高利生说:「颐生酒自身的产品特点就是健康型白酒,符合现在消费者追求健康饮酒的理念,从产品功效上也是符合养生理念的。」

颐生茵陈酒是百年老品牌了,但长期以来都走不出海门。现在看来,他又获得了新的生机。或许他也能如「洋河大曲」一样生机勃勃,这才不至于辜负了张謇的一番苦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