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陸生作:文學性寫作,作者與人物須在同一現場,作者能附身於人物


1.寫作文要像演員演戲一樣,身臨其境,假戲真演。


2.作文如做夢,演戲也是一場夢。


3.作者與人物須在同一現場,作者能附身於人物,替人物去感受,如此才是身臨其境,才是恍然如夢。


4.作文就是看圖寫話。圖在哪?在作者的腦子裡表演。


怎麼理解上面這四句話,試著舉兩個例子:

其一。

王國維有詩云: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眼”在“紅塵”之外,“身”在“紅塵”之內。這“眼”與“身”都屬於同一個人,都是作者的,說明作者既置身其中又置身事外,這是兩種不同的視角——寫作時,需要將這兩種視角進行切換。置身事外時,能縱觀全局;置身其中時,能切身感受。如此,作文張弛有度。

寫作時,所要寫的內容,須在作者腦子裡表演。這是置身其中,在想象中、虛擬中經歷人物所經歷的——神遊。精騖八極,心遊萬仞。

但又要收回來,回到現實來,回到作文本面前。神遊似夢,做夢是不可控的,而作文是講邏輯的。作文是一個講邏輯的夢,所以需要作者置身其中又置身事外。——兩種視角,覷紅塵,身是眼中人。


其二。

有一部很棒的電視連續劇《大明王朝1566》,在最後一集中,有這樣一段鏡頭:太監黃錦領著世子朱翊鈞走出大殿,到御用監去,“喜歡什麼賞他什麼”。嘉靖帝看著孫子遠去的背影,他期待孫子回頭,卻沒有回頭,便流下淚來,悲傷感慨:“朕的孫子,都不願意認朕了。”

陸生作:文學性寫作,作者與人物須在同一現場,作者能附身於人物

後來在一個採訪中,演員陳寶國談起這場戲,說開始演的時候沒感覺,但一想到兒子出國,送兒子去機場,看著兒子越來越遠的背影,感覺就來了。

嘉靖帝看孫子的背影,這是戲;陳寶國看兒子的背影,這是演員個人的真實經歷;兩者有相似處,所以演員能借自己的經歷去演戲——“假戲真演”——戲是假的,情感是真的,戲的場景喚醒了演員在生活中的真實體驗。作文也是戲,得演一演,但必來源於生活,如此情感才能真起來。

從陳寶國的訪談中,我們知道,他身在戲中(嘉靖帝看孫子遠去),這是置身其中,但心在事外(陳寶國看兒子遠去),這是置身其外。——這還是兩種視角。

寫作文,作者既是演員,又是導演,一個在戲裡,一個在戲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好作品就出來了。

文學性寫作,要入得進去,也要跳得出來。入進去,當局者切膚之感,感官之真;跳出來,旁觀者清,可作哲理之思。這一進一出合起來,正是“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QQ群:528037856

公眾號:congmingzuow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