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下中國教育的原罪不在學校教育,不是教師,而是家庭教育,你怎麼看?

ManTianFeiXue


家庭教育雖然職責在家庭,但是其教育主旨方向卻附生於社會的大環境。

我們不說原罪,教育是系統工程,國家政策的引導,社會風氣的薰陶,學校教師的育化,父母家庭的教誨共同影響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這裡面,國家的教育文化導向從宏觀上影響著一個時代的文化風氣和社會價值觀念,並且直接決定學校教育培養方向,從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家庭父母的教育觀念。

也就是說國家的文化教育方針決定著整個社會教育思想的大環境,而環境既影響受教育的未成年人,更影響施教的成年人——父母、教師。

簡單的比方,如果整個社會都瀰漫著物質至上的拜金主義,父母在社會細胞的小家庭範圍內向孩子傳遞蔑視金錢、淡泊物質的思想會是什麼後果?

如果父母成功了,孩子將面臨難以適應社會的危機。最大的可能是不成功,當孩子一走出家庭就會發現,他看到的跟父母教導的不一樣,最終還是會被社會同化。學校相對社會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夷水橫舟


身為一線青年教師,我只能說,這句話不一定對,但是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

如今的教育現狀就是,一個班級,四五十個學生,老師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精力都只集中在那麼個別幾個學生身上——

這個別幾個學生,往往都是那些成績糟糕的差等生。

他們以他們糟糕的表現成功“贏得”了老師相當一部分的關注,而對於其他學生來說,這其實並不公平:

假設一個班級40個學生,老師把一半精力放在其中3名差生身上,只剩下另一半精力放在另外37名學生身上,請問對那37名學生來說,是不是不太公平?

但是問題是,對於那3名差生,老師不敢不管不顧,如果老師不把這麼多精力投放在他們身上,他們的成績將徹徹底底地擺爛。

為什麼老師把這麼多精力放在這些差生身上,這些差生的成績還是徘徊在低谷呢?

除卻一小部分差生確實是因為先天智力因素導致的學習能力不足,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些差生中的絕大多數之所以得到老師的特別關照但是成績還是差,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忽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或者對孩子的學業沒有要求甚至不聞不問,又或者漠視老師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總而言之,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問題。

而一旦家庭教育缺位或者出現問題,學校裡,教師付出再多,卻往往收穫甚少。

而教師的這種付出,不僅讓他們身心俱疲,而且對其他學生造成了某種程度的不公。

因此,雖然不能說家庭教育不到位是孩子成績糟糕的根源,但是在很多時候,家庭教育的問題,確實是孩子成績糟糕的重要原因之一啊。

因此,“原罪”這個詞可能言重了,但是這句話確實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的。


吳清緣老師


我是一名職業心理諮詢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家庭教育是不是原罪? 確實說不上是個原罪。但是所有的教育失敗,都有家庭教育失敗的根子。就是說,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奠基。如果家庭教育搞不好,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效果就會打折扣。

三歲決定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第一次接觸幼兒園老師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家庭裡生活了三年了。而且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三年。這是一個人人格內核形成的關鍵三年。這三年裡的養育環境和方式,直接影響了孩子今後對待世界的態度。

在這三年裡,孩子在幹什麼? 他們在發育:

1.大腦神經系統,比如,手、眼、口、足的動作配合,這些動作的協調,完全要靠大腦來實現。這些動作協調不好,很容易影響孩子上了小學以後的學習。比如閱讀跳字,閱讀看錯行,不會繫鞋帶,甚至肢體運動不協調。

2.各種感知覺系統 感知覺系統的統合能力非常重要,感知覺系統發育不良,會導致孩子走路經常摔跤,注意力不集中,丟三落四。這都屬於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

3. 待人接物的方式 家庭環境和睦的孩子,會願意主動與人親近,甚至會協助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緊張,孩子就會怕人,不願與人親近,不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

4.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學走路的時候總是會摔跤,會磕磕絆絆的。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就是讓孩子不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都怪地不好,把地打一頓”“都怪桌子不好,把桌子打一頓”,在這樣的方式下,孩子怎麼能學會為自己負責?

如果家庭裡養出一個不能與人友好相處,神經發育還有缺陷,還不願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孩子,有些家長在孩子觸犯了規則時,還不允許懲罰,這樣的孩子交給哪個老師能教育好呢?


曉荷心理諮詢


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做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培養出對社會為民服務,對國家多奉獻,少索取的公民。不是從小學就崇洋又學壞,到大學談錢,又說愛,未學成抱個娃出校門的庸才。


聲聲對


原罪:1.知識分子收入低下,教師收入低下(正常收入)。2.校區模式不合理。原因:1.我老婆是小學老師,哈爾濱的,一個月工資3800,不收禮,還經常自費給學生買獎品和書籍,沒任何其他收入。我是工程師,算是賺錢主力,但我們都是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貸款,勉強餬口而已。孩子的奶粉買不起3,400一桶的。以後孩子上幼兒園,上興趣班,補課班,沒法想象。如果是個年輕的男老師,3800/月,估計都買不起房子,找不到對象!請問老師的生活幸福感何來?每天面對這麼大的生活壓力,積累這麼多的負面情緒,很難揣著一顆平常心上班啊。老師也是人,也需要生活,但是你們看到了麼?不收黑錢,不補課,怎麼養家餬口?現在的物價什麼樣,大家心裡清楚。別唱高調,別道德綁架,真別覺得老師就應該是個教書機器。2.別的地方情況不瞭解,只說哈爾濱,其實判斷一個小學好壞取決於校區的對口中學好壞,所以才產生了這麼多貴族學校,這些學校師資未必多好,但送禮成風。校區原則導致了教育資源不平衡,很多優秀的孩子,家裡買不起好學校的校區房,就只能被迫選擇一般的中學,可能就此埋沒一生(別和我說私立學校,私立校也不便宜),這樣的規則下,寒門怎能出貴子?九年義務教育不假,但如果能公開招考,擇優錄取,自由報名選擇學校,就會大大避免繼紅這樣的弊端,也會給更多優秀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機會。義務教育不等於均等教育,何況現在制定的校區原則並不能機會均等,擇優錄取,適才擇校才是更合適的方式。而且校區原則劃分的也非常奇怪,如果考慮減輕交通壓力和社會壓力的因素採取就近上學的原則,那麼是不是應該把父母單位所在的地點一併納入學校校區?畢竟早晚接送孩子和上,下班同路也是很合理的安排,這與減輕交通和社會壓力並不矛盾,一舉多得。

補充幾句:1.總有人覺得老師的工資可以啦,多少算多啊,比你們窮的有的是。3800/月的工資待遇連飯店服務員都趕不上,如果這些教師只是因為錢而工作,還特麼不如去端盤子,之所以你們的孩子還有書念,有人教,就是因為多少老師是為了理想和職業道德在堅守,如果是為了錢,我老婆大可以辭了工作去開個補習班,可她就是因為理想留在自己的崗位上,我作為一個老爺們兒儘管有經濟壓力又怎樣,我必須支持這樣的理想,因為理想偉大,因為是社會責任。希望在噴不敬業的人好好看清楚,別瞎。2.教育不是消費,不是你把孩子扔到學校就拉倒,張口閉口“老子花了錢,你們就必須給教好”,如果你是這樣想的,咱就別交流了,註定你是社會底層或者是走了狗屎運的無知暴發戶。孩子所有的行為習慣都是家家長的縮影,家長天天罵老師,你的孩子就不會學習好,缺乏家教。3.我小心眼,睚眥必報,但也講道理,噴可以,但請拿出水平,刷潑婦沒意思,low。我們貧窮,但是我們捍衛的理想和社會責任是你沒法侮辱的。我們富有,我們的想法和做法比那些唱高調不做事情的人來的更實際。我老婆是善良的老師,我就甘願做真小人回擊那些不尊師重道的玩意,讓偽君子都滾犢子。


哆啦Av萌


家長承擔教育的首責,不要等待體制改變,不要盲從他人做法,更不要焦慮不安。認清教育本質,採用符合人性的教育方法。

1.教育的問題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我這個80後上學時的教育課題,沒想到30年過去了,我家小孩上小學了,這個局面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了。我對當今的公辦教育失望至極,所以寧願多花點錢,讓小孩上一所理念不一樣的私立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導向下,家長焦慮的心態下和培訓機構的忽悠下,應試教育變成眾多家長只能順從不敢違反的社會景象。



2.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包括兩個層面。

縱觀人的一生,無論成就大小,首先應該培養三觀,在三觀的基礎上讓孩子樹立自己人生的遠大志向。正確的三觀可以讓他做好人不做壞人,這事人生的方向性問題。

其次應該學做人和做事,解決怎樣實現人生志向的問題。簡單的說,就是學方法。如果你有了做事和做人的方法,你就能適應這個社會的變化,我們最終的看家本領,就是通過終身學習適應社會變化。

3.為什麼不提學習知識?

一是現在的知識更新速度快,教育體制的僵化導致所學知識陳舊,所以才會有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根本原因是在學校所學不滿足社會需求。

二是未來的就業會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就是說未來一個人的職業不會只有一個,就是現在流行的說法叫斜槓青年。掌握學習的方法而不是知識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4.家長該怎麼辦?

一是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很多家長事無鉅細的管理小孩的學習,表面上看非常負責任,實則後患無窮。因為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不懂小孩教育,使用了很多適得其反的錯誤方法而不自知。他們小的時候反對父母的一些做法。現在自己當了父母,卻又把這種做法重複一遍。

二是不要盲從社會潮流。

獨立思考,不要盲從別人的做法,大部分人都做的事情,不代表就一定正確。人云亦云只會得到心裡的安慰,對於你所期望的結果並沒有什麼實質性作用。應該從培養一個小孩成長為一個什麼樣人這個大目標出發,採取具體的措施,看這些措施是否能支撐目標的達成。這個目標絕對不應該是分數而應該是能力。

三是要抓大放小。

家長應該努力培養小孩的三觀,培養他大的行為習慣,為他的成長創造有小夥伴的條件。其他事情應該放手。從小孩出生的第一天起,他的成長曆程就是不斷的獨立獨立再獨立。當只有家長盯著才能做好一件事的時候,這個教育是失敗的。

四是要尋求專業幫助。

在培養小孩方面,家長應該尋求專業的育兒老師的幫助,也可以買專業的教育小孩的書去實踐,不能再按照自己一些想當然的想法來對待小孩的教育。正確的做法,才有可能得到好的結果。

可憐天下父母心,都希望我們的小孩將來能有所作為,希望我們的家長能夠理性思考,早日警醒,做出成熟的抉擇。


致良知平天下


這是肯定的,現在的民眾覺悟高的比幾十年前我們70後的上一代都要少,他們一推行讀書無用論,二無限制地攻擊老師,三無止境地寵壞自己的孩子,然後把責任推到老師、學校和社會身上,就是從不自我檢討。

試問,一對沒家教的父母,天天在黑老師黑學校黑教育,孩子讀書怎麼會優秀?

在他們嘴裡,應試教育是如何的不堪 ,老師是如何不負責任,學校是如何金錢至上。

現在阿貓阿狗都可以對教育指指點點,不是不想、不能改革,而是所有人都在紙上談兵,盡說些違心而沒見識的話,說得容易,但誰都不知道怎樣改,改了後有什麼嚴重後果。應試教育沒什麼不好,起碼是到現在為止最公平的了。他們還在鼓吹寒門無貴子,寒門為什麼無貴子,因為寒門都沒有懂得教小孩的父母了。以前的父母再沒文化再沒時間,都還會用一個窮字來教育小孩,都會把尊重老師作為家教的首課。現在他們是帶頭反老師、反學校,完全忘記了一個人是要適應社會,而不是由社會來適應自己。沒有了正確的家教,一天怨天尤人,寒門自然就難出貴子了。難出貴子的另一個原因是,以前的寒門人家,思想超前的,已經再不是寒門了,人家的孩子早就有了成就脫離了寒門,現在的寒門,大部分都些父母文化和素質極低而從小把負面和消極思想大量傳輸給自己孩子的,無疑就是把孩子親自送上斷頭臺,“越窮越見鬼”就是這樣來的了。

所以沒有良好的家教,你想教出優秀的孩子,說說就好好,天天攻擊老師,天天寵孩子,天天喊著取消高考,盡說些沒辦法實現的事情,那離死就真的不遠了。


君子19920306


關於當下中國的教育的原罪這個問題,作為一個當了三十年老師的人,我有幾點感悟,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中國真正的教育歷史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的,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可謂是源遠流長。期間湧現出來的傑出的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數學家、詩人、藥物學家等等等等,可謂是層出不窮。就是民國,也是大師輩出,星河燦爛,不是有句話這樣說嗎?“民國之後再無大師!”可到了現在,尤其是最近的三十年裡,倒是鮮有世界級的大師產生了!為什麼?一句話,中國的當今教育在倒退!

第二,一個根本問題是:中國當今教育為什麼會倒退?接著分析。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各種新興行業也是與時俱進、風起雲湧,又豈止是隻有“三百六十行”?可在這“三百六十行+”裡,如果硬給這眼花繚亂的“行當”排名的話,那麼,教育這個行當到底能拍第幾?我敢說,百分之七十的教育工作者都會認為應該在中等偏下。尤其是縣城、鄉鎮和農村中小學教育工作者,認為當今中國的教育非常糟糕!一言以蔽之: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第三,由於國家對教育的不重視,所以中國的教育就必然要出問題!從大的方面來說,國家對突出政治、突出經濟類別的行業(比如國企、比如石油等)和新興行業關注度支持度較高,政策法規帶有明顯的傾向性。而對於教育,相對來說國家就關注的不夠多,對當今教育的現狀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小的方面說,對學校、對教師沒有給予他們應得的權利和尊重!

第四,因為沒有給予學校和老師應得的權利和尊重,所以就沒有真正形成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和環境,“尊師重教”只是停留在口頭上。事實上,全國危害學校、傷害老師的事件更是經常見諸報端或者親身經歷。我粗略的統計了一下,近三年來,家長或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攻擊或危害學校的事件二百多起,學生、學生家長、社會上的不法分子傷害老師的事件五百多起(這還是我從報紙、新聞以及其他網絡平臺上看到的,至於我們縣城裡中小學裡老師受傷害的事件更是時有發生經常發生)!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鬧了學校沒事,打了老師也沒事!真的讓人恐懼而又無奈!

第五,既然社會上不尊重老師,既然老師又感覺沒有安全感,那麼,就只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了,對違反紀律的學生也不敢過問了,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學生或者家長暴打,一節課下來能沒啥事,嘴裡就“阿彌陀佛”了!因為,一旦哪個老師“惹火上身”了,來自家長、社會、媒體,甚至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輿論和壓力,能讓你身敗名裂!因為,為“出事”的老師撐腰

的人和單位真的不多!當今的學生太難管,當今的很多家長也不讓老師管他們的孩子!

第六,教育的又一個癥結是,老師普遍感覺工資太低了,沒有課補,沒有晚自習補助,班主任費都不讓發,但是工作時間卻是十個小時多!以我們縣城一個初中的班主任為例,他們每天的在校時間是早晨六點前到校,晚上八點半後離校,大家算算他們的工作時間吧!……憑什麼一個戲子一年的收入夠一個老師幹一千年甚至兩千年的?憑什麼???

第七,綜上所述,當下中國教育的原罪不是學校教育,不是教師,而是如下三方面:教育體制,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其中,60%是教育體制問題(不多贅述……),30%是家庭教育問題,10%是社會問題!

第八,如何解決教育的根本問題,或者說怎樣才能辦出世界一流的中國教育?還是讓大家暢所欲言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國家和社會都重視教育了,那麼,中國教育的崛起和振興必將是指日可待!


座天雕


首先,教育,是一個三方發力的共同行為,不要把責任推給任何一方。

(這是本人即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個媽媽的心聲。)

家長們,老師們,其他看官們,教育對於人類社會的價值,就不用贅述,本題也不談論教育的價值。

我們直奔主題。不要提什麼原罪不原罪。

哪兒就原罪了就?

誰的生活,也不是生下來為了贖罪的,是不是?

那麼,在教育活動中,有幾個責任方呢?

很明確,三個:國家(社會)、學校(老師)、家長(孩子)。

所以,如果今天中國的教育不盡如人意,我們不能簡單地說,是單一的社會不好或者學校不好或者家庭不對。

我們是要客觀的解決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希望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好的教育,平等的教育,最終,實現社會中更多的孩子能夠成為有用的成熟的個體,是不是?

我們不是做奇葩說,非要站在哪一方立場辯論個輸贏,對不對?

因為,哪一方辯論輸了或者贏了,也沒法解決教育存在的問題,輸的是我們孩子的未來啊。

最終,孩子教育的不好,家庭、學校、社會都失敗了,是不是?

我作為一個媽媽,看到“媽媽陪作業得心梗進醫院”或者“媽媽在朋友圈求找親家”的新聞,表面穩如狗,心裡慌得一批。

咱家那個普通寶寶,也不像虎軀一震就能隨便考試作業通關的天才啊~

那麼,作為媽媽該怎麼辦?

我們期待國家(社會)為我們的孩子教育做什麼?提供什麼?

我們期待學校(老師)為我們的孩子教育做什麼?提供什麼?

我們作為父母,又應該為孩子教育做什麼?提供什麼?

只有明晰了教育活動中,三個責任主體各自的責任,我們才知道家庭教育該做什麼,父母做什麼是合格的父母(咱作為父母就求個合格就行,有餘力的您追求優秀咱不攔著。)

其實,三方責任一句話都可以高度概括,雖然實現的時候很複雜。

國家(社會):提供儘可能平等的公共教育資源(簡單劃分,包括幼兒學前教育供給,義務教育資源平衡供給,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平衡配置,大學教育優化供給)

學校(老師):提供儘可能公平的教學能力配置(更是很複雜,本段不贅述)

家長(孩子):在公共資源的基礎上,願意與學校教育對接,完成家庭教育內容,配合鞏固孩子在學校受教育的成果。

所以,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階段有沒有責任呢?

有責任。關鍵是,家長為什麼配合,怎麼區分這是學校責任還是家長責任,以及家長承擔多少的責任。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父母的確是沒有上崗培訓的職業,而又沒有考核機制。

所以,家長們很難理解學校的意圖,或者達到與學校配合的程度。

以我家孩子4歲的小班學前教育為例。

小班。

家長們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完成什麼成長任務不?

不知道,對不對?

我也不知道,只是靠教育理論推測出來的。

他需要有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如下:

1.能獨立穿、脫衣服鞋子(服裝不能複雜的那種,直接套的衣服褲子鞋子)

這點,很多家就做不到。為啥?家裡老人心疼,一看孩子自己穿那麼慢,受涼咋辦,還不如幫他。孩子呢?他懶啊,有人幫忙不用動手多好!

2.能獨立用碗、勺吃飯

家長嫌孩子吃的慢,寧願喂。有些孩子吃飯習慣很差,根本坐不下來。嬰幼兒時期在家沒培養的,孩子上幼兒園就難過了,餓肚子。

3.獨立如廁。能自主控制不用大人提醒。

4.能用詞語跟老師表達意願和溝通。

這些,有多少孩子在3-4歲是合格的呢?

這對孩子面臨的下一步學前準備、小學教育是很重要的。

幼兒園階段,家庭教育確實是最重要的,幼兒園只能輔助,做不了主導作用。

家庭教育在學前教育準備中缺了課,一上小學,連孩子帶家長全都要還債,成長欠的債。

譬如,獨立吃飯穿衣穿鞋,不光是生活能力,同時鍛鍊孩子的手指精細動作發育。它的下一個指向作用,就是一年級寫字。

手指精細動作發育不好,孩子字就寫不好。你到了一年級再著急再嫌棄,來不及了,孩子早期神經發育階段被錯過了浪費了。

包括,每週幼兒園都會佈置作業,讓孩子自己畫畫。每週一個主題。家長監督。

為什麼?培養習慣。鍛鍊拿筆姿勢和能力。控制手指精細動作。很多家長嫌孩子畫的慢還難看,索性替他做了。這不是坑娃嘛。

陪孩子畫畫確實很煩,孩子沒耐心不講理。可是,這是他的生長任務,不能缺課。

以此來想想,有多少父母在學前教育的習慣培養中,是合格的?

每一個階段缺的課,不會消失,孩子的問題都積累下來了,到下一個階段就成了絆倒他的麻煩。

這就是人的常規生長髮育,沒有誰家孩子和別人不一樣。人的共性才有了人類社會總結出來的公共教育方法。

所以,做父母的確應該多看看早期教育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想著孩子到3歲就能扔給幼兒園了事。等到了6歲讀書,孩子跟不上或者落後,父母又陷入焦慮症。刷手機app的時間有,怎麼學教育方法的時間就沒有了呢。

種地需要方法,養雞養鴨也需要方法,怎麼到了養孩子就不需要了呢?

希望天下為孩子學習焦慮的父母,都考慮考慮,瞭解自己的孩子特點,找找問題到底在哪兒,而不是盲目焦慮。


Wideroad2014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大家的目的都是要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無論說哪個是原罪,我都不能苟同。雖然我的孩子都在加拿大接受教育,對國內現在的情況不太瞭解,但是我想在這裡分享一下加拿大學校(老師)和家長怎樣共同努力幫助孩子成長。

對於加拿大美國的中小學教育,我們往往停留在掃盲教育,孩子在學校裡學不到東西,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等等表面的現象。當你真正深入下去以後你會發現加拿大的中小學教育有很多獨特的地方。特別是家長的投入,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互動。



每個學校,教育局都有家長協會(PAC),中國叫家委會吧。成員是經過選舉產生的家長代表,標準是是否願意和能夠承諾每週多少小時為家委會工作,不需要多高學歷,多高職位,多少富有,只問願意為孩子付出多少時間。家委會的主要任務是把學校的想法要求傳遞給家長,把家長學生的訴求傳遞給學校和教育系統。每月一會,讓家長和學校都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和學校教學情況,還要為學校籌款以幫助學校開展活動,更新設備等。PAC成員都是義工。



學校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帶孩子離開課堂,比如參加音樂會,去各種博物館,組織多天的露營等等,同時也組織運動會,聖誕早餐等活動。這些活動的主力軍也是家長,每次活動都需要家長接送,或者主持組織。這些家長也都是義工。許多家庭都是雙職工,但家長們都很樂意請假來幫學校做義工,有些老外的媽媽寧可辭職在家帶娃做義工。有個爸爸曾對我說過,少賺幾百幾千沒關係,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那是大事。他們的孩子也以做義工的家長為榮,每當看著自己的爸爸打扮成聖誕老人模樣在那裡烤餅的時候,孩子們的興奮和自豪都寫在臉上。現在常常看國內的新聞評論國外的義工文化,殊不知加拿大的義工文化是從小潛移默化,根植在孩子心裡的。到了中學階段,學生就成了學校活動義工的主體。



我們剛來時的確不適應,孩子上學交給老師就得了,哪那麼多事兒呢?但孩子會來問爸爸媽媽這次你們去不去做義工,如果我們說沒時間要上班去不了,孩子會很失望。有時候孩子會說你們不去,這次活動就要取消了,因為沒有足夠的父母開車接送。幾次下來我們都覺得不能讓孩子失望,而且也得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也是樂於助人的,不是自私自利的人。我和太太就去警察局辦了無犯罪記錄證明(在加拿大學校義工必須持有無犯罪記錄證明,有效期2年,到期要重開),在學校登記了義工。現在我們一年基本上用20天年休假時間去孩子學校做義工。



在我看來,加拿大教育中家長的參與程度遠遠超過中國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必須相互補充,才能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缺一不可。

我在加拿大溫哥華定居20年,希望能夠幫助大家瞭解加拿大,瞭解加拿大的教育和文化。

如果大家覺得有幫助,請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請尹老師能在百忙中批評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