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清末揭陽榕城三大商業家族人事拾零

位於榕城環城東路石鼓裡的林氏宗祠(祜記祠堂)、雙峰寺後的陳泰興古建群、榕湖路北側的甲東里,已經先後被公佈為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勾勒這幾處文物保護單位的若干有影響的人事,有助於對這些文物歷史內涵的瞭解,從而倍加珍惜,用心呵護與守望。


清末揭陽榕城三大商業家族人事拾零

  ▲甲東里

  陳泰興名人輩出

  陳泰興是分佈於雙峰寺後蓮花心河兩側的建築組群,包含若干格局的各類單體建築,是清嘉慶以後陸續建成的。

  創始人陳秋啟,字振文,家族稱他為“發財公”。秋啟出身於一個貧寒家庭,依靠他的刻苦與聰慧,而至“積資鉅萬”。成為道鹹時期榕城首富。富了的他“性好施予”,縣城的許多公共建築如文昌祠、奎光閣等都經由他的倡建,潮州湘子橋、本縣漁湖橋的重修,他也都捐出巨金。道光十三年(1833)揭陽遭遇大旱造成的饑荒,他帶頭組織糧食平糶與設廠施粥,救活饑民無數。疊受各級官府嘉獎。

  陳瑞芝,號紫巖,是陳秋啟六個兒子中的一人。捐官郎中銜,分發廣西,咸豐三年署梧州知府。時逢太平軍起義爆發,潯州“艇匪鴟張”之際,梧州城受困日久,糧盡援絕,城民竟以捕鼠剝樹為食。其間,陳瑞芝曾遣兒子返鄉運送自家糧食往援。他捨生忘死,身先士卒,任上保障了府城的不淪陷,後於歸鄉途中,病死桂林。地方誌為他立傳,中有“蒞梧七年,重士愛民,時有神君”之譽的評價。他的兄弟陳一銘,也在江蘇打擊太平軍中屢立戰功,累至總兵官銜的簡任。

  瑞芝的兒子陳登仕,也參與了保衛梧州的戰鬥,尤其是在府城一度失守的危急中,他“招集亡勇”駐紮城外東安墟,又親赴廣東請援。後來會同提督昆壽帶兵三面夾擊梧州,歷一個多月艱苦拼搏,終於重新奪回府城。他的三子陳登榜(號三升)隨父梧州,也曾“獨領孤軍剿捕‘艇匪’”,受到廣西巡撫勞崇光奏請賞戴藍翎的獎勵。登榜風流倜儻,雅好詩酒,與丁日昌友善,對丁日昌的成長,大有幫助。後人輯其遺著為《鴻雪軒詩》,中多豪邁瀟灑之作。

清末揭陽榕城三大商業家族人事拾零

  ▲陳泰興

  林祜記營商濟世

  如同陳泰興是以姓氏冠以商號以稱呼一個家族一樣,林祜記也是以林氏加上其商號而成的一個家族的代稱。

  這個商號的創始人林明剛是揭陽縣霖田都玉湖村(今屬揭西東園)人,道光間以經營蔗糖之業移居榕城。隨著業務的擴大,祜記的商號也由榕城而擴展至蘇州與上海,是繼陳泰興之後榕城的又一鉅富。作為傳人,林明剛的兒子林炳一度成為上海商界風雲人物。他也是東環城路林氏宗祠(祜記祠堂)的建設者。因為生前曾捐得通奉大夫一銜,故祠堂後面的住宅,即名作“通奉第”。

  林成海是祜記的第二代傳人。他從小跟著祖父來到榕城,長大也從事商業並大有建樹,把祜記事業發展至中興階段。成海“負豪氣,明算學”,也尊履明德,善治家,樂行善。至其當家時,家屬已達二百餘口,堅持不分爨,和衷共濟,各事所業,論者稱其有著“張公藝遺風”。同治三、四年,揭陽連遭水災,造成大飢。成海接連以自家商船,從江浙、臺灣購回大米回鄉散賑,後來還在自家門前設廠施粥,全活不少。受到當時知縣吳保瀚贈送“樂善好施”牌匾的嘉獎。潮州總兵方耀來辦積案,仰其公正廉明而精於算學,舉為董事局董事。成海任勞任怨,盡心盡職,大受稱讚。這個階段,他還建議設立助學性質的“文生印金”,又帶頭捐資創建榕江試舍。凡地方善舉,莫不主動、積極參加。光緒初,在揭養病的福建巡撫丁日昌見其明敏有為,遂向宰相李鴻章薦其出使外洋。可惜任命文書尚未到達,林成海就因病在家逝世了。

  成海有一後人林長暉,以監生而為福建試用巡檢。愛好詩歌創作,“遊歷都門,驅馳吳會,寄身東粵,羈跡南閩,或花月流連,感關山跋涉,莫不步旗亭之畫壁,彈短鋏以酣歌,積之累年,編成一卷”,以祜記祠堂前的書齋繞綠書莊為名。一時名家若周子元、林鳳翔、林兆南、李星輝、曾述經、丁惠衡輩,紛紛為之作序題辭,也成就了近代文壇一大盛事。

清末揭陽榕城三大商業家族人事拾零

  ▲祜記祠堂

  甲東里善人接踵

  甲東里在泗水村後,是一個以祠堂為核心,三壁連加雙包巷與後包的大型圍厝,已被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縣誌記載,甲東里是揭陽名賢郭之奇八世孫郭升裕創建的,是同治時物。

  郭升裕號竹溪,少怙,得叔祖廣德的關照長大成人。因為家貧,遂舍儒業從事生意。由於他堅持以誠信為經營之本,深得客戶好感和信賴,很快就成為遠近知名的商人。貧寒出身的他具有行善憐貧之心。加上自己有著因貧失學之痛,對於興學育人一直十分重視。建設甲東里時,除了在正中建立“忠節家廟”,置祭田以供祀事外,還在家廟的後方建設書塾,購書田以助後輩就讀。曾以“讀書為善,勉紹家聲”勸誡後代,成為重要家訓。至於縣城內外的文教、交通、優恤場所設施如學宮、書院、會館、街亭、津樑的建設與修葺,莫不出錢出力。至於善堂、育嬰堂的建設與資金支持,也從不吝嗇,力所能為者從無拒絕。

  郭升裕的兒子郭紹唐,附貢生,由刑部主事起家,四品銜。福建補用知府,歷署龍巖直隸州、龍溪、漳浦等縣知縣。對於家鄉的建設與慈善事業,也一向積極參與。在籍時,剛好碰到丁日昌在籌辦“晉賑”捐輸,二話沒說,首捐鉅款作為倡導。後來,他受到指派押解賑款十萬往天津,循例可得“羨餘”千兩銀子。他和父親商量後,悉數上繳國庫。宰相李鴻章深受感動,以“忠信廉潔”嘉許之,成為甲東里郭氏的又一家訓。後以貢獻巨大而獲封“通奉大夫”,其父升裕受封如是。這就是甲東里“忠節家廟”兩側“通奉第”“大夫第”的由來。

  清末揭陽三大商業家族的舊宅都有幸遺存下來,可以見證特定時期本地商家的繁盛,而其歷史故事,也為這些傳統建築增加了人文色彩。從而提高了這些文保單位的記憶、欣賞和研究、利用的價值。這正是陳泰興、祜記祠堂和甲東里的珍貴之處,為許多普通的傳統建築所不能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