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樣才能把微距花草拍出光暈效果?

忠義視覺攝影


個人沒有微距鏡頭,只能用長焦拍些花草,也能拍出些光暈,談點體會。

一要逆光拍片,花草色彩鮮豔,立方體感強;

二要選擇好光的強弱或時段,只有光的強弱適當,拍片效果好;

三要點測光,這樣能精準曝光,片子清晰度高,質感好;

四要背景有些不太乾淨的水或有些樹等,為上虛作準備;

五要大格式保存文件,為後期作準備。

通過後期,作品會更美好。自己拍了些片,請欣賞指正!


韓清海


題主好,最近剛好拍攝了一張這類題材。

這類題材即使不是微距鏡頭也可以拍攝的。

主要要滿足兩點,

第一,光圈大的定焦鏡頭。

我這張用的是24 F1.4 GM,鏡頭光圈大,我們拍攝的時候可以得到很淺的景深,這樣背景的光斑就會很明顯了。

第二,最近對焦距離。

最近對焦距離是每個鏡頭特有的,選擇最近對焦距離近的鏡頭,可以拍出微距的感覺。

但是每個鏡頭都不同,買的時候要注意看。

例如24GM F1.4,最近會寫在鏡頭前面,例如圖中的0.24M/0.79FT,其中0.24M就是這個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了,大約24mm,小於這個距離就無法合焦。



滿足以上兩點,您就可以拍出漂亮的光暈了。

另外,推薦您一顆最近對焦距離非常牛的鏡頭,騰龍的28-75,28廣角端最近對焦距離是0.19m,簡直是微距神器。



跟容老師學攝影


把微距花草拍出光暈效果,我的體會是掌握5個重點環節:

1、選好與相機匹配的微距鏡頭,光暈是光源直接射入鏡頭產生的,鏡頭的性能很關鍵,我常用的是Nikon/尼康AF-S尼克爾105mm f/2.8G ED VR,尼康105微距定焦鏡頭和LAOWA老蛙 60mm F2.8 2:1倍超微距鏡頭。

2、選擇簡潔的背景拍攝,拍攝的時候可以通過合焦部分動植物的主體,對焦合成採用近距離拍攝,讓拍攝的主體更加突出。

3、模式轉盤調整到M模式,選擇手動模式進行拍攝,開大光圈,曝光模式置快門速度和光圈值匹配進行拍攝,有時快門速度可減1—2檔。

4、通過構圖配合太陽進行拍攝,選擇晴天早晨8~10點,下午5~6點拍攝。

5、相機對著陽光的方向逆光或側逆光拍攝,在正式拍攝之前,可以觀察到光斑大概效果,對焦正常,該對焦主題清晰,主要是大光圈和拍攝方向問題。附我平常拍攝的微距花草圖片,供攝友參考。











楓葉男人攝影\n


1、逆光拍攝有驚喜。

順光拍攝,沒什麼毛病,但出好片的概率,比逆光低一些。逆光拍攝,總是能拍到各種漂亮的照片,比如光暈、光等。那該怎麼怕呢:

(1)拍攝方向:都是逆光拍攝。

(2)拍光暈(炫光):用大光圈或者長焦距端拍攝,但背景要空曠一些,並沒有什麼遮擋。難點在逆光不好對焦,解決方法有兩個,一是對焦在明暗交界處,二是可以用手擋光,對焦後,擋光的手拿開。

(3)拍光斑:同樣要用大光圈,背景要找有縫隙的景物。比如林間的樹葉,地上的草叢等。光從縫隙中出現,可以形成光斑。找角度,不要讓大面積光進入鏡頭。對焦在主體花朵上拍攝即可。

2、輪廓透亮找縫隙。

逆光,還可以拍出輪廓光,或者透亮的葉片。怎麼拍呢?

(1)拍輪廓光,要找縫隙:找到有縫隙的景物。有毛茸茸的邊角最好。

(2)拍透亮,最好找縫隙:找到從縫隙照過來的光線,拍這種光線下的景物,主體透亮,背景也很暗。主體更突出。

(3)如果小植物線條單一,對角線構圖,可以讓照片更穩定,更漂亮。

3、成片虛實顯主體。

路邊的花朵,也有一大片,一大堆的時候。這種情況的小植物,拍攝出來,很容易表現平平。那該咋拍好看呢:

(1)同樣用大光圈,或者長焦距:拍攝前,讓一些花瓣,遮擋鏡頭,或者透過花草的縫隙,拍縫隙後面的花朵。這樣,就有了虛化的前景。照片主次更分明,看起來不那麼平常了。

(2)那拍攝時,沒有注意,那還有哪些修圖方法補救呢?

(3)我們可以在手機上,修出虛化,修出單色:用手機修圖軟件Snapseed,打開花朵照片。

(4)工具,鏡頭模糊。點擊左下角圖標,讓照片上出現同心圓。把圓心移動到想讓它保持清晰的花朵上。兩個手指,按住圓,拉伸或者收縮,可以調節圓的大小。

(5)手指在照片上,上下滑動,調節模糊強度。暈影是暗角,不喜歡暗角,就調成0。過渡,是調節兩個圓之間的模糊程度。

(6)把主體以外的花朵,調淡:之前為朋友們介紹過蒙版的方法。這次,為大家分享,畫筆怎麼用。工具,畫筆。選擇飽和度畫筆,把數值調為-5(塗哪,哪的飽和度就降低了。如果正數,塗哪,哪的飽和度就升高了)。對主體以外的花朵,塗抹。

(7)主體花朵清晰且鮮豔,陪體花朵虛化且暗淡,調整完畢,保存即可。

4、變角找線用微距。

除了用光、修圖、構圖技巧外,還有這幾個常用實用的技巧:

(1)變化拍攝角度:不要站著俯拍,攝影人蹲不下去,不要緊,要讓設備“蹲”下去,低一點,可以放到地上。這角度不常見,拍出來的照片因不常見而好看。

(2)注意景色中的“線條”:常見的線條有小河、小溪、路等“縱線”,以及遠處天地相接的“橫線”。讓鏡頭,順著“縱線”,同時,橫線不要歪,不要傾斜。

(3)還可以用微距,拍攝花草的小細節。單反有微距鏡頭,有的手機可以設置微距模式,找到你手機中,小花的圖標,就是微距了。不能設置的,也可以外接微距鏡頭。


雲之南端


1.這是目前色姐覺得最為靠譜的辦法:將手機對焦於手指之上,這時你可以看到,遠處的景物已經被模糊虛化了,然後迅速的移開你的手指,按下快門,就會得到一張失焦的圖片。

2.

快速逃脫法其實是在“欺騙”手機,通常的手機都是自動對焦,想直接拍攝失焦的圖片幾乎不可能。這個時候你就要想辦法給手機一個假象,讓它去鎖定前景對焦,然後移開前景,趁手機還沒反應過來,傻傻分不清對焦點的時候,按下快門。

3.快速逃脫大法要點:

1.將手機設置為“微距模式”,在微距模式下,景深更淺,背景虛化的效果更強,失焦也就越明顯。

2、 進行前景對焦的時候,光是一根手指的話,面積太小,湊太近不易對焦,這時可以將整個手掌作為對焦點,對焦會更為容易一些。除了手指,你也可以尋找其他易於移動的前景。

3、移開手指後,直接按快門鍵進行拍攝。千萬不要再觸及取景框,否則手機會重新對焦,分分鐘讓畫面再次清晰起來。

4、 手指逃脫的時候一定記得要迅速啊~不然手指會入鏡,就露餡了~

二、app後期法

01

手機與單反拍照不同的就是,可以迅速的利用app進行各種後期,達到各種效果。色姐也介紹過不少軟件,大家有沒有猜到哪一款可以用來製造失焦效果呢?吶吶,想不起也沒關係,色姐直接公佈答案好了——就是可以製作淺景深效果的afterfocus了。

應用名稱:AfterFocus

版本收費:iOS 5.0+ ¥6 /Android 2.2+免費

適應類型:手機、iPad、iPod touch 兼容。

將整個畫面都選擇為“背景”,點下一步進行製作就可以了。Afterfocus還可以選擇光暈的虛化形狀,下面這幅圖色姐選擇的是六邊形:








充足正能量


不知道大家對於我們周圍事物的細節感不感興趣,有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攝影裡面微距拍攝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拍攝模式。它真正可以體現出相機的清晰度和被拍攝事物最真實的一面。往往利用微距,我們可以把一些看上去平平凡凡的花花草草,乃至於各種生靈都拍的生動起來。這次我們的數碼攝影完全寶典就來好好談談用數碼相機進行微距攝影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學會用眼睛當鏡頭 當我們那起相機準備攝影的時候,千萬不要只是把取景器當作是觀察事物的工具,要學會把自己的眼睛訓練的有鏡頭的感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準確的把握住我們所要拍攝的東西。在進行微距拍攝之前,我們首先要學會的就是仔細、盡心的觀察各種各樣的事物,不要急於按下快門。

所謂的微距,說白了久是離得很近的去捕捉畫面,顯然,捕捉到的畫面一定是某一種物體的某一個細節。那麼,只要我們覺得有可以用近鏡頭表現的部分就不要放棄。其實尋找這樣的事物並不難,只要它身上的某一個部分具備某一種特點就沒有問題。這個特點可以是形狀、顏色、神情、狀態等等,所以說不僅花花草草可以用微距來表現,萬物都可以。

器材要求 1、相機或者鏡頭有微距功能。一般來講,數碼相機的鏡頭是不可以更換的,只有少數比較專業的數碼相機可以。那麼,對於不可以更換鏡頭的數碼相機來講就要求機身裡面具備微距拍攝功能,一般用英文字母micro和小花的圖形表示。對於可以更換鏡頭的數碼相機來講,一般要求所配的鏡頭本身具備微距拍攝的功能。

2、最好具備點側光模式或者中央重點側光。這是由於所要拍攝的對象的方位較小,需要準確的測光以便進行準確的曝光。

3、相機本身比較輕便或者配三腳架。由於在進行微距拍攝的時候最容易因為手動而使畫面變虛,所以為了確保畫面的清晰,最好選用輕便的數碼相機或者穩當的三腳架。

4、焦距和放大倍率。焦距的選擇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也是微距攝影最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焦距的選擇應該和放大倍率放在一起考慮:DSCN0087.JPG 花草、靜物:50-100mm左右比較合適,放大倍率1/8到1/4就可以; 昆蟲、小動物:100-200mm左右比較合適,放大倍率在1/4到1/2,1/1更好。 對於微距鏡頭來說,最重要的是實際工作距離的大小以及放大倍率。

5、光圈不一定要很大。不要認為光圈放大就會有很明顯的景深。在微距拍攝中,本身就會產生很鮮明的景深效果,就不一定需要大光圈了。

拍攝過程中的幾個重要細節 1、將變焦推到廣角端在進行拍攝。這是針對於不可以更換鏡頭的數碼相機來說的。和傳統相機必須用長焦端拍攝微距相反,數碼相機拍攝微距需要將變焦調節到廣角,然後選擇微距的拍攝模式,靠近物體進行拍攝。只有這樣才可以對較準確快捷。

2、注意拍攝時的光線。

我們來主要說說光位的用法: (1) 順光。也叫做“正面光”,指光線的投射方向和拍攝方向相同的光線。在這樣的光線下,被攝體受光均勻,景物沒有陰影,色彩飽和,能表現豐富的色彩效果。但景物缺乏明暗反差,沒有層次和立體感。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用這樣的光線,照片好像平鋪直敘,不生動。

(2) 逆光。也叫做背光,光線與拍攝方向相反,能勾勒出被攝物體的亮度輪廓,又稱輪廓光。逆光下的景物層次分明,線條突出,畫面生動,拍出的照片立體感和空間感強。因此,逆光最適合表現深色背景下的深色景物,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光線。 我們常常用它來捕捉剪影,效果不錯。

(3) 側光。是指光線投射方向與拍攝方向成大於0度小於90度角的光線,側光下的物體,明暗反差好,具有立體感,色彩還原好,影紋層次豐富,而其中又以45度的側光為最佳,因為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是一種最常用的光位。

(4) 頂光。是指光線來自被攝體的上方。頂光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於垂直面照度,缺乏中間層次,拍景物、人物顯得沒有生氣,是一種不夠理想的光線。但對於老頭兒、老農婦等特殊人物發黑的眼窩、突出的顴骨、刀刻的皺紋很有表現力。

(5) 低光。是指從地平面剛升起或將落下的太陽光線,主要來自早晨和黃昏。低光下拍出的景物十分生動,很有生氣,而且這種光線色溫低,呈暖紅色調,具有特殊的色彩效果,是一種較理想的光線。

(6) 散射光。也叫做假陰天光線,照度平均、光線柔和,光比小,色差小,在被攝體上沒有明顯的投影。這種光宜表現恬靜美好的生活、純情的少女和天真的兒童。

3、注意拍攝角度。首先,攝影方向是指照相機與被攝對象在照相機水平面上的相對位置,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前、後、左、右或者正面、背面、側面。當我們要開始拍照的時候,總是首先選擇攝影點,也就是選擇攝影方向。確定了方向之後再確定攝影的角度。攝影方向發生了變化,畫面的形象特點和意境也都會隨之改變。 正面拍攝: 正前方拍攝有利於表現對象的正面特徵,能把橫向線條充分的展現在畫面上。這種正面的拍攝容易顯得莊嚴、靜穆的氣氛以及物體的對稱結構。拍人像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徵和表情,有親切感。正面拍攝,由於被攝對象的橫向線條容易與取景框的水平邊框平行,同時如果主體畫面面積很大,則容易被主體橫線封鎖,使我們的視線沒有辦法縱深伸展。這樣的構圖會顯得呆板、缺少立體感和空間感。 背面拍攝: 背面拍攝是相機在被攝體的正後方。這種方向拍攝常常用於主體人物的畫面,可以將主體人物和背景融為一體。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體人物所關注的對象。背面拍攝不重視人物的表情,但是很注重人物的姿態來表現內心,主要是形象語言。 正側面拍攝 這指的是正左方或者正右方。這種方向適用於表現人物或主體有獨特地方的時候。一是有助於突出人物的正側面輪廓和線條。在拍攝主體人物之間感情交流的時候,可以將兩個人的舉動和神情生動的表現出來。 斜側方向拍攝 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後方、右後方。這種方向拍攝的特點在於使被攝體的橫向線條在畫面上變為斜線,使物體產生明顯的形體透視變化,同時可以擴大畫面的容量,使畫面生動活潑。 其次我們來說說拍攝的角度問題。它是照相機與被攝對象在照相機垂直平面上的相對位置。或者說在攝影方向、距離固定的情況下,照相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相對高度。由於相對高度的不同,便形成了平、仰、俯三種不同的拍攝角度。 平攝: 就是照相機和被攝體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進行拍攝。這個時候的被攝對象不容易變形,特別是平攝人物活動的場面,使人感到平等、親切。拍攝自然景物的時候,地平線的處理很重要。我們為了強調上下對稱,可以把地平線放在中間的位置。但是一般情況下,應該避免地平線平均分割畫面的情況,因為那樣做的話,遠景和近景將壓縮在中間一條線上,畫面平淡、呆板。 仰攝 這種情況時,照相機低於被攝對象向上拍攝。有利於突出被攝體高大的氣勢,能夠將樹這樣的向上生長的景物在畫面上充分的展開。利用貼近地面的仰攝還能夠用於誇張運動對象的騰空、跳躍等動作。仰拍人物的時候要注意的就是,臉部比較胖的人儘量不要這樣拍。 俯拍 就是照相機高於被攝體向下拍攝。這個角度就好像登高望遠一樣,眼下由近至遠的景物在畫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開來。有利於表現地平面上的景物層次、數量、位置等等,能夠給人一種遼闊、深遠的感受。

4、刻注意LCD裡面景深的變化。往往一個好的景深表現可以使得一張照片生動起來。而在我們按下快門之前的取景的時候,我們要時時刻刻注意LCD裡面所展現出來的畫面的景深變化,具體的選擇就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審美來確定了,無論不希望畫面的哪一個模糊都要考慮到為拍攝主體服務就可以了。

5、儘可能的使用三腳架。

6、可以選取多種拍攝主題。我們經常看到的微距攝影一般是表現花草蟲魚的,其實我們不妨試試看拍攝人物,微距攝影是適合一些事物的。

7、很好的選取焦點。在進行微距拍攝的時候最不能忽略的就是焦點的選擇,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最能夠表現事物特徵、最出彩的部分上。











單眼拍世界


1.在逆光、側逆光條件下拍攝,以花草為主體,背後強烈的光照會營造出輪廓光的效果;

2.使用二次曝光技巧,第1次曝光對準花草進行實焦拍攝,第2次曝光相同機位角度以虛焦拍攝,可以產生光暈效果。


蓮城攝影


逆光,讓光線照在鏡頭上就會出現光暈,也叫鬼影,大多數鏡頭,好的,在處理工藝上,都儘量減少光暈的出現,但是偶爾也有人追求這種光照的效果,很靈動。另外在PS裡,濾鏡有個鏡頭光暈效果,可以後期加上。

適當後期 當裁剪過後發現葉子的紋路出來了,在逆光下這種紋路感覺通透多了,脈絡和葉肉間的對比出來了,效果並不比百微拍的差。但是大光圈的劣勢出來了,有些地方虛化了。適當加了飽和度。 拍攝技巧小結: 拍攝裝備:索尼α350,鏡頭索尼135za,三腳架 參數:光圈優先 加權測光 1/60s F4.0 135.00 ISO200 曝光補償:0.7 1)在雜亂的樹葉中找到滿意的葉子需要花時間,最好選擇剛發芽不久的樹葉,這個時候葉子最嫩,色彩最養眼。但這個過程不宜太長,否則這個光線就不在了。 2)一定要從取景器裡面去觀察,根據自己的需要去構圖。當發現現有的測光不能準確還原被拍物體時,一定記得變換測光模式,知道你滿意為止。逆光拍攝的時候根據現場環境去選擇曝光補償,原則是被拍攝之物看起來既不亮也不暗。 3)當發現現有的拍攝角度不好拍時,一定要記得換個角度。 4)不拘於鏡頭的選擇,樹葉離你很遠,最好的選擇就是長焦,當沒有長焦的時候記得改變自己的拍攝距離,儘量靠近被拍攝的葉子。 5)後期處理時,不宜過分,儘量還原你當時所見到的景象,花草這些自然之物過分的ps會讓人覺得很假,以為你是後期合成的圖片而不是你拍攝的照片,尤其是你給別人看的時候。



依河望湖


華為p30pro作品











用戶93254358165


1、逆光或者測光時候,點測光微距對準物體,變換角度,尋求是否有光暈效果。

2、後期用軟件做出光暈效果,

我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是水果手機拍的,不加微距鏡頭,後期用snapseed處理

這樣圖手機直接拍的正方形的圖

這張做了,裁剪,銳度,對比度,自然飽和度等調節,不知道各位客官有什麼建議和想法嗎?請留言哦

下午剛拍的,做手機屏保了,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