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與柴垛相關的往事

前些年,妻子可是燒玉米秸稈的好手,生火時從柴垛上抽幾捆下來,抱進屋,解開繞子,雙手攥住兩頭,往膝蓋上一磕,秸稈變為短短的兩節,放進爐灶裡,火苗騰騰,一頓噴香的飯菜便端上了餐桌。

與柴垛相關的往事

近年來,生活水平提高了,電的廣泛使用。用玉米秸稈生火煮飯越來越少,但它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燒柴是人間溫情的象徵,電的熱量永遠無法進入它的內部。在這裡我不是提倡燒秸稈,而是懷念那與柴垛相關的閃光年華。

以前家家都有垛柴擺放在大門外,人們也往往是從哪家的柴垛大小來看這家人的勤快與否。

兒時的我放學後要拿起筐和筢子去摟燒柴,為的是給本已辛勞的父母一份慰籍。摟柴的過程中盼望看到的就是炊煙,看到炊煙裊裊,心中就有種安慰,該是回家的時候了。回到家,可以享用炊煙帶來的成果,也許這成果是現在人不入眼的東西,但是每當一家人圍坐在熱炕上吃飯的時候,家人的意念裡絕不是飯的享受,而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溫馨。

我現在記憶最深的也還是一家人圍坐在飯桌旁的情形,這樣的記憶總是揮之不去,正如當時的老人們說的那樣,看到自家的炊煙裊裊,心就定了,也許當時還不懂這句話的含義,只覺得說的是飯,可是現在想來,那指的是家和家的生機。那時的人,就是容易滿足啊!細想想也是啊,有家,有人,有飯,夫復何求?

那高高的柴垛,也是我和夥伴們捉迷藏最好的去處。

與柴垛相關的往事

我們以院牆外的大楊樹為大本營,把大夥分成兩組,一組找地方藏起來,一組負責去找。躲藏一組的人會找各種各樣的地方藏起來,牆根、柴垛、樹上,甚至豬圈。負責去找的一組倒數十個數後,留一人在大本營看家,其他人出動去找。等去找的人找遠了,或沒有找到地方,你可以悄悄地走回來,從看家的人的後面摸到大楊樹,就算贏了。摸到大楊樹的感覺是興奮的、激動的,你可以用任何一種表達方式去表達你的情感。作為我本人,卻沒有太多享受到這麼激動心情的機會,因為我膽子太小,不敢一個人偷偷從看家的人的後面去摸大楊樹。

我很喜歡把自己藏在柴垛中的過程,我認為這是一種享受。柴垛底下一般有主人掏出的一個洞,我總是先掏出一小堆柴火,然後鑽進柴垛洞裡,再用掏出的柴火堆在身上,做一下偽裝,我就可以大膽地躲在裡面很長時間。從柴縫裡,我可以看到天上的月亮,你可以看到月亮上有棵大樹,大樹下有傳說的嫦娥和玉兔;我可以看天上的星星,有亮的、有弱的,有大的、有小的,他們鑲嵌在夜空中,像是一顆顆耀眼的寶石。

我還可以看到黑黑的夜空,它像一個黑色的大碗倒扣在你的頭頂,大家都生活在大碗的底下;我可以聞到柴火將要發黴的味道,聽到蟋蟀或遠或近的歌唱;我還能感受夥伴們從身邊走過,而沒有發現我,我願意享受那種竊喜和快感。當夥伴們的叫喊聲早已散去時,我還享受著這種躲藏的過程,享受著黑夜給我的心靈帶來的愉悅。媽媽的呼喚聲近了,我才意識到夥伴們都回了家,只有我還躲在這個角落裡。媽媽從不怪罪我,只是一邊拍打著我身上的柴火碎片,一邊說,太晚了,明天還要上學呢。

與柴垛相關的往事

童年的記憶總是這麼鮮活。我難忘童年時與柴垛相關的往事,難忘心清如水的童年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