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代女性要彩禮就不要提平等,要平等就不要提彩禮,對此你怎麼看?

泳士19688


其實不想多說什麼,每個人每個都有理,我覺得你們認為不給彩禮的去看一個標題為美女裸婚嫁給媽寶男的人間煉獄,婆婆鬼節寄“月餅”,然後看完評論,基本每一個男的敢說的,你說她活該麼?還是說她眼瞎呢?,其實彩禮的問題很簡單,在對方的承受範圍之內就好了,有的說給彩禮就是買來的,那就不用結婚了,因為你從一開始缺的不是老婆而是一個保姆加一個性伴侶和生育機器,何必結婚呢?可以請個保姆,然後找小姐加上找個代孕,這些都是錢買來的,生活是雙方的,不是一個人的,你覺得她要彩禮不對你可以不娶,你覺得他不給彩禮是不對的你也可以不嫁,這個社會從來沒有公平和平等這兩個詞,所以你問的問題連假設都不可能,這是社會現象而不是彩禮現象。


Dolphin梓杺


我結婚的時候什麼都沒要。

我們倆都是醫生,公婆都是老師,我父母都是會計。

好巧的巧合。

我是遠嫁東北,禮金都是婆婆按照當地風俗給的,我記得我當時還美的不行不行的。因為在北京工作就暫時沒有買房,公公婆婆說,你們想買的時候一定竭盡所能幫忙!

先不說我們忍不忍心讓他們竭盡所能,傾盡所有,二老說出這樣的話我覺得就夠了。

我記得我爸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重要的是人!人有了就什麼都有了!

我一直深信不疑,因為我覺得我的老公只應天上有,跟他在一起是我修來的福分。

他也這麼覺得(我自己意淫的( ͡° ͜ʖ ͡°)✧)

雖然他有時也把我氣的忿兒忿兒的。


我們兩家相處的也挺和諧的,我見過太多結婚前因為加禮金,加各種要求的,最後把對方要的厭煩了。

當時單位好多同事說我傻,當時聽了感覺很不舒服,但我真覺得沒什麼,也並不覺得她們的想法是錯的,畢竟都是約定俗成和體現誠意的風俗。

不過,在我心裡,日子是我們兩個人的。

真正的尊重和平等都是相互給予的。

這一點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一切尊重我的決定。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筆芯。


土豆土豆白


提這問題的,腦子是抽筋了還是被擰成麻花了,彩禮要不要你說了不算,平等不平等你說了還不算。

你這是給誰出選擇題呢?哪個女人能在彩禮和平等之間二選一?

當然,不排除你的彩禮足夠多,足夠豐厚,多到讓那姑娘能放下尊嚴,甘願委身於你,低眉順眼,一日三餐,端茶倒水,無怨無悔地伺候你們一家,不能叫苦叫累,不能怨天尤人。只有你說她的,沒有她說你的,因為你們地位不平等。

這份彩禮給她換來的如果是這樣的生活,她要這份彩禮做什麼?!

這不是嫁人,這是賣身為奴。

面對的是“現代女性”,裝的是牙婆的智商和思維,把現代的婚姻市場,還當成舊時的騾馬市,“彩禮”兩個字,就能把你逼停在大清以前,I也算服了U。

特別是現在眾多的獨生女家庭,兩口子一輩子賺的錢,交夠國家的,留下自己的,剩下的都是女兒的,你說那份彩禮對這些家庭算什麼?真得輕得連個屁都算不上。哪個想娶人家女兒的,想在這事上叨叨,趁早滾犢子。


潘衛霞律師


題目中的觀點,本身就曲解了彩禮的本意。

彩禮為何是男方給女方,而是因為女方是要嫁入男方的。說白了,人家爸爸媽媽把女兒養育了二十多年,你給的彩禮,那就是象徵性的一點奶水錢或者說養育費哦(´-ω-`)

你如果覺得男方給女方彩禮不合理,那你就入贅到女方唄。讓你家孩子跟隨女方的姓。

當然,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如今也出現了倆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的情況,但這種情況,一般女方家財產也是讓女兒和女婿繼承的。

所以以彩禮男方出,就歧視女性或者不尊重女性的觀點是錯誤的。



淄博月老牽線


沒有彩禮的婚姻可以這樣,一鑽戒要一克拉,蜜月游出國或者遊遍全國,喜酒年輕人不擺,或者由長輩自己決定擺不擺。

沒有彩禮沒有嫁妝,婆家孃家把孩子房間刷一刷,年輕人是客,週一三五婆家住,二四六孃家住,週六日帶娃出遊。或者婆家孃家出一半給年輕人首付買小三房,老人家是客,婆家孃家過來都需要夫妻共同邀請。

沒有彩禮,媳婦女婿的五險要買好,雙方老人家的養老保險要買好,不然沒有養老保險的老人,無論婆家還是孃家都需要給生活費他們養老。

沒有彩禮,生一胎,用複姓,生二胎,婆家隨一個,孃家隨一個。

沒有彩禮,年輕人新組建的家庭全部都得靠自己,老人家就拿這筆錢存著養老,多餘的幫養孫子。

沒有彩禮,建議媳婦自己帶娃,定期兩邊老人家都看望一下,讓四個老人家都可以跟孫親

沒有彩禮是挺好的,前提是誰出軌提離婚,誰淨身出戶,離婚後按照婚後幾年的平均工資,收入的三分之一準時單位打進被出軌方的銀行賬戶。

沒有彩禮則應該加大離婚的代價,不然男人覺得女人比較好哄,不斷換妻,會把社會風氣帶壞,讓男女之間純真的愛情變成了博弈,就沒有了意義了。

另外,我覺得一個男人真想娶一個女人回家,他會掏空心思和辦法滿足這個女人,同時,希望遇到這種男人的女孩請珍惜,他的真心


_喵氏叮


這樣說也不無道理,新中國也明令禁止不能收或要彩禮,但作為流傳幾千年的習俗顯然靠法律是禁止不了的。當然目前越來越多的人不收受或者象徵性的收點彩禮,這是好的趨勢。但畢竟這不是主流,主流還是要房要車要彩禮要三金五金等等,城市農村都一樣。那為什麼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反感彩禮呢,第一,這個彩禮不只是用紅包給的錢,還有車房等附加條件,這些大部分情況下都超出男方的能力或者付完所謂彩禮後男方就家徒四壁。第二,如果男方願意並且也有實力給那也沒問題,那也沒這種言論,實際就是男方不願意給或者不想給或者就是沒能力給,其中沒能力給者佔多數,在這種情況下女方堅持不給就不結婚,以結婚為威脅所以才讓人如此反感。第三,彩禮跟回禮本是應該對應的,但現實不這樣,彩禮越來越物質價值越來越高但回禮越來越少。第四,古代要彩禮是因為女方嫁出來相夫教子,不能隨便回家孝敬父母,給點彩禮也算有道理,女兒不能白養,但現在不一樣了,丈人丈母孃的待遇比自己父母都好,這種情況下天價彩禮還屢見不鮮,這就讓人反感了。總之,雖然國家明令禁止但傳統習俗的廢除顯然不是朝發夕至就能解決的事。現在的彩禮物質含義又越來越多讓一些家庭苦不堪言甚至變成沉重負擔所以才讓人害怕,所以才有了取消彩禮的呼聲。


紅旗永不倒000


以前看過一個典故,不知真假,但個人感覺還是有一定道理:中國人講究紅白喜事送紅包,一般遇上這種事情都需要家庭出大量金錢,以前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受,所以就請親戚朋友們來相聚,熱鬧一下,親戚朋友們就送紅包來一起幫襯將喜事辦好,下次其他人家有喜事再一起湊錢(送紅包)來辦事,表面上看是來送錢,實際上這也是一個相互幫襯辦大事的辦法,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習俗。其實結婚也一樣,畢竟大多數年輕人結婚時都還是打基礎的階段,需要父母家人親戚朋友們的幫襯,不管是男方父母給的彩禮還是女方父母給的嫁妝都是為了給小兩口今後的幸福生活打基礎的基石,我覺得這才是彩禮嫁妝的文化所在。現在我們卻只盯著彩禮、嫁妝、紅包的金額大小,卻從來不考慮這些習俗背後的文化因素,不要總是口頭上說我們丟失了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問問自己有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過這些習俗背後真正的文化內涵是什麼,這才是我們最應該尋找回來的。


My_Style


到了法定年齡,男歡女愛 ,談婚論嫁,從一個家庭來講 ,遇到這麼一件事 ,是多麼高興。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高彩禮時代,對於窮人來說,高興不起來。

娶個老婆,得下血本,三思而行。看看你有沒有這個能力,一動不動,萬紫千紅,這是彩禮的基本寓意要求,答應給,才能把老婆娶到家。

當今,區域性的彩禮風氣,逐漸演變成詼諧的金錢數字遊戲。把美好快樂的婚姻,通過彩禮的多少來奠基幸福的指數。實屬違背,傳統中華民族美德,有傷公俗良知。

已經越演越烈,拋開臉面,到了滿天要彩禮的白熱化時代。

高額彩禮把窮人家的婚姻逼到了懸崖,在金錢的慾望裡,猶如一張踩在腳下的白紙,通過彩禮,毀滅了男女平等的自由婚姻裡。

彩禮因人而行,有多拿多,有少拿少。這是遵循禮儀,嫁女報恩 ,酬謝父母養育之情,不是商品化。不要攀比跟風,走形式主義。不顧幸福,只求錢財。一門心思追隨,高彩禮愚昧觀念裡,要公平不要彩禮的固執思想裡。你是你的錢,我養我的女,不給,就不嫁,兩省事心胸裡。

扭曲的畸形的高額彩禮形式,其實,無形無影的在婚姻埋下一顆不定時的伏筆炸彈,在危害社會。


旭日映歌1


邏輯混亂,彩禮和夫妻平等本身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彩禮只是習俗,夫妻平等的前提是兩個人學識家庭背景,工資收入差不多,這些方面平等了才能使人格獨立,人格獨立了才能實現夫妻平等。當然彩禮要的太高了勢必會給男方造成怨恨和心裡落差,那結婚後難免男方不會把這類情緒轉嫁到女方身上,女方在結婚前拿了錢嫁過來之後自然不會太理直氣壯,久而久之雙方在家庭地位上的不平等就自然而然的造成了。但這絕不是彩禮造成的而是過份的通過彩禮的方式對男方壓榨造成的。就算不要彩禮,婚後今天小舅子要買房,明天二姨要借錢炒股,後天哪個親戚結婚來借點錢,大後天……這些瑣事造成的效果和大額的收彩禮不一樣嗎。所以彩禮只是習俗,收彩禮超過南方的心理承受能力了就是壓榨了。


繁星秋水64349956


彩禮和平等挨著嗎?

婚姻是兩個相愛的男女對彼此愛的承諾。

在婚姻裡彼此欣賞,懂得包容理解。什麼事也不要爭個你死我活,因為家裡它就不是講理的地,男人一般多讓著點女人,帶孩子,家務,上班,不容易,出矛盾,道個歉,哄哄,我想沒有那死倔的女人吧?

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誰都想有個幸福的家。

談什麼平等?怎麼個平等?

什麼樣的男人就因為要彩禮就提到平等了?

我家孩子也是兒子,我和愛人一直工作,除了日常生活,就是給孩子結婚準備點他們新生活的啟動資金。房子,車子,新生活必須出點,剛結婚的小兩口愛情滋潤著,以後還得要孩子,壓力大,手裡多少有點錢,感覺穩當。

我們這的彩禮就是給兩個孩子的,至於還有別的就不知了。

誰不希望自己孩子活的好。當父母自己做了自己該做的,以後就順其自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