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被美国一流法学院录取,我用行动证明了”聪明“毫无意义

被美国一流法学院录取,我用行动证明了”聪明“毫无意义

被美国一流法学院录取,我用行动证明了”聪明“毫无意义

本文作者目前在美国一流的法学院读JD(法学博士)学位。

有趣的是,她从小到大成绩都很一般,但是凭借一些特长、一些运气,以及比别人多的一份努力,走进了浙大、走进了芝加哥大学、走进了密歇根大学法学院。

她说:人即使不”聪明“,也可以走得跟大神们一样远。她希望用自己的经历鼓励那些资质平凡却怀有目标的人 ...

本文授权转载自豆瓣作者@Jack_Dawkins,原文标题《聪明的人》。

........................................

美国名校圈,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

曾经看到一位上耶鲁法学院的前辈在传授经验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律所招人的条件,首先就是毫无疑问是聪明的人。”

看到这几个刺眼的字,我再也没往下看了。自从来了美国,身边围绕着各种学霸学神,"聪明“大概是谈话里出现频率最多的词。当年在芝加哥大学读社会学硕士的时候,大家最爱议论的就是这些:

“他这门课拿了A。” “必然的,他特别聪明,你看他上课回答问题就知道了.”

“我的导师真的特别特别聪明。”

“那个读博的真的是绝顶聪明,我真是特别佩服。”

“她被XX名校录取了!” “是啊,她这么聪明,不录她录谁!”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跟几个中国同学聊毕业以后的事,我提起了上一届某个被哈佛法学院录取的人。有个同学问我,从芝大毕业后准备做什么。我说我大概也像那个学姐一样申请去读法学院吧。这位同学打量了我5秒钟,说了一句我至今仍然记忆尤新的话,“嗯,不过她特别聪明."

她大概是无意的,然而这句话在我耳边回响了很久,尤其是那个连词 ”不过“,言外之意就是我不聪明。

那时候我正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我很想考LSAT(法学院入学考试)、申请JD(美国法学院毕业后获得的学位,也称法学博士),可大学的朋友当年都说过:LSAT就是一个智商测试,练习是提高不了多少的。这一句话让我对LSAT望而却步了很多年。

我所认识的拿到法学博士学位的人们,无一例外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客观上智商很高的人。有小学跳了两级的,有门萨俱乐部(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的,有从高考大省出来的北大本科的,等等;唯独没有我这样学渣背景的人。

被美国一流法学院录取,我用行动证明了”聪明“毫无意义

对我来说,聪明其实毫无意义

客观地说,我一点也不聪明,我分别在两家诊所测过智商,结果都在平均线以下。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所以说,这不是谦虚。任何一个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并不是个真正谦虚的人。正因为不聪明很少被人夸,所以我每取得一点成就就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

我第一次挂科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考了53。我至今记得红红的数字53写在我姓名的旁边。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数学是我生活中最大的障碍,不知道给我带来了多少阴影。到现在,我应该是中国圈里唯一没带过杠、没当过三好学生、没上过小学奥数的人吧。

初中摊上了一个对我爱理不理的班主任,还是个教数学的班主任。再加上青春期的我十分叛逆,因此彻底放弃了自己。初二期末考了班上倒数第二,班主任跟我爸谈话时,暗示了劝退。那时候班上一个优等生他爸是我爸同事,回家以后我爸跟我说,我真的带给了他很大的耻辱,他在家长会上无颜面对他的同事。

高中时,我的成绩有所提升。但客观来说,凭我的真实水平,浙江大学于我而言完全是天上掉馅饼——我非常偶然地在死线前两天得知浙江大学有个小语种(含英语)保送的机会。

那时候我虽然成绩一般但是英语特别好,也就是极其偏科,偏到每次英语接近满分,而物理生物无限趋近于0分。于是我不到半个小时赶出了人生第一份简历,卡着死线提交了申请。小语种保送90%取决于英语水平。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只是比英语,当时的我应该是无敌了。

不出我所料,我在发高烧的情况下参加了浙江大学的全英语面试,又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其实考完笔试以后我都放弃了,因为数学题我一道都不会,几乎是交白卷的,然而我就这么考上了。

当年市里只录了两个人,另一个人是市里排第一的高中重点班的全年级第一名,自主考试的数学题五道做出了四道半。

浙江大学这大馅饼掉得让班主任都不敢相信,让年级里的某个同学气急败坏地说:你都能进浙大,我们学习又有什么用?

我在浙大成绩并不好,挂过好几次科,思政类和体育课都是低空飘过。本科四年稀里糊涂地过去了,那时的简历要科研没科研,要实习没实习,最大的成就也就是人人账号常驻浙大人气之星。

被美国一流法学院录取,我用行动证明了”聪明“毫无意义

浙大校园

所以,我这个从来都跟聪明沾不上边的人,为申请法学院考LSAT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然而我还是想了。我知道我的本科同学会有不少人笑我痴人说梦、眼高手低,也会有不少人劝我别下那个功夫,我根本没有做这行的天赋,连我父母都肯定说,放弃吧,没那个潜力。

因此,法学院申请这件事,我瞒着所有人。我没告诉父母,没告诉本科时候认识的任何一个人,甚至没有告诉本科时无话不谈的好基友。

我一直是个固执的人。我真正想做的事,我是无论如何都要做到的。

所以,我知道会有人劝我别申请,所以我压根就不告诉任何人,免得被说得打退堂鼓。我隐瞒得很累,尤其是我这么依赖社交网络,恨不得把生活的全部都PO在网上的人。那段时间我抛弃了微博和FB,发个朋友圈和豆瓣都要检查很久。本科同学发来的消息我基本没有回复过。

2016年,我用行动证明了”聪明“毫无意义,被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录取。

我在论坛上写了申请总结帖,希望能鼓励那些和我一样资质平庸却怀有目标的人。

被美国一流法学院录取,我用行动证明了”聪明“毫无意义

密歇根大学法学院

用“聪明与否”来判断一个孩子,非常狭隘

有人说,很多孩子就是被“你真聪明”这句话毁了。长辈们都说“这孩子真聪明,就是不努力”,于是孩子们也会认为,自己只是不努力学,只要努力起来就能飞黄腾达。从此孩子们的惰性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被伤害更深的,是那些不聪明的孩子,那些从来没被任何长辈、老师夸过一句“聪明”的孩子,那些被小学老师叫“木鱼脑袋” “笨蛋” “智障” 的孩子。

从我很小的时候,家人就发现我学东西比同龄人慢,反应总是比同龄人慢半拍。印象里总是有亲戚指着我对我奶奶说 “你说这孩子是不是有点傻呢?”

多年来,因为资质平庸而产生的自卑感从未停止过。

所以,那位耶鲁生用”聪明“一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浩大的北美JD圈里,很可能潜伏着和我一样智商不高,资质平庸的人?这些人,完全是靠着努力一步一步爬上跟大神们勉强平起平坐的位置的人。

所以每次听到“聪明”二字,我都要忍不住怀疑 :“聪明”是不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是,那我在娘胎里就已经落后了。

而一路浙大、芝大上来,也有被别人叫“学霸”的时候;此时,我的心情也是复杂的。别人学一个小时,我们学三个小时。别人准备LSAT用几个礼拜,我用几个月。

他们看到我从早学到晚,却不知道那是因为我的资质不行,学东西比别人慢。我要是跟同学们一样优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我曾经用行动证明了经典谬论 ”女孩只有小时候学习好,因为都是死记硬背,长大了就不行了“。之后的人生,我也一直试图证明:人即使不“聪明”,也可以走得跟大神们一样远。

可是每次听到别人用“聪明”评价一个人时,心里都在想,“聪明” 是不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呢?我希望有朝一日我能证明,这也是个谬论。被美国一流法学院录取,我用行动证明了”聪明“毫无意义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上海 | 北京 | 深圳 | 广州 | 天津 | 江苏 | 湖北 | 东北 | 山东 | 山西 | 湖南 | 重庆 | 四川 | 浙江

等全国30余个地区群,与45万家长畅聊国际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