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自曝性格吃虧,回不去舞臺,他卻在這方面收穫更多

他是春晚舞臺上本山大叔的黃金配角、他是幾分鐘就讓人記住的火車劫匪、他是家喻戶曉的喜劇演員、卻常常憑藉在小成本文藝影片中出演悲劇小人物獲得國際大獎,他就是範偉。

自曝性格吃虧,回不去舞臺,他卻在這方面收穫更多

1962年,範偉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親是工會幹事,母親是商店售貨員。範偉說:“我們家,是苞米麵的肚子,料子的褲子。”什麼意思呢?毛料的褲子,指的是一家人穿得挺體面,苞米麵就是玉米麵、粗糧的一種。指的是好看都擺在面子上,肚子裡是裝著粗麵窩窩頭的窮苦人家。

範偉在採訪中這樣描述:一到冬天,家裡沒別的菜,缸裡醃的都是白菜、蘿蔔和土豆。吃燉白菜實在吃得煩了,就問父親:“今天能不能不吃燉白菜。”父親回答說:“好,那今天咱麼吃燉蘿蔔。”這就是範偉對幼年生活的記憶。

範偉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他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當時,一家人生活雖然拮据,但由於父母都愛好文藝,所以特別重視發展範偉文藝特長方面的培養。

自曝性格吃虧,回不去舞臺,他卻在這方面收穫更多

範偉和哥哥、姐姐

當年的瀋陽二十六中學,是所舞蹈特長學校,校文藝隊的舞蹈老師來自前進歌舞團,範偉的父母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找人託關係,把範偉送進二十六中。沒想到經過一段日子的基本功培訓,老師發現範偉跳舞、唱歌都不行,唯獨會講故事。老師就給範偉出主意說,你講故事挺生動的,或許可以嘗試表演。而當時相聲在東北挺紅火的,於是範偉就又被父母送去學相聲,師從瀋陽曲藝團的名師陳連仲。

自曝性格吃虧,回不去舞臺,他卻在這方面收穫更多

範偉、楊寶玲夫婦和師父陳連仲合影

相聲對範偉最大的幫助是把他的普通話練得很好,這也為範偉之後的臺詞功夫打下紮實基礎。還讓範偉順利考進了湖北曲藝團,那是在1978年。

得知兒子考上湖北曲藝團,範偉父母早早就給範偉辦好了中學退學手續,可是孩子這邊已經退學,曲藝團那邊的入職通知卻遲遲沒來,這讓範偉陷入沒地兒上學的尷尬境地,16歲的範偉只能到離瀋陽200裡的錦西縣曲藝團當相聲演員。

1978年,在那個年代,一個縣級的藝術團體是相當基層的。錦西縣曲藝團服務當地居民的主要文藝表演形式只有一種民間戲曲,範偉苦學的相聲到了這裡完全沒有用武之地。沒辦法,他也只能拉著雲手在大戲裡做些跑龍套的雜活,也是在這段經歷裡,他學到了一點戲曲的功底。

在辛苦的基層曲藝團呆了整整5年,直到1983年,21歲的範偉終於考入鐵嶺市民間藝術團,換句話說,在學習相聲的第5個年頭,範偉才真正意義上的,開始相聲表演。

接下去,在學習相聲的第15年,範偉拿到了他的第一個獎項,那是在1993年,由範偉自己創作並參演的相聲《要賬》,在合肥相聲節獲得表演一等獎,創作二等獎的榮譽,範偉在自己的相聲表演之路上漸漸打開了局面。

自曝性格吃虧,回不去舞臺,他卻在這方面收穫更多

範偉和師父陳連仲表演相聲《要賬》

範偉常說:”我生活中不是特別幽默逗樂,靈活的人。相反我是個很認真的人,真的,甚至很多時候是認真到了笨的那個程度。”

關於這點,他的朋友,編劇宮凱波是這樣說的:“範偉是一個很平民化的小人物,他總帶給人很質樸的感受,這種氣質跟他戲中的這類角色很容易對接。範偉擅長也喜歡塑造小人物,他也就是這麼個誠懇的人,這與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

1995年,範偉第一次上春晚,和趙本山同臺表演小品《牛大叔提幹》。他在一次春晚後期採訪中這樣說道:“我們家幾年來都是這樣的,年三十晚上,8點之前把一切準備好,就等著春節晚會,一家人聚精會神看完晚會,然後出去放鞭炮,完了回來吃餃子。而我的老母親,她看了那麼些年春晚,最大的心願就是身為演員的兒子,什麼時候也能登上春晚的舞臺,今晚,我做到了。”

但也許不太有人知道的是,範偉的母親在範偉登上春晚舞臺時已處於病情晚期,老人家在女兒的攙扶下,坐在病床上看完兒子的演出,兩個月後就去世了。

2005年2月23日,小品《功夫》是範偉最後一次出現在小品表演的舞臺上。對此範偉回應道:做演員得保留些神秘感,保留點新鮮勁。千萬別讓觀眾煩你了,一旦觀眾煩你了,就好像身體傷了元氣一樣,想往回找補,可不那麼容易。還不如趁著大家還沒太煩的時候,咱轉轉向。

範偉的選擇當然是明智的。這樣一個表演如此生動,演什麼都能被大家記住,演完後還能引人萬般感慨的難得的好演員,如果只是一直做春晚舞臺上的配角,難道不是一種浪費和身為演員的悲哀嗎?

自曝性格吃虧,回不去舞臺,他卻在這方面收穫更多

部分範偉與趙本山合作的春晚小品

範偉一定是真心熱愛表演的。他不願在雷同的角色上耗費時間,不管曾塑造得有多成功。

2009年,趙本山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到場的記者問他《鄉村愛情3》裡王木生這個角色怎麼沒了呢?趙本山回答,這可不能怪我,範偉我打電話請過了,但他不太想再繼續演相同的人物了。

2部《劉老根》、3部《馬大帥》,正如同範偉與趙本山合作了20部小品後,為不惹觀眾心煩,走下春晚舞臺,那些他曾經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一旦成功,對範偉而言,大概就失去了繼續出演的意義。

自曝性格吃虧,回不去舞臺,他卻在這方面收穫更多

範偉塑造的經典人物:藥匣子、範德彪和王木生

範偉一定是真心熱愛表演的。不然不會在名望最高的時候,換方向去接拍又辛苦又不掙錢,條件還差的小成本電影。

不少人看不懂範偉,一個演員,趁名氣還在的時候,抓緊時機掙點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可範偉這麼大好的時機握在手裡,怎麼就浪費在那麼多小成本的電影上呢?

鯊君認為,範偉愛演小成本電影的原因有二。

第一,在大部分商業電影中,表演差不多就行、製作差不多就行、整個大環境差不多就行的情況下,範偉的認真總顯得不合時宜,很多時候甚至是給人添麻煩,又加上他本人不喝酒、不逗樂、不擅長應酬的個性,範偉可能在與商業片大導們合作的過程中會很辛苦。

第二,像我們之前提到的,範偉本身就是個很平民化的小人物,他的性格讓他很自然地就會被與他相同氣質的人物所吸引,他是出於本能地喜愛塑造小成本電影裡質樸真實又性格各異的小人物。

比如,2004年範偉出演《看車人的七月》,一箇中年男人渴望有個家,歷經各種質疑、反對,好不容易到了籌備婚禮的時候,伴侶的前夫忽然從監獄裡出來,反悔了當初的離婚協議,這件事徹底擊垮了這個中年男人的神經底線,讓他歇斯底里地爆發了。範偉飾演的看車人杜宏軍就是這樣的小人物。

自曝性格吃虧,回不去舞臺,他卻在這方面收穫更多

範偉在《看車人的七月》飾演杜宏軍

再比如,2008年的《耳朵大有福》裡,範偉飾演55歲的退休工人王抗美。退休後的王抗美面臨著接下去的日子該怎樣過的困惑。老婆生病住院;女兒為女婿的婚外情,兩口子正鬧得不可開交;兒子完全不顧家;弟弟弟媳又因為嗜賭,對年邁的老父親無暇照顧。王抗美尋求再就業的出路,卻處處碰壁。王抗美也是個很典型的,被無奈壓垮的小人物形象。

自曝性格吃虧,回不去舞臺,他卻在這方面收穫更多

信奉有付出就有回報,但在生活中卻屢屢受挫的王抗美

範偉塑造的小人物還有:2006年《芳香之旅》裡,娶了年青女售票員,大她幾十歲的老崔;2011年,《追蹤孔令學》裡被學生男朋友搞得方陣大亂的語文老師孔令學,和2016年《不成問題的問題》裡樹華農場裡,總是左右逢源的農場主任丁務源......

範偉一定是真心熱愛表演的,這還體現在無論電影受眾多少,他也堅持飾演各類型小人物的決心裡。

現實中,甭管範偉是拿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也好、開羅國際電影節特別表演獎也好、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也好、臺灣金馬最佳男主角獎也好......。在他參加《耳朵大有福》的電影首映式時,看見百十來人的小廳,只有寥寥無幾的幾十位觀眾,範偉的心裡是涼的。畢竟場合確實太小,觀眾實在太少。

但是,你卻不能說範偉是不快樂的。因為在他的世界裡,再多的名利,再多的矚目,也許都比不上能暢快淋漓地演一場好戲來得幸福。

自曝性格吃虧,回不去舞臺,他卻在這方面收穫更多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請關注“電影鯊”

自曝性格吃虧,回不去舞臺,他卻在這方面收穫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