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谁之过

子不言父过 ,女不道母奸”,这是古代社会流传下来关于“孝道”的言论。今天的我们已经步入人类先进阶段,对这句古训该怎么看呢?

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忠孝”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品德,甚至受法律的强制执行与监督。很多人一听到这两个字就想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其实,如果我们去除这类极端的条条,在客观上也有不可忽略的社会历史意义。“忠”思想,在客观上促进了爱国和民族思想的传承。“忠”一方面是对皇帝的死心塌地,同时也是对故土和国家的热爱。古代的忠就是忠于皇帝,忠于国土,我们现在要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谁之过

\u0001

“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谁之过

\u0001

“孝”当然是指孝敬父母。这总体上来说尊敬父母是应该的,因为人是有感情思想的,应该懂得感恩,如果社会都不懂得感恩,那么那就不是人类社会了,就是史前一万年弱食强肉的原始社会。老人小孩没人扶养,而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这两个阶段,所以也就是每个人都活的艰难。所以幼有所托,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需要。谁说不需要,那么让他的儿女长大都不理他试试。

“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谁之过

\u0001

所以说孝是应该的,但是什么事物都有个度,不能过了这个度。新时代,就要有新思想。毛主席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人对传统思想做了很好的取舍——就是要遵循事物的客观性,实事求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事情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会因为你主观思想就消失,只有坦然面对,才能不断完善进步,变得越来越好。

父母犯的错也是错,也是要改的,否则害己害人。但是每个人对于承认错误的心态不一样,以及对指出他错误的不同身份的人反应也不一样。你爷爷奶奶可以说他骂他或打他,但是做儿女的有时候说一下都不行,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就是一个心态问题。这也是古代“孝”思想的不好的一面。古代认为,儿女一定要对父母好,包括一切,并且无条件的。

“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谁之过

\u0001

但是客观上这是不好的,作为父母应该改变思想,错的就是错的,错误就会带来麻烦。儿女提出来,不是对你不尊敬,不是对你不好,而恰恰是为了父母好,是真正的孝。儿女给父母指出错误,是想给父母避免错误带来的麻烦与损失。因为错误肯定会带来不良后果,不然哪里还叫错误。

其次,对于父母,他们需要在儿女面前有一分尊严,儿女对父母的错误,要注意以合适的方法,不能好心办坏事,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多一分耐心,少一分脾气。毕竟又是老人,又是自己父母,他们的心态可以理解。儿女在父母面前,小声一点,和气一点,也是应该。把道理好好说清楚,不要把孝敬父母与父母的错误挂钩。

如此,我相信父母与儿女相处一定会更加融洽、温馨。

“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谁之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