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唯心主義最徹底的代表人物莫過於主觀唯心主義創始人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這本不長的著作中,貝克萊構建了一個相當精緻、“完美”的唯心主義理論體系。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根據馬列主義觀點,全部哲學史上最基本的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問題,凡承認物質決定思維的哲學被稱為唯物主義,凡承認思維決定物質的哲學被稱為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主觀唯心主義,另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在國外有貝克萊,在中國有王陽明。今天不說王陽明,只說貝克萊,他最著名的一句話莫過於“存在即被感知”,這句話也被廣大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的夥伴們當做一句笑話,但如果沒有真正瞭解一位大哲學家的思想就去笑話他不才是真正的笑話嗎?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在《人類知識原理》一書中,貝克萊不僅闡釋了他的哲學思想,而且對針對他思想的責難就行了答辯,另外闡述了去掉“物質”的好處,雖然全書不長,但處處閃耀著哲思的光芒。“存在即被感知”是貝克萊思想的主要觀點之一,要想理解這句話,首先你得理解他另一句話:物質是觀念的集合

比方說看見一張桌子,一般人會說“那裡存在一張桌子”,貝克萊則會說:“存在的只是‘桌子’的觀念,‘桌子’本身並不存在”,針對這句話,貝克萊會進一步解釋說:“你看見那張桌子就證明它存在了嗎?不能,那隻能證明你的視覺接收到了桌子的顏色、形狀等信息;你摸到桌子就證明它存在了嗎?不能,那隻能證明你的手有了一種光滑的、涼涼的感覺;你敲擊桌子發出‘噹噹噹’的聲音就證明它存在了嗎?不能,那隻能證明你敲擊桌子的手感受了硬硬的東西,耳朵聽到了‘噹噹噹’的聲音。”更進一步,貝克萊會說:“任何一個能思考的人都會同意,在這個例子裡,任何被用來證明這張桌子存在的證據都離不開人的感覺,如果你去考量世間萬物,可以發現均系如此。”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人類認識世間萬物莫不通過人類的感官,比如通過視覺可以看到光、顏色、形狀及這些性質的程度及其變化,通過觸覺可以感知冷、熱、軟、硬、阻力等這些性質的程度及其變化,同樣地,通過味覺、嗅覺、聽覺,人類獲得其他性質的程度及其變化,人同時有一個心靈,可以將獲得的各種信息抽象處理,心靈如果觀察到某種顏色、氣味、硬度、滋味、外形等信息總是在一起,就會把這些單一的性質綜合到一起當做一個獨立的事物來命名,比如蘋果、桌子、貓、狗等

。但追本溯源,可以發現,人類所接受的各類信息只是各種觀念,而非物質,那麼由此得出結論:物質是觀念的集合。

如果“物質是觀念的集合”這一說法是成立的,那麼“存在即被感知”是顯然的,因為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想象去感知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物質,或一個存在的物質無法被感知。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這個觀點在整個思想界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即便不是哲學家,也本能地認為貝克萊的觀點太離奇,但作為一個大哲學家,貝克萊已經預見到他的學說必然會遭到大量責難,因而他在《人類知識原理》一書中提前對這些責難進行了答辯,下面摘錄幾條:


PS:以下內容改編自《人類知識原理》。

責難一:如果一切存在的東西都是觀念,那麼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成了什麼呢?難道都是一些幻想麼?

貝克萊的辯駁:我並不否認我們憑感官或思考所能瞭解的任何事物的存在,我絲毫不懷疑我眼見的,手觸的各種實在,它們都是實在存在的,我所不承認存在的唯一東西,只是哲學家們口中所說的物質。哲學家與普通人對“實體”的定義是很不相同的,如果實體一詞取其普通意義,即各種可感性質的組合體,那麼人們便不能誣我把實體去掉,但如果指的是其哲學意義,即支持物質在心外存在的東西,則我切實承認,我把它去掉了。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責難四:感官的對象既然只有在被感知時才存在,那麼是否意味著公園裡的樹木、客廳裡的椅子,如果沒有人在那裡感知它們,它們就不存在?人一閤眼,則整個屋子裡的東西就化為烏有,一睜眼,則全部器具又重新創造出來?

貝克萊的辯駁:這種責難其實毫無意義,我所謂“存在即被感知”,意思是如果一個東西存在,那麼它就會被感知,比如我在書房時,書桌是存在的,我離開書房後,如果說書桌存在過,指的是如果我返回書房,我可以立馬感知它的存在,對提這種問題的讀者,我想請他們研究研究自己的思想,他如果能想象自己的觀念可以離開自己的知覺而存在,則我可以拋棄自己的主張,他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而又挺身辯護自己並不瞭解的東西,那他就該承認自己太無理了。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責難六:自然科學方面很多知識都是基於“有形的實體是存在的”這一假設,如果承認您的學說是對的,即承認“存在的只有各種觀念”,那麼這將摧毀足以解釋整個宇宙現象的機械原則。

貝克萊的辯駁:用那個假設可以解釋出來的任何現象,離了那個假設,同樣可以解釋得出,我們只要把一些特殊的現象加以歸納,就很容易看到這一點,我這裡正好可以反問物質主義者:物質如何能在精神上發生作用併產生觀念?我想這是任何物質主義者都無法回答的。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以上責難僅僅是所有責難中幾條最簡單易懂的,還有更多晦澀難懂的這裡就不摘錄了,感興趣的夥伴可以找書來讀讀。在《人類知識原理》這本小書中,貝克萊對唯物主義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他認為唯物主義哲學家將世界的本源定為物質是很嚴重的錯誤,身為基督教的大主教,貝克萊認為自己有義務糾正這種錯誤,他從人類知識來源入手,精心編織了一套唯心主義體系,在他的體系中,整個世界存在的只有心靈,所有的物質只是心靈感知到的觀念,而上帝則是所有觀念的創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