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与柴垛相关的往事

前些年,妻子可是烧玉米秸秆的好手,生火时从柴垛上抽几捆下来,抱进屋,解开绕子,双手攥住两头,往膝盖上一磕,秸秆变为短短的两节,放进炉灶里,火苗腾腾,一顿喷香的饭菜便端上了餐桌。

与柴垛相关的往事

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电的广泛使用。用玉米秸秆生火煮饭越来越少,但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烧柴是人间温情的象征,电的热量永远无法进入它的内部。在这里我不是提倡烧秸秆,而是怀念那与柴垛相关的闪光年华。

以前家家都有垛柴摆放在大门外,人们也往往是从哪家的柴垛大小来看这家人的勤快与否。

儿时的我放学后要拿起筐和筢子去搂烧柴,为的是给本已辛劳的父母一份慰籍。搂柴的过程中盼望看到的就是炊烟,看到炊烟袅袅,心中就有种安慰,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回到家,可以享用炊烟带来的成果,也许这成果是现在人不入眼的东西,但是每当一家人围坐在热炕上吃饭的时候,家人的意念里绝不是饭的享受,而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

我现在记忆最深的也还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的情形,这样的记忆总是挥之不去,正如当时的老人们说的那样,看到自家的炊烟袅袅,心就定了,也许当时还不懂这句话的含义,只觉得说的是饭,可是现在想来,那指的是家和家的生机。那时的人,就是容易满足啊!细想想也是啊,有家,有人,有饭,夫复何求?

那高高的柴垛,也是我和伙伴们捉迷藏最好的去处。

与柴垛相关的往事

我们以院墙外的大杨树为大本营,把大伙分成两组,一组找地方藏起来,一组负责去找。躲藏一组的人会找各种各样的地方藏起来,墙根、柴垛、树上,甚至猪圈。负责去找的一组倒数十个数后,留一人在大本营看家,其他人出动去找。等去找的人找远了,或没有找到地方,你可以悄悄地走回来,从看家的人的后面摸到大杨树,就算赢了。摸到大杨树的感觉是兴奋的、激动的,你可以用任何一种表达方式去表达你的情感。作为我本人,却没有太多享受到这么激动心情的机会,因为我胆子太小,不敢一个人偷偷从看家的人的后面去摸大杨树。

我很喜欢把自己藏在柴垛中的过程,我认为这是一种享受。柴垛底下一般有主人掏出的一个洞,我总是先掏出一小堆柴火,然后钻进柴垛洞里,再用掏出的柴火堆在身上,做一下伪装,我就可以大胆地躲在里面很长时间。从柴缝里,我可以看到天上的月亮,你可以看到月亮上有棵大树,大树下有传说的嫦娥和玉兔;我可以看天上的星星,有亮的、有弱的,有大的、有小的,他们镶嵌在夜空中,像是一颗颗耀眼的宝石。

我还可以看到黑黑的夜空,它像一个黑色的大碗倒扣在你的头顶,大家都生活在大碗的底下;我可以闻到柴火将要发霉的味道,听到蟋蟀或远或近的歌唱;我还能感受伙伴们从身边走过,而没有发现我,我愿意享受那种窃喜和快感。当伙伴们的叫喊声早已散去时,我还享受着这种躲藏的过程,享受着黑夜给我的心灵带来的愉悦。妈妈的呼唤声近了,我才意识到伙伴们都回了家,只有我还躲在这个角落里。妈妈从不怪罪我,只是一边拍打着我身上的柴火碎片,一边说,太晚了,明天还要上学呢。

与柴垛相关的往事

童年的记忆总是这么鲜活。我难忘童年时与柴垛相关的往事,难忘心清如水的童年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