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周邦彦在北宋后期由于主持大晟乐府,故其在词坛声望极高。王国维先生以“

词中老杜”四字称之,此论甚为别致,但具体所指却不甚了了。我意其说当指周词风格。清代词论家陈廷焯极称清真词,谓“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他以“沉郁顿挫”四字称赞清真词,可以说,道出了清真一部分词的风格特点。然而“沉郁顿挫”四字本是杜甫概括自己创作风格的话,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宋词意境

后人常以此四字评杜诗风格,而陈廷焯是将杜甫自评之语拈来直评周词。关于“沉郁”,陈廷焯十分明确地解释说:“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藏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事,亦见性情之厚。”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冷淡

可见“沉郁”是包括了“体格”和“性情”两个方面。为了说明清真词的“沉郁”,陈廷焯还举了《兰陵王柳》为例,说此词“感慨极深”又“无一语不吞吐”,“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是无穷。”使人“不能遽窥其旨。”到底这首《兰陵王柳》的感情底蕴是什么,陈氏始终没有指出。让我们再读一次原词: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周邦彦词意境

俞平伯先生不满于陈廷焯“不能遽窥其旨”的评语,进而批评说:“陈亦峰似乎不了解周美成,而我们亦不甚了解陈亦峰,陈氏的说法是从误会生出来的迷幻的感觉,所以他说‘不能遽窥其旨’其实周邦彦原词并不难懂;只因把它看得颠倒,虽专家亦有所不解了。”那么周词《兰陵王》的主旨到底是什么?俞平伯说:“

此词思想方面亦局限于过去文士‘叹老嗟卑’的积习,没有什么特色。”诚如俞平伯先生所言,如此浅滥陈旧的内容,怎可比诸老杜。到底是陈氏把这首词的思想内容“看得颠倒”了,还是俞平伯先生看得“浅淡”了?我觉得似乎俞先生略失于偏。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兰陵王电视剧照

从周邦彦的人生轨迹和创作轨迹来看他少时博涉百家,胸有大志,受王安石学术思想影响较深,故尔支持新法。在太学期间上《汴都赋》歌颂新法,高度评价了熙宁变法的历史功绩。但由于变法的失败,他被逐出京城,任庐州教授,从而给他带来十年迫害之苦,也使他的词风趋于感慨苍凉。但他仍然坚定信念,未肯“俯仰取容”,甘愿“自触罢废”。后来高太后死新党重新执政,周邦彦也被召回京,他的心情得到暂时宽慰。但不久徽宗临朝,重用蔡京、高俅,群小专权,国事更见凋零,变法遂成旧梦,理想归于毁灭。这使他对政治改革彻底失望,他的词风也由感慨苍凉趋向孤寂绝望。他的这一人生轨迹与创作轨迹紧密相连,常在词中生发出杜甫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时事喟叹。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诗词抒情意境

由此看来,王国维以“词中老杜”四字概括周词是独具眼光的。综览古人对周词的评价,真正触及到周词内容实质的还要算南宋人王灼,他说:“前辈云‘《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戚氏》,柳所作也。柳词何敢知世间有《离骚》惟贺方回、周美成时时得之。”王灼看出周词于《离骚》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是切中周词实质的。就是把周词内容和他的人生际遇联系起来看,得出周词继绍《离骚》的思想底蕴其实,王国维对周词的认识也有其渐进深化的过程,他早期“不喜美成”,后来却认为“词中老杜”非美成莫属。他早期对周词颇不以为然,说过:“美成词多作态,故不是大家气象。”又说:“予于词,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而不喜花间。宋喜同叔、永叔、子瞻而不喜美成。”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李后主词风

这两段评价,来自王国维读周济《词辨》时的眉批,应属对美成词表象了解的时段看法,难免失之皮相。后来他写作《人间词话》,对词艺有了独到的认识和见解,提出了一系列极有学术思想的深刻见地,但对美成词仍然未作出中肯的评价,认为美成词“品格”不高,说:“词之雅正,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又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这时他对美成词虽然称之为第一流之作者,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误解。特别是对美成词的“创意之才”缺乏应有的认识。这主要是他没有把美成词和作者的生活道路相联系,孤立地就词论词所造成。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淑女

而王国维的《清真先生遗事》则全面研究了周邦彦的生平遭际、性格气质以及诗、词、文,并在此基础上终于得出与前截然相反的结论,说:“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又说:“先生之词,文字之外,须兼味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这时他对美成词的评价与早期判若两人。说明他对美成词认识的深化过程。明于此,就可以解决王国维对美成词评价的自相矛盾问题,也可说明读美成词不可浅尝辄止,更不可妄加评论,须得积累相当深厚的艺术鉴赏力和深厚的学养,更须对美成词和其生平遭际、性格气质联系起来一并考察,否则就不可能得出客观正确的评论来。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宋词唯美意境

如此看来,俞平伯先生批评陈廷焯“看得颠倒”了的话也就未必正确了,倒是俞先生自己的评价可能有了问题。美成词的沉郁风格,缘于他对国运时事的关注和对身世际遇的感叹。这两个因素,体现在他的词中原是可以推究得来的。如其《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是在初次罢废之后所作。词云:​

凤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宋词唯美意境

哲宗元祐八年(1093),美成任溧水县令时年三十九岁。词表现他沦为江南倦客、宦途逆旅的苦闷心情。上片对江南夏日美景分层叙写,感受细微,笔触亦极其细密妥溜。但于景物赞颂中却暗暗透露出空寂落寞的心境,以“凭栏久”三字转折,逗出“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的身世感叹,隐然以贬谪九江的江州司马白居易自况。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与美成此词之处境相类。下片则以“社燕”自比,社燕春去秋来,从大漠瀚海漂流来此,寄人屋檐修椽之下。联想自己瀚海飘零的身世际遇,自生一种无可言状的悲凉情绪。“莫思身外,长近樽前”二句则化用杜甫“莫思身外无穷事,且近樽前有限杯”的诗句,其所表现的对生命身世的无奈体验。但毕竟人在天涯,即近樽前,却徒生悲慨,纵有“急管繁弦

”却难以赏玩,又暗用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诗意,情感沉郁低回,不胜其悲。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社燕春去秋来

徽宗朝,他虽归朝为官,但却不肯取悦权贵,特别是感知蔡京、童贯之流狼狈为奸、祸国殃民的时候,更是独韵高标,不以笔墨文字跻身要路,保持着一种不肯谗谀取容的清高志趣。宋人楼钥曾谓其“虽归班于朝,坐视捷径,不一趋焉

。”也说明清真的这一高尚品格。他在《月下笛》词中一方面暗斥童蔡之流是“映宫墙、风叶乱飞”,另一方面感叹自己“品高调侧人未识”于是,在苦闷和孤独的煎熬下,顿生归隐渔樵的愿望在《一寸金》之下片云:“自叹劳生经年,何事京华信漂泊。念渚浦汀柳,空归闲梦,风轮雨楫,终辜前约。情景牵心眼。流连处,利名易薄。回头谢,冶叶昌条,便入渔钓乐。”表现了他决计离弃官场,归隐渔樵的意愿。这些哀婉凄凉的情绪,正是美成沉郁风格形成的思想基础。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归隐渔樵

唐圭璋先生在分析美成身世际遇及其创作时作过以下精辟的分析:“他自神宗朝以献赋称颂新法而擢升,元祐初又因旧党执政而外放庐州、溧水等地,至徽宗时三度赴京任大晟乐府提举,此时正当蔡京等奸佞大兴花石纲、造万岁山,残酷剥削百姓以供徽宗淫乐,政治腐败,民怨沸腾;当时大晟府晁端礼万俟咏等人曾‘以盛德大业及祥事迹,制词实谱’。(《碧鸡漫志》卷二)而周邦彦则集中无一颂圣贡谀之作。(《清真先生遗事》)……至于词作,除了在故乡年少冶游时写下应歌的小词,入京后活和思想都有所变化,特别是元祐以后由于政局变动而数度远宦,词作亦渐趋凄抑、深沉而多弦外之音。由此看来,周邦彦许多词作显得层次较高、较多,是由于社会环境、个人遭际和学而逐步形成的,主要是将宦途中无意俯仰取容因而流转羁泊的愁思委婉道出,其中不仅有个人身世的慨恨,也不乏对新法变质以后社会混乱动荡的忧虑,这是构成他沉郁顿挫词风的重要因素。”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宋词的词风意境

沉郁顿挫,虽言风格,但却是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沉郁”多就内容而言,“顿挫”则多就章法技巧而言。黄庭坚说晏小山词“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也是指其情感的抑扬造成章法的回环吞吐。陈廷焯说:“顿挫则有姿态”,又说:“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验之周词,此评甚当。例如《兰陵王柳》写道:“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上句以“京华倦客”自诩,在离开故国之前,登临眺望,有依恋难舍之意,但“谁识”二字,空际转换,顿生怀才不遇的牢骚,遂以“倦客”自嘲,情绪很是激越。可下句却忽然截住,由“长亭路

”三字转到另外一个话题上去了,“前后若不相蒙”了。这就是“顿挫”手法的运用。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宋词的词风意境

接下来本应顺着长亭折柳送别这个题意展开,但作者却不,他放下这一端,他要进入一种闲散忆旧的境界:“闲寻旧踪迹”,这又是一个“

顿挫”手法。接下来本欲寻旧,但却匆匆离席,登程远去。分别后,作者又倒折回来写相送之人。写她“凄恻,恨堆积”,但却又顿住,将一片浓情化入景物,“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这又是一次“顿挫”。整个词章法抑扬起伏,曲折致意。每“顿挫”一次,感情的急流就回旋一次;再激起新的波澜,又顿挫回旋一次,词断意连,藕断丝连,空中荡漾,韵味深厚。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特点就是沉郁顿挫

韵味深厚的意境

又如《苏幕遮》上片云:“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整个是纯景物描写,空际转换,流丽自如,屋内屋外,久雨乍晴,池塘荷叶露珠轻风,檐下鸟雀,欣跃相呼等等,逐次写来,不着一字情语,而久阴忽晴之后那种豁然开朗、享受明媚的愉悦之情流盈其间,词笔高妙,构思精巧。但下片换头由“故乡遥”三字领起,即进入思乡之苦闷。这是在上下片之间形成强烈鲜明的对照,以喜景衬悲情。表面看,前后断为二层;深入看,却是明断暗连。刘熙载在其《艺概》中说道:“空中荡漾,最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所说正是“顿挫”之法。周邦彦词笔老辣,技艺高超,最是深得其中三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