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各種宣稱具有調節人體機能的保健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 特別是老年消費者的青睞。可是河北承德的李先生,在吃了買回來的“保健食品”後,總感覺心裡發慌,身體不適,這是怎麼回事呢?

網購“保健食品” 老人吃後心慌

李先生今年60多歲,患糖尿病有10多年。有朋友給他介紹一種名叫“仁合胰寶”的保健食品,說具有降糖功能,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李先生上網查詢後,在一家電商平臺上找到售賣仁合胰寶的網店。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但李先生吃了一段時間後,卻感覺身體明顯不適。

河北承德消費者李先生表示,吃了以後心裡發慌,有點低血糖的感覺。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李先生覺得這個仁合胰寶不大對勁,於是送到承德市食藥監部門進行檢驗。經過檢驗發現,這款產品中添加了化學藥品苯乙雙胍,苯乙雙胍早期曾用於治療糖尿病。但醫學實踐發現,在使用過程中可引發乳酸酸中毒,嚴重的可導致死亡,2016年11月,國家明令禁止苯乙雙胍原料藥及其製劑在我國生產、銷售和使用。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承德食藥監部門立即將這一線索移交給承德警方。警方經過調查發現李先生是從重慶市吳吳食品經營部購買的“保健食品”,吳吳食品經營部負責人程某僅是二級批發商。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給他供貨的是河南鄭州的張某,他是此案的關鍵人物。張某交代,2016年,他發現一種名叫仁合胰寶的保健食品,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於是就從網上買來樣品,找到專門做代加工的劉某某仿照生產造起假來。

犯罪嫌疑人張某說,配料根本完全不懂,具體怎麼操作生產那一塊,沒見過也不懂。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在抓捕張某的同時,警方也抓捕了做代加工的劉某某,並查抄其生產窩點。這個所謂的代加工工廠,不僅沒有生產保健食品的資質,生產環境也極其簡陋,現場沒有任何衛生防護措施,完全就是一個造假窩點。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河北省公安廳食藥總隊 熊亮:總的感覺就是四個字——觸目驚心,他的生產,把生產設備放在了廢棄的一個農舍裡面,生產出來的成品包括一些原材料有的就胡亂堆放在廁所、雞舍這些比較骯髒的地方。

“保健食品”造假 禁藥從何而來?

這些在極其髒亂差的環境中生產出來的,打著保健食品旗號的仁合胰寶,膠囊裡裝的到底是什麼成分呢?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犯罪嫌疑人劉某某交代,這些膠囊實際上就是摻雜了化學藥物苯乙雙胍的稻糠粉。另外他加工的產品除了仁合胰寶,還有32種。這些所謂保健品全部冒用或編造批准文號,32種產品除了外包裝不同,膠囊裡的成分完全一樣。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承德市公安局食藥支隊 張忠鈺:比如說你需要仁合胰寶,那我就給你裝一個仁合胰寶的包裝。

警方瞭解到,代加工窩點的劉某某將成本不足5元一盒的造假“仁合胰寶”,以12元左右的價格賣給張某;張某再以40元左右的批發價,賣給程某;而程某在電商平臺上以125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每一個環節都存在暴利。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製假的關鍵原料苯乙雙胍,是禁止生產的藥品,這些藥是從哪裡來的呢?劉某某交代,是從山東曲阜一家化工企業買到的。警方將負責人顏某等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捕。但顏某稱,他們經營的是精細化工產品,沒有涉及原料藥。

犯罪嫌疑人顏某說,經營範圍內有精細化工產品,醫藥中間體,還有植物提取物,這一塊屬於精細化工產品。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所謂醫藥中間體,是原料藥的前身,是製成原料藥之前各個階段的化工產品,然而,警方把從這家企業查扣的1.3萬公斤白色結晶粉末取樣送往權威部門檢測時,卻檢出苯乙雙胍和二甲雙胍成分,被定性為化學藥品。

承德市公安局食藥支隊副支隊長 張忠鈺:他們以化工品中間體為名,實際銷售的是原料藥。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據警方查證,從2015年10月至案發,顏某組織人員以化工產品或醫藥中間體名義,非法銷售150多噸苯乙雙胍和30噸二甲雙胍。

央視曝光!這種“保健食品”含致命禁藥,牽出一樁12億元大案

截至目前,全國共抓獲相關犯罪嫌疑人76人,查扣有毒有害保健食品15萬盒、西藥原料1.3萬餘公斤,整個案值高達12億元。

保健品“救命”還是“要命”?

消費者需擦亮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