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走进幕后:当一个功放开发工程师是怎样的体验?

要懂模拟、数字、高频、低频、软件、硬件、模具、结构、安规……

还要思路开阔,能从市场、人文、用户和生产工艺角度考虑产品开发……

这些只是开发工程师需要具备的一部分技能。

在专业音响行业,技术工程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慧聪音响灯光网记者采访恩平灵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特电子)的开发工程师王国坚,带您了解一个开发工程师的幕后工作。

走进幕后:当一个功放开发工程师是怎样的体验?

▲灵特电子开发工程师王国坚

一个开发工程师的日常:事无巨细 耐住寂寞

王国坚在读书的时候是一个狂热的音响发烧友,高中时期已经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过关于功放设计制作的文章。90年代毕业之后就从事通讯、电力电子等行业,因为太爱音响,最后还是选择了音响行业。从2006年入行到2009年来到灵特电子担任开发工程师至今,王国坚在专业功放研发方面积累了10多年的技术经验,灵特电子公司的人平时都尊称他为“坚哥”。

作为灵特电子的开发工程师,王国坚认为老板给了自己很大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在灵特电子要开发一个产品,要先从市场搜集信息,了解用户需求,继而瞄准主攻市场,决定产品的定位。然后再一步步将新产品概念变为技术方案,形成数模、图样等一系列技术文件,在以用户为本的稳定性、易用性等各种性能等测试通过验证后才能正式投入生产环节。

除了关注技术和品质,开发工程师必还须时刻关注成本、生产工艺、用户需求、测试环境、采购渠道、配套厂家工艺水平等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

如果你的设计再好,但是生产工艺性差,车间生产装配调试困难,导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或者配套厂家工艺水平达不到要求,就会造成企业严重的损失,因此丝毫马虎不得。一旦新产品投入生产,王国坚就第一时间到生产一线指导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得益于老板梁总的宽宏和厚道,灵特电子的员工离职率很低,生产线的领班人员及大部分工人都拥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在生产和检测环节都有可靠的后盾保证,这也让王国坚省了不少心。

王国坚提到,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产品,从开发设计、生产到推向市场,大概需要3-4个月时间。如果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可能就要超过一年半,最耗费时间的环节在应用测试方面。

在产品推向市场后,很多时候还有应客户的要求改进产品或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王国坚认为,这是一份需要有耐心的工作。因为有时候客户提出了一个需求,需要改一下音色或者一个指标,可能就要花一天甚至几天的时间往往花很多时间也不一定有相应的回报。如果心态比较浮躁,就很难坚持下去。坚哥说:要做好这份工作,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对产品、技术有深刻的了解,更要耐得住寂寞

走进幕后:当一个功放开发工程师是怎样的体验?

▲王国坚日常工作

如何成为高手:搞懂技术与艺术的关联点最难

如果要成为一个行业工程师高手,就要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因为全面的知识架构对于迅速完成产品开发任务是非常重要的。王国坚认为,一个优秀的功放开发工程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深厚的模拟电路功底,跟踪学术界提出的最新模型,了解新一代高水平的功放,具备比较好的数学分析能力,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粗通自动控制学等,同时还要对国际上新一代元件器件保持关注,多关注学术界功放类的论文,很多前沿技术理念是欧美国家提出来的,作为开发师需要吸收前沿信息,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实践,才能开发出符合这个行业用户需求的产品。

当被问到认为作为一个技术工程师最大的挑战在什么地方时,王国坚坦言是技术与艺术之间的结合。因为音质评价的主观性很强也抽象,如何让测试数据比较漂亮的功放音色也比较好听(技术和艺术结合得比较完美)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他把技术与艺术两者之间的结合用了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功率放大器是一个输出按比例跟踪输入信号变化的系统,系统内不同的Q值与信号传播延迟时间会产生不同的追踪轨迹;好比导弹攻击战斗机过程中战斗机发现被攻击马上急转弯,导弹判断出目标转弯的方向和角度的时间(延迟),控制系统指挥舵面偏转角度的大小或不同高度湿度的空气密度不同(Q值)会产生不同的追踪轨迹(如下图所示)

走进幕后:当一个功放开发工程师是怎样的体验?

从自动控制学的角度来说导弹能够最快接触到飞机的轨迹就是最优的轨迹;但对功放来说,采取这种逼近轨迹的功放在人耳的感觉里面通常会显得声音比较干。这就是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单纯从电子的技术理论上来说这是最合适的理论值,但是按该理论值设计出来的功放呈现来的声音对于艺术来说却不一定适合人耳听觉感受。所以很多功放测试出来的几个主要技术指标的数值都差不多,但听起来的声音却完全不一样,由此而导致音响行业里面的主观派大行其道。

王国坚还分享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步阐述,他年轻的时候曾经非常迷信音响界的“补品元件”,也花了很多心血研发出一台频宽放大能力超过人耳听觉超过10倍的放大器,然而最后出来的声音根本不好听。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也正是在经历了这次研发的挫折之后,他才真正意识到把理论技术知识和艺术呈现结合的重要性,从此以后就开始下决心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关联。

如今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王国坚认为自己在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之间已经获取一定的经验心得,这些经验对于每一个工程师来说都是很宝贵的。王国坚总结道,艺术和技术的磨合需要一定的时间,

工程师不仅需要有技术,还要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如果想要技有所成,还得要有点“悟性”。

从业至今,王国坚为灵特电子研发出不同系类的功放产品,他认为其最大的优势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客户对于声音、技术或成本等的期望。坚哥的QQ签名一直是“让中国的声音响彻世界”,这也是他最大的梦想,他希望有一天中国研制生产的功放在世界各处发出最强音,这既是行业的更是民族的梦想,此刻大家都正在砥砺前行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