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子嗣個個皆是文韜武略,十分優秀,而對於儲位的爭奪,也十分激烈。
八皇子胤禩賢名在外,他是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氏,並且,民眾大臣們都對胤禩讚譽有加。可以說,在史學愛好者眼中,這個最有希望繼承帝位的八皇子卻始終沒有受到康熙的喜愛,甚至於,不時的被康熙打壓。
那麼,這其中的緣由就耐人尋味了。
康熙此人對於皇子的出身十分在意,像胤禩、胤禛這樣出身不好的皇子,從最開始就被康熙所不喜。但是,一個人的出身並不能決定其未來,同樣出身不好的胤禛最終繼承了大統,那麼,比胤禛優秀的胤禩為何在爭儲路上失敗了?
胤禩自幼就聰明懂事,勤奮好學,與康熙當時最為看重的胤礽相比,依然是不分上下。雖然出身卑微,但是胤禩通過自己的努力引起了康熙的重視。胤禩七歲時,就表現出比同齡皇子的穩重和懂事,這讓康熙當時對胤禩很是欣賞。
於是,在康熙出行期間,胤禩有幸隨駕出巡,走出皇宮的胤禩自幼便接觸到外界的風土人情,對於廣袤的中原大地有了初步的瞭解。
康熙對胤禩隨行的表現十分滿意,回宮後對胤禩的成長更加關注。
在胤禩十七歲時,文采騎射頗為出眾的胤禩被康熙授予爵位,胤禩也成為了皇子中最年輕的爵位擁有者。擁有了貝勒身份的胤禩就需要為父皇分憂,在康熙的安排下,胤禩與其三哥胤祉一起共事,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胤禩處理政事很有一套,他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甚至,有很多不好處理的事情經胤禩手中都變的簡單明瞭。並且,能力出眾的胤禩並沒有居功自傲,他為人謙遜,朝中大臣們對其讚譽有加。對於皇兄皇弟們,胤禩也是樂於相助,從來沒有和其他皇子發生過沖突。而且,在與其他皇子發生利益衝突時,胤禩更是讓則讓。
可以說,胤禩這種為人謙和,不與人爭的性格讓他在諸皇子最受歡迎,諸皇子對胤禩大都沒有迫害之心。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對於皇位繼承看不到希望,在一次偷聽康熙議事時被早有防備的康熙發現,於是,被廢掉了太子之位。
太子的廢黜讓那些曾經覬覦太子之位的皇子們開始了對儲位的爭奪。
之後,軍功在身的胤褆向康熙提出繼承帝位的請求,但是,康熙認為胤褆為人愚鈍、急功近利不是可造之材從而回絕了胤褆的請求。愚鈍的胤褆見到父皇對自己並無期望,就自以為是的向康熙推薦當時在眾皇子中口碑極佳的胤禩作為太子,並表示願意幫胤禩對付胤礽。
但是,此時康熙對於胤褆的提議大為惱火,甚至,對胤褆為了儲位不顧親情的舉動十分不滿,當即對胤褆進行了嚴厲的責罰,並且,還認為這一切都是胤褆與胤禩串通好的。
並且,康熙帝在前往熱河巡視途中,經由密雲縣、花峪溝等地,胤禩原該隨侍在旁,但是,因當時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週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未赴行在請安,只派了太監去康熙處說明緣由,表示將在湯泉處等候父皇一同回京。
這原也沒什麼,但是,壞就壞在他託太監送給康熙的老鷹打開來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極為憤怒,認為這是八阿哥對自己的詛咒,當即召諸皇子至,再責胤禩, 並說:“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太子位置空缺致使皇子們相互殘害,康熙看在眼裡痛在心裡。為了讓這場儲位引起的鬧劇早日平息,康熙就思量著再立太子之位。胤礽自幼便得到了康熙的悉心栽培,再加上康熙對其母親曉莊文皇后的懷念,就導致了康熙想再立胤礽為太子。
即便被康熙如此打壓,胤禩在朝臣中仍有較高威信,如深受康熙帝倚信的大學士李光地,在與大臣交談中,康熙透露了想再立太子一事。康熙本以為大臣們會明白自己的心意,再次舉薦胤礽為太子。然而,結果卻十分意外,朝中大臣竟然一致擁護胤禩為儲君人選。
康熙不喜,便以胤禩年少無知,最近又生出事端,其母親出身貧賤等為由拒絕了滿朝文武的請求,康熙帝手書諭旨,予以駁斥。
其實,胤禩並不像康熙嘴上說的那樣不堪,大臣們的評價和百姓的言論康熙皆有耳聞。但是,為何康熙就是不願將儲位傳給胤禩呢,這裡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滿清建國後,曾經強制漢人“剃髮易服”,而這項規定在執行過程中卻充滿了血腥,無數漢人在反抗中遭到毒手,滿漢的仇恨也就此越來越深。
康熙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穩定,朝中幾乎沒有漢人為官。並且,漢人中有骨氣的讀書人,對滿清更是十分仇恨,在如此的背景下,胤禩得到了以他老師何焯為首的漢族文人們的支持。雖然,胤禩在漢人中口碑極佳,但是,康熙認為一旦胤禩繼承大統,滿清打下的江山可能會在胤禩的統治下被漢人同化。
大清的根基可能因為漢人對政權的參與不再牢固,所以,對於胤禩繼承帝位,康熙一直都持拒絕態度。如此看來,胤禩不論多麼優秀,也不會是儲位的繼承者,他在漢人中良好的口碑在康熙眼中就是繼承皇位最大的阻礙。
『《九龍奪嫡——胤禩》、《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
閱讀更多 山川文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