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克隆猴”没啥了不起?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端科技类十大谣言

科技的快速进步使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信息获取更加便捷、遥远宇宙空间的探索成为现实。但与此同时,虚假消息也趁虚而入,对公众产生了误导。


基于今日头条谣言智能识别数据库,并综合考虑谣言的传播力、迷惑性、危害性和周期性,今日头条官方辟谣平台“头条辟谣”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类谣言榜单Top10。

谣言一:量子通信卫星就是传统激光通讯卫星

谣言:网络留言称量子通信卫星“实际上就是一个传统的激光通信卫星”,依然是用激光通道传送,量子加密也不过是传统的加密手段。

真相:量子通信卫星是传统激光通信卫星的说法是错误的。

科普中国针对此质疑回应称,传统的激光通信卫星一次会发射上亿个光子,用激光本身来传递信息;而“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一次只发射一个光子,是用激光产生密钥,密文再用其他方式传输。无论在科学意义还是技术难度上,量子通信卫星都要大得多,与激光通信卫星的原理完全不同。

“克隆猴”没啥了不起?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端科技类十大谣言

谣言二:“天宫一号”即将失控撞向地球

谣言:外媒称中国已失去对天宫一号的控制,称其可能将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坠毁,最终落点仍无法预测,马来西亚等国都是可能的目标。

真相:“天宫一号”并未失控,将按计划落入指定海域,不会危害地面。

虽然让大型航天器受控坠落是门技术活,但我国对此已有丰富经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朱枞鹏表示,我国一直保持着对天宫一号的监控,预计在今年上半年让它坠落。其坠入大气层后会烧毁,剩余残骸将落入指定海域,不会危害地面。

“克隆猴”没啥了不起?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端科技类十大谣言

谣言三:“克隆猴”技术没啥了不起

谣言:网上有人宣称“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体细胞‘克隆’出了两只小猴子”这个突破并不重大。

真相:“克隆猴”技术难度比“克隆羊”大得多,该技术的成功对人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欧美科学家在1996年首次成功通过“体细胞克隆”的技术克隆出了绵羊“多莉”。与“克隆羊”相比,“克隆猴”难在:细胞核不易识别,“去核”难度大;卵细胞容易提前激活,导致克隆“程序”无法正常启动;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发育效率低。中科院研究者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创新性的实验技术,最终成功克隆出了“灵长类”动物。这个重大突破或将给人类疾病的研究带来一场革命。

“克隆猴”没啥了不起?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端科技类十大谣言

谣言四:量子袜、量子挂坠、量子保健品可以养生甚至防癌

谣言:有些商家打着“量子”的称号售卖保健品,甚至声称量子袜、量子挂坠等可以防癌。

真相:“量子保健品几乎都是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对此回应称。市场上出现的打着“量子”称号的保健品都是商家的炒作,实际上量子技术根本没有防癌的作用。

“克隆猴”没啥了不起?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端科技类十大谣言

谣言五:中国平民体内发现美国转基因SCoAL

谣言:英国学术期刊《雪莱遗传学通讯》发表文章称,一位德国教授在中国平民体内25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转基因作物中用来促进生长的基因SCoAL,并称这种基因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真相:“发现美国转基因SCoAL”一事不实,这篇文章纯属钓鱼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对此介绍说,钓鱼文会利用精心安排的语言陷阱来使人们上当。文中的《雪莱遗传学通讯》并不存在;泰斯特罗莎是日本动漫中的人物;而人类到目前为止只进化出了23对染色体,25号染色体根本不存在。

“克隆猴”没啥了不起?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端科技类十大谣言

谣言六:充电时不能使用手机

谣言:充电的时候使用手机会比平时更容易发热,因此会容易引起爆炸。

真相:如果手机与充电设备都没有质量问题,手机发热并不会引起爆炸。

手机在充电时变得“更热”,只是因为充电的热量和使用手机时产生的热量叠加的结果,这种发热程度是有限的。边充电边使用手机不会增加手机负担,也不会损害电池,更不会爆炸。

“克隆猴”没啥了不起?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端科技类十大谣言

谣言七:路由器开24小时会释放甲醛

谣言:路由器连开24小时,由于局部过热,会使塑料外壳中的甲醛释放出来。

真相:路由器释放甲醛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目前,我们平时使用的路由器,外壳都是一种叫做ABS的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本身不含有甲醛。而且,即使是含有甲醛的物质,也要加热到150℃以上才有可能分解释放出甲醛。通常使用的路由器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温度。

“克隆猴”没啥了不起?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端科技类十大谣言

谣言八:手机拍照时使用素描滤镜可以分辨钞票真假

谣言:打开手机相机中的素描滤镜,对准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右侧空白处扫描,能隐约看到“¥”符号的就是真币。

“克隆猴”没啥了不起?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端科技类十大谣言

真相:这种方法并不靠谱。

央视新闻记者按照这种方法,打开手机相机,调至素描滤镜拍摄。将摄像头分别对准2005年版100元真币和假币的右侧背面,结果显示,只要摄像头和纸币成特定的角度,手机屏幕都会出现4个方格,每个方格也都有“¥”符号。通过“¥” 符号识别假币并不靠谱。

谣言九: 转发微信群中的半截视频,手机会中毒

谣言:有人称微信群中转发的半截视频含木马病毒,在二次转发过程中,病毒会植入手机窃取隐私,还会下载客隆软件克隆信用卡等信息。

真相:多地网警证实该消息为谣言。

木马病毒植入需下载操作,但转发过程并不能实现下载。况且微信的缓存机制只针对用户数据,不会将程序缓存下来。这类视频传播的目的主要是为骗取点击率。

“克隆猴”没啥了不起?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端科技类十大谣言

谣言十:魅族Flyme7将于2月24号发行

谣言:有网友放出了疑似是魅族Flyme 7的宣传海报和系统界面截图,海报显示Flyme7将于2月24日发布。

真相:魅族官方否认了发行消息。

魅族Flyme官方头条号转发了有关Flyme 7发行的消息,并且调侃称“与其相信假消息,不如期待下周二的惊喜”,也就是说,此前流传的关于Flyme 7的宣传海报、发布时间及相关信息均不实。随后虚假消息被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