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內練一口氣的武術氣功

老人說的“練拳不練功,到老一世空”

氣功門派雖多,但總的可分三大類:即醫療氣功、內家氣功、武術氣功。

武術氣功,花三、五年時間練就這門功夫,既可為人治病,又能為己去疾,還可以與拳術一起運用於技擊,當然,主要是為了護衛自身不受侵襲,而非妄自傷人。學習這類武術氣功必須有恆心,耐艱苦,否則是不可能取得成果的。

 武術氣功是鍛鍊人體內的氣與力在意志支配下自由上下來去,是一種氣與力的內在運動。它是旁人所看不見的,只能自己體會,因此必須自下決心,一旦練到量變到質變,即是功成之日。

一、練氣法

練氣法,亦即吐納法、呼吸法,有6個步驟。練功者需根據自己的身體強弱,體態陰陽來適當掌握練功進度。

(一)嚥氣法:張口吸氣,捲舌,將口中氣聚成團,如咽硬物,直入丹田。

(二)文吸法:在嚥氣後,閉口、舌抵 上顎,以鼻漸漸吸氣,輕輕悠悠送入丹田。

(三)武吸法:嚥氣後,口微開,閉齒,捲舌,以口吸氣,然後輕輕悠悠將氣沉入丹田。

(四)沉氣法:與武吸法同時,以口吸氣時足跟提起;沉氣時借上身之沉勁使足跟著地,使氣沉得更深。

(五)轉睛法:此法又稱瞳子功,雙目左轉50圈,右轉50圈,左右橫掃10次,上下直掃10次。

(六)吐氣法:以舌抵齒,漸漸吐氣,越慢越好。吐時略用力,收腹,將氣吐盡。

 以上6法可以同時練,也可分開練,不必強求一致。初練時若有不適,也可停幾天再練。練習中氣不順,可隨意呼吸。求速硬練,易出偏差。若熟練後,必須一次練完,唯文吸法與武吸法可據身體強弱選練其中一法。呼吸時,最好配合動作,動作可自由選擇。

二、武術氣功中的特技

 吞吐功是武術氣功中的基本功,是在練氣法的基礎上進行的。練習時採用武吸法,即用口吸氣,吸氣時勿用力;鼻呼氣,呼氣時用力。丹田氣盛則氣力足,氣行在先,力隨後到。練習吞吐功必須與實物相接觸,接觸人體的哪一部分,一旦固定,即不改變。若是見異思遷,今天練掌,明天練頭,是不會練出功夫的。

 吞吐功是練任何功夫的基礎,所以說它是個基本功。武術氣功中的特技,是指沒有拳式、體操等連貫動作配合的單式功夫,是直接與實物接觸的單一的敲打動作。練時需沉肩,開胸,使下腹有力,靜神寧思,心氣力三者一致,專一於練功。

 武術氣功中特技頗多,這裡介紹的是自衛的特技。

一、拍打功

(採用武吸法)拍打功是用自己的拳猛擊自己的身體各個部位,擊時配合呼吸(即吞吐功)。

握拳,吸氣,拳落身體時呼氣,同時拳落點部位挺出迎擊。這裡主要是落拳、呼氣、迎擊三者同時完成,不能有遲早差誤,參差不齊。初練時不用猛力,力量逐漸增加,否則易被自己打傷。練習時,思想一定要高度集中,嚴禁與旁人講話以防誤傷自己。

拍打部位:先擊胸部,繼而下降至左右肋、左右腰部。再拍打胸部正中、胃脘部、肚腹正中與左右兩側。二、操功

(採用武吸法)

 操功也是拍打功,只是不用拳擊,而是改用器具。器具可用長形沙袋、木棍、鐵掃帚(用鐵絲條紮成掃帚狀)、木榔頭或鐵榔頭,最後改用利器。在用器具拍打中,不能使自己內部臟腑、外部肌肉筋骨有任何傷痛。因此,必須注意肌肉少、骨骼突出的部位以及臉面部要避開。這些部位無法鼓氣迎擊,所以要量力而行,切忌好勝。

三、運氣法

這是與操功結合練習的方法,是在身體被擊打時如何運氣,鼓氣迎擊的功法。

 首先,用帆布或數層粗布製成茶杯粗細、長約一尺半的口袋,內裝黃沙、縫口,以備擊打之用。

 操功開始,先以嚥氣法吸一口氣直送丹田,同時立即注意被擊體表,不是用硬勁抵抗,而是提勁用意護衛,以不痛為宜。

操功拍打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每個動作前都要吸一口氣直入丹田,接著用沙袋輕微拍打身體的某一個部位。

2、拍打時,思想、注意力要集中在被敲打部位,不能開小差,以免精神鬆懈,氣血渙散而被擊傷。

3、拍打程序必須從上到下,緊密地依次拍打。如果拍打過稀或跳躍,也不要縮回補打,否則會造成氣血截斷、阻流而不流通。

4、在拍打區域,意氣跟著沙袋逐漸移動。不能貪省力,不能不用意氣地隨手亂打。這種鍛鍊對大腦、心力的負擔很重,它們要使指氣血跟著沙袋的移動而抵抗沙袋的拍擊;氣血要在大腦、心力的指揮下移動,對自身進行護衛。這種內在活動很難訓練,只有日久功深,才能量變到質變,得到成功。

5、拍打步驟與人體部位,是先右後左,先上肢後軀幹與下肢。其次序如下:

上肢部:右臂正面——右臂反面——右臂下側面——右臂上側面。

前軀與下肢:右側胸部自肩前起,經乳部,直下至大腿正面、腳背、腳趾。

 抬右臂,自右肋下開始,向下至右腿外側,經踝至腳外側達腳趾。

 自頸下始,經胸正中,過小腹轉大腿內側面,經踝至足尖。

背與下肢部:背部自肩開始,直下至大腿、小腿、足踝上止。

從脊背大椎穴始,沿胸椎直下至臀部止。

右半身拍打完畢,再拍打左半身,次序同上。

6、拍打方法:這裡是指“拍”,而不是指“打”。

 以手臂為例,在拍打前先把手臂分成5段,每段規定一個小區域作為打的範圍。這一範圍是意、氣、力集中的點,打時只能在這個點上,兩者要相互配合正確,若是把意、氣、力超越這範圍,而打則集中在範圍內,在這範圍外的肌肉會僵化,皮肉內的通道即會被堵塞,今後氣息無法暢通,影響練功效果,還會引起疾病。

 一條手臂分為五段,以肩臂為第一段,肘上為第二段,肘下為第三段,腕上為第四段,手背為第五段。打時應根據排列次序,打完第一段,將意、氣、力運向第二段再打,如此一段一段拍打,天天如此鍛鍊。

 其次,從肩到手背、指尖用的是推擠壓力,從指尖、手背到肩是用抽吸上提的勁力,兩者所用的意、氣、力不同。初練時不能掌握,久練後即能體會。

 一旦熟練後,即可用實力推動氣、力前進。運用實力在開始時要慢,要使勁,勁到氣也到。若全身都能如此,不論身體的任何部分都能做到這點,勁的運行也會由慢到快,這將是功成之日。

 拍打後可能出現關節彈響、肌肉酸脹,這都是應有現象。

四、按摩功

 此功也稱調和功或散火功。凡練過武術氣功之後,都必須做去火的按摩功,否則日久積火成疾,會出現耳聾、目糊,這是一般的通病。尤其是在操功拍打練習時,發現抗擊力不夠的部位,應在該部位多做按摩功。若兒童練武,應多給孩子做全身按摩功。按摩功重點施功部位是頭頂、目、耳三處。

 練氣功日久,最易出現鬱積火毒、眼紅、耳背、頭部擰脹暈眩,而功後按摩可消除這些現象。除頭頂、目、耳外,胸部、胃脘部、腰部都要作按摩散火功。

 按摩不同於推拿。按摩只是摩擦皮膚,推拿是多種手法,以滲透力治病。

五、散步式

 練武術氣功,不論哪一種功法,練功後都不能立即坐下,必須搖擺走動,或練拳,或體操,或舞槍弄棒,做到徹底散氣、散火、散鬱。經過數年的拍打和操功鍛鍊,全身皮肉之間自然形成功夫,不再畏懼重打猛擊。同時可以在全身任何部位都做到氣隨意注,甚至有氣包鼓起。

 練武術氣功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可自備幾種藥物,如胸廊脹痛服用木香順氣丸,練功中暴怒傷肝,服舒肝丸等。練功時要避風避溼,否則風寒溼由毛孔入體易致病患。

三、運功

 動功,首先要分清用力與用勁的區別。用力又要分清柔軟力與生硬力的區別。

 力與勁的區別是:用於外為力,稱為外力;存於內為勁,稱為內勁。

 柔軟力與生硬力的區別是:柔能克剛用的是柔軟力;硬打硬拼用的是生硬力;四兩撥千斤用的是借力。 如何正確運用,要在練習時注意該用力時不用勁,該用勁的不用力,該用柔軟力的不用生硬力。練習時不能馬虎圖省事,熟練後即能得心應手。

 所謂以柔克剛和以軟克硬,不是用全身放鬆的柔軟動作或不用勁的拳術練出來的,而是一種內勁與柔軟力到達登峰造極的程度轉變來的。

 力是通過鍛鍊產生的。不鍛鍊的人手無縛雞之力。鍛鍊的人雙手有力。練武術氣功的人,意、氣、力同時集中於一點,被稱為“神力”。這一種力是在意識的指揮下,調動全身氣血、精力,加之以呼吸的配合,使肌肉產生爆發力,聚集於一點擊出或迎出而形成的。

這裡所說的運功,是指內勁,柔力與“神力”,而非一般的拙力或單純的運氣。因此,在拍打、操功、運氣的練習階段就需要注意運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