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大決戰的狀態 倒計時的節奏——廣西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兩線作戰”觀察

新華社3月1日報道:驚蟄將至,草木萌發。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西一面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一面向脫貧攻堅戰發起總攻,努力將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降到最低,堅定信心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每天都像在打仗”

時代楷模黃文秀的“接棒者”、樂業縣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傑興“每天都像在打仗”。他和村“兩委”組織群眾開展春耕生產,發展脫貧產業,20多天種植油茶1000多畝。疫情導致砂糖橘銷售受阻,楊傑興一天打上百個電話,多方聯繫客商,將村裡最後的30萬斤砂糖橘全部銷售出去。

“疫情防控不能鬆勁,脫貧攻堅一天也等不得。”楊傑興說,到年底還有300余天,必須按照倒計時節奏推進。“百坭村還有9戶37人未脫貧。我們將沿著文秀書記的足跡走好扶貧‘長征路’,確保同步小康‘一個也不能少’。”

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廣西,近年來每年減貧超過100萬人,目前仍有24萬人未脫貧,剩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面對疫情,自治區出臺《關於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若干措施》,各市縣鄉鎮以及相關部門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線作戰”緊張進行,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發起“最後的衝刺”。

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山區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稱為“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七百弄鄉古竹村第一書記覃敢大年初二返回崗位。他組織用普通話、瑤話、壯話等多種語言錄製防疫知識,用流動音箱一個屯一個屯宣傳。春耕生產全面展開後,針對4個屯嚴重缺水難題,緊急協調貨車從外地調水,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

在欽州市欽南區久隆鎮荷木村,200畝油茶種植基地正加緊施工。駐村第一書記宋國生大年初二返崗後,每天穿梭在春耕備耕一線,組織貧困戶發展油茶、百香果等產業。上林縣西燕鎮岜獨村第一書記康勇多方對接粵桂企業,包大巴車送300多名返鄉貧困群眾復工,還協調鎮扶貧車間接納貧困戶30人務工。

面對雙重責任,廣西3.7萬多名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提前結束假期投入工作,既當疫情防控一線戰將,又當脫貧攻堅尖兵,在各自的戰位上精準發力。

分秒必爭把進度搶回來

疫情對脫貧產業、貧困戶就業、脫貧項目等帶來較大影響。廣西按照既定目標和路線圖,不因疫情降低脫貧標準,爭分奪秒把疫情延誤的進度搶回來。

在位於中越邊境的龍州縣梓叢村,脫貧產業八角和百香果受疫情影響嚴重。村“兩委”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組織村民上山搶收八角,通過電商拓展百香果銷路,最後一批約5000斤鮮果最近全部銷出。80畝百香果基地為村集體經濟創收6萬元,村民獲得10餘萬元分紅。“幹群協力不等不靠,就可以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村黨總支書記凌宏星說。

都安瑤族自治縣素有“石山王國”之稱。隆福鄉葛家村龍母屯14戶享受危房改造項目的貧困戶,利用春節返鄉搶時間建新房。貧困戶蒙健英獲得3萬元補助資金,一棟磚混結構新房如期竣工,他告訴記者:“出山的路通了,下一步要抓緊搞養殖,多掙點錢。”

季節不等人,有序復工復產是當務之急,廣西各地在解決貧困人口返崗就業、扶貧項目開工復工、扶貧產品滯銷等問題上分秒必爭。

那坡縣採取免費乘坐專列、大巴車或申報車票補貼等措施,已組織上萬名貧困勞動力赴粵務工;永福縣近50萬畝砂糖橘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支柱產業,當地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幫助果農推銷,已售出85%的鮮果,產值超過17億元。融安縣長安鎮隘面村易地扶貧搬遷扶貧微車間全面復工,繼續向搬遷貧困戶招聘員工。

超常規舉措為大決戰“護航”

樂業縣是廣西8個尚未摘帽的貧困縣之一。連日來,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燈火通明,脫貧攻堅指揮部同樣如此,2月25日,副縣長馬天祥和縣扶貧辦主任鄭玲嶺等加班到次日凌晨5點,一大早又投入工作。

當地以戰區為單位推進戰疫戰貧各項工作,全縣3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產復工26家,春耕春種有序推進。“每天都是一個‘作戰單元’。在黃文秀精神感染下,黨員幹部以大決戰的信心、倒計時的節奏,確保‘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馬天祥說。

近日,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決定,對大化、都安、隆林、那坡4個極度貧困縣,樂業、羅城、融水、三江4個深度貧困縣,靖西、環江等7個貧困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縣市,以及138個貧困發生率在5%以上的貧困村實行掛牌督戰、全程督戰。

針對疫情影響,廣西9部門出臺7項17條硬措施,包括設立貧困地區農產品和生產原料物流輸送“綠色快捷通道”,對貧困戶發展產業適當調整獎補門檻,簡化程序,提高獎補標準等。

各地也採取了不少超常規措施。象州、永福、興安等多個水果主產縣通過“縣長(局長)+網紅主播”模式推動貧困村屯沃柑、砂糖橘銷售;三江侗族自治縣實施貼息金融貸款、開闢綠色通道等舉措確保茶葉生產。

新華社記者:王念、王軍偉、何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