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陆生作:文学性写作,作者与人物须在同一现场,作者能附身于人物


1.写作文要像演员演戏一样,身临其境,假戏真演。


2.作文如做梦,演戏也是一场梦。


3.作者与人物须在同一现场,作者能附身于人物,替人物去感受,如此才是身临其境,才是恍然如梦。


4.作文就是看图写话。图在哪?在作者的脑子里表演。


怎么理解上面这四句话,试着举两个例子:

其一。

王国维有诗云: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眼”在“红尘”之外,“身”在“红尘”之内。这“眼”与“身”都属于同一个人,都是作者的,说明作者既置身其中又置身事外,这是两种不同的视角——写作时,需要将这两种视角进行切换。置身事外时,能纵观全局;置身其中时,能切身感受。如此,作文张弛有度。

写作时,所要写的内容,须在作者脑子里表演。这是置身其中,在想象中、虚拟中经历人物所经历的——神游。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但又要收回来,回到现实来,回到作文本面前。神游似梦,做梦是不可控的,而作文是讲逻辑的。作文是一个讲逻辑的梦,所以需要作者置身其中又置身事外。——两种视角,觑红尘,身是眼中人。


其二。

有一部很棒的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1566》,在最后一集中,有这样一段镜头:太监黄锦领着世子朱翊钧走出大殿,到御用监去,“喜欢什么赏他什么”。嘉靖帝看着孙子远去的背影,他期待孙子回头,却没有回头,便流下泪来,悲伤感慨:“朕的孙子,都不愿意认朕了。”

陆生作:文学性写作,作者与人物须在同一现场,作者能附身于人物

后来在一个采访中,演员陈宝国谈起这场戏,说开始演的时候没感觉,但一想到儿子出国,送儿子去机场,看着儿子越来越远的背影,感觉就来了。

嘉靖帝看孙子的背影,这是戏;陈宝国看儿子的背影,这是演员个人的真实经历;两者有相似处,所以演员能借自己的经历去演戏——“假戏真演”——戏是假的,情感是真的,戏的场景唤醒了演员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作文也是戏,得演一演,但必来源于生活,如此情感才能真起来。

从陈宝国的访谈中,我们知道,他身在戏中(嘉靖帝看孙子远去),这是置身其中,但心在事外(陈宝国看儿子远去),这是置身其外。——这还是两种视角。

写作文,作者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一个在戏里,一个在戏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好作品就出来了。

文学性写作,要入得进去,也要跳得出来。入进去,当局者切肤之感,感官之真;跳出来,旁观者清,可作哲理之思。这一进一出合起来,正是“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QQ群:528037856

公众号:congmingzuow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