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張謇的「頤生茵陳酒」

前幾天看七葉的博客,知道三月三還有摘茵陳的習俗,一下子就想起了張謇的「頤生茵陳酒」。今天(茲按2011年3月23日)逛超市,居然在貨架上看見了頤生茵陳酒,驚喜之餘,馬上買了一瓶。

张謇的「颐生茵陈酒」

說起頤生茵陳酒,除了張謇老家——南通海門的人以外,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了。今天在其他城市的超市看見他,真是非常意外。我上網查了下,發現頤生茵陳酒是在2010年走出海門的。一是進了上海召開的世博會,二是拿下了中央臺2010年5月和6月的《焦點訪談》後的A段廣告位。

實際上,頤生茵陳酒大有來歷,據頤生酒業董事長高利生介紹:「頤生酒已經有百年的歷史,曾在1906年的萬國博覽會酒類評比中獲得金獎。經過近些年的不斷髮展壯大,頤生酒業已經具備了走出南通走向全國的基礎。2010年在上海召開的世博會,是我們頤生酒業的一次難得發展機遇。我們這次參與央視廣告招標,就是希望藉助央視這個全國性的傳播平臺,提高頤生的品牌知名度,實現頤生酒的銷售增長。」

提起萬國博覽會酒類金獎,很多人馬上想到的就是國酒茅臺。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世博會的前身)上,茅臺酒獲得酒類金獎,其「怒擲酒瓶振國威」的品牌故事,至今還被人廣為流傳。

其實,中國白酒最早在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的,並不是茅臺,而是頤生酒,雖然這一事實並不為人所熟知。

南通頤生酒業有限公司原名「頤生釀造廠」,1894年由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晚清狀元張謇創辦,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1906年的意大利萬國博覽會上,頤生酒榮獲金獎,比茅臺酒的獲獎要早上9年。

要說頤生茵陳酒,必定要說一說他的發明人——清末狀元張謇。

张謇的「颐生茵陈酒」

毛澤東曾說過:「講到中國的民族工業,有兩個人不能忘記: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到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這足見張謇對於中國近代輕工業的影響。而張謇所在的南通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也完全拜張謇所賜。

張謇是清末狀元,也是光緒帝和慈禧太后都很器重的人,但他沒有並沒有沉迷於仕途,而是毅然決然地走上了「實業救國」之路,同時興辦教育,啟發民智。當然,張謇的實業救國最後失敗了。有文章把張謇和日本的澀澤榮一放在一起比較,問為什麼張謇失敗了,而澀澤榮一成功了。我想,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張謇和澀澤榮一孰優孰劣,而在於大環境。張謇之拜,非張謇一人之敗;澀澤榮一之成,亦非澀澤榮一一人之成。

張謇儘管失敗了,但他創下的眾多品牌卻流傳至今,他興辦的學校也還在培育著莘莘學子。頤生茵陳酒正是張謇創立的諸多品牌中的一項。據說張謇創出頤生茵陳酒之後,對此酒非常用心,找準機會就大力宣揚。在萬國博覽會會上獲得金獎,也是張謇推舉之功。

一、色澤。頤生茵陳酒金黃潤澤,猶如琥珀,用「玉碗盛來琥珀光」形容之好不為過。

二、口味。頤生茵陳酒口味獨特,與其他白酒絕不相類。很多人第一次喝未必習慣,但習慣了卻會發現其中別有一番滋味。

张謇的「颐生茵陈酒」

據高利生介紹,頤生酒業的品牌文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儒商文化,二是中國傳統的健康養生文化。 在高利生看來,頤生酒的創辦人張謇不僅是晚清狀元,而且還興辦實業,他在為人和經商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儒雅、愛國等品質,可以說是儒商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一個企業品牌文化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和這個企業創始人聯繫在一起的。張謇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儒雅氣質,也成為了頤生酒所代表和追求的一種文化。 至於養生文化,高利生表示從「頤生」二字就能體現出來,「頤生」即「頤養生命」,中國文化歷來有重視養生的傳統,《周易·條辭傳》就有「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說,其含義就是「天地之間最偉大的道德是愛護生命」。高利生說:「頤生酒自身的產品特點就是健康型白酒,符合現在消費者追求健康飲酒的理念,從產品功效上也是符合養生理唸的。」

頤生茵陳酒是百年老品牌了,但長期以來都走不出海門。現在看來,他又獲得了新的生機。或許他也能如「洋河大麴」一樣生機勃勃,這才不至於辜負了張謇的一番苦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