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與航天器上的撮影器材相比,所有的設備都會是垃圾,對此你怎麼看?

好大一條魚1589591922


“與航天器上的撮影器材相比,所有的設備都會是垃圾”這句話算是說對了一半吧。

對於絕大部分消費者可以買到的攝影設備而言,如果要跟能夠上天的攝影器材相比,那真的從價格上來說就是垃圾。

比如說尼康舉辦了一個攝影器材展,展示了尼康為美國的NASA訂製的攝影器材,比如說下圖就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尼康生產的在太空中使用的Photomic FTN相機,這個相機可以在太空中使用,並且注意到這個相機的體積變得更大,讓宇航員穿著太空服也可以操控。

而下面這張圖是尼康給NASA專門改造的D5相機,看到外面的這層白布嗎?你以為這只是普通的帆布或者什麼布?不是的,這是跟宇航服類似的材料做成的,為了讓D5可以在極低溫的環境中使用,至於說價格嘛,20000美元,14萬人民幣——對的,你花十四萬只能買個太空相機的包裝袋。

但是,這些相機只是改進了之後使之更加容易在太空中使用,本身對於攝影的效果沒有多大的改進。

上面這些器材雖然貴,但是基本的光學結構、成像系統跟普通消費者能夠買到的沒有太大的差別,錢都花在改造攝影器材、使之能夠對抗太空輻射和低溫上了,所以從功能和成像效果上,還遠遠沒有到達把普通攝影器材秒成渣的地步。

相反,有些民用的定製相機和鏡頭,光學素質上會遠遠超過上面這些“太空相機”,比如說下圖中卡塔爾王子定製的徠卡APO-Telyt-R 1:5.6/1600mm鏡頭,價格為1256萬人民幣,當然,這位王子還專門定製了一輛豪車來運輸該鏡頭,這樣一比,20000美元的相機包裝袋也不那麼貴了。

當然了,真正的大殺器不是宇航員手持的攝影器材,而是安裝在衛星上的那些“攝影器材”。

真正的攝影器材,可不是宇航員手裡面的拿著的那些相機,那些小相機在巨大的太空投入看來,再貴的價格都只是九牛一毛。真正的光學技術、成像技術的巔峰,應該是那些太空望遠鏡和對地偵察衛星。

比如說著名的美國“鎖眼kh衛星”,50年前就可以從太空中拍到地面上0.6米大小的物體,分辨率驚人,而現在最新技術造出來的間諜衛星不知道分辨率有多驚人,比如說2018年1月美國發射的一顆代號“祖瑪”的軍用衛星,外界估計這是一顆偵察衛星,具體的參數不知道,但是價格是10億美元級別的——所以即便是卡塔爾王子的1200萬定製鏡頭跟這顆衛星相比,那真的就是垃圾。

別急,還有更厲害的,比如說著名的“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繼任者——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就是一個造價已經逼近100億美元的超級大工程【如下圖所示】,將是未來空間探測的主力,可以探索宇宙最深處的地方。

從下面這個圖片我們就可以看到詹姆斯韋伯望遠鏡跟原先的哈勃望遠鏡鏡片的大小對比,是不是相比之下,龐大的中東王子定製鏡頭就是個小不點?再下面這張圖就是不同時期空間望遠鏡的探測分別率和範圍。

而跟這些大傢伙比起來,普通的攝影器材是垃圾可能過了【畢竟王子的鏡頭是1200萬買的】,但是無論是分辨率、圖像處理能力、造價、精確度,兩個東西都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所以科研這東西真的是太花錢了,中東王子也支持不了呀!


SilentTurbine


說這種話的人估計也沒有腦子,你讓航天器材上的相機拍個微距試試?價格和定位不一樣怎麼用來比較呢?有錢的人這麼多為什麼沒人買個航天級哦器材帶在身上呢?連拍速度比得過單反或者無反嘛?便攜比得過嗎?真的說成像質量比得過嗎


富貴呱呱蛙


我覺得不能這樣比較,他們的用途相似,但是截然不同的,不能同等對比。比如:軍用三防筆記本和配置最高的筆記本比怎麼比?比配置?比內存?顯卡?比輕便?軍用三防最大的優勢可不是這些


鐵人


術業有專攻!

那跟集成電路里曝光用的ASML EUV相比,航天用的也就一般了。


carpediem77148689


我覺得不一定吧,各有所長啊。


Relieved1998


各有缺點和優點


人生短短數十載


作用與目的!就跟車一樣F1跟埃爾法肯定不能說誰垃圾誰牛!


當不了馬雲當浮雲


器材好與壞,看自己怎麼用而已。


圊朙


都沒人看見,標題打錯字了麼?


神盾局亞洲局長


攝影不是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