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講好“詩和遠方”故事!看梅州大埔如何書寫文旅融合發展新篇

講好“詩和遠方”故事 書寫文旅融合發展新篇

梅州大埔縣致力“在文化建設上爭先”,做特做強文化旅遊產業,去年1—11月旅遊經濟收入41億元

徜徉在梅州首箇中國曆史文化名鎮百侯著名的“三十六巷”,鵝卵石鋪就的巷道通向一座座庭院深深的古民居,既古樸大方又充滿異域風情,令人如痴如醉,各地遊客紛紛慕名而來。

百侯名鎮旅遊區是大埔縣文旅融合的一個新標杆。

近年來,為打造梅州康養文旅之星、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生態縣,大埔縣圍繞“456”工作部署,精心實施文旅興縣發展思路,用心用功用情“在文化建設上爭先”,做好“紅色、綠色、古色”三篇文章,提升“文化+旅遊”競爭力,做特做強文化旅遊產業,培育文旅融合產業新業態,“詩和遠方”的故事逐漸“火”起來,文旅融合發展成果初顯。

據統計,去年1月至11月,大埔縣累計接待遊客704萬人次,同比增長9.3%;旅遊經濟收入41億元,同比增長10.9%。

“目前,文化旅遊產業已成為大埔經濟新的增長點,以成功創建‘世界長壽鄉’為機遇,大埔將進一步深化全域旅遊的理念,推動旅遊產業向深度和廣度空間拓展,努力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縣和‘康養勝地’旅遊品牌示範區。”大埔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偉平說。

一縣六國保

致力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打造文旅融合精品線路

遠觀白牆黑瓦,清淡素雅,近看雕龍畫鳳,工藝精湛,這是位於梅州市大埔縣百侯古鎮內的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築——肇慶堂,距今已有百年。它猶如舊時鄉村中清高儒雅的老書生,黑瓦白牆中透出的清淡雅緻是它的外在氣質,而屋內精美的雕刻繪畫是它廣博的知識和深邃的內涵。

讲好“诗和远方”故事!看梅州大埔如何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

“眼前的這座肇慶堂,建於民國六年,當時出資建設的金額相當於現在的1億多元人民幣。”在百年古民居肇慶堂前,隨著導遊介紹,遊客們被眼前這座中西合璧的建築所震撼。整座建築雕樑畫棟,屋頂屋簷、建築外牆以細粒瓷片和黏土塑成多種色澤豔麗的花草魚鳥,五彩繽紛,活靈活現。樓中還有體現精湛雕刻藝術的木雕屏風,木刻中鑲嵌著從意大利進口的五彩斑斕的玻璃,可謂珠聯璧合,世間罕見。

“不僅是肇慶堂,目前,大埔境內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厚客家風格的古民居建築頗多,堪稱‘客家建築大觀園’。”大埔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丁明昌說。

去年10月16日,大埔縣文保事業迎來了重大喜事,大埔肇慶堂、花萼樓、泰安樓、光祿第、三河中山紀念堂5處被評選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此次國家文物局評審中,廣東省共32處,梅州市共有6處入選。截至目前,梅州市11處國保中,大埔縣就佔了6處。

根據“生態立縣、實業富縣、文旅興縣”發展思路,聚焦“六項爭先”。近年來,大埔縣把“文化建設爭先”擺在了突出位置,力求建立一套規範化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制和運行機制,按照“搶救第一,保護為主,傳承發展,合理利用”的原則,近年來不斷出實招,求實效,努力推動大埔縣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上新臺階。

“經過這幾年的積極申報,目前,全縣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其中國家級6處、省級16處、市級16處、縣級75處;縣級特色民居(古民居)302處;全縣重點革命文化舊址29處,紅色革命舊址文保單位11處。”丁明昌說,從數據上就可以說明,大埔是廣東省內文化底蘊最為深厚的縣之一,文物大縣名副其實。

讲好“诗和远方”故事!看梅州大埔如何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

圍繞“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近年來,大埔一直在探索文化事業和旅遊產業的高度融合發展之路,如何利用好這些金字招牌,講好“詩和遠方”的故事,大埔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埔將充分發揮泰安樓等6處國保單位的效應,整合資源,活化利用,打造文旅融合精品線路,不斷拓寬產業鏈外延。

“今年,我們要做好大埔縣博物館申報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工作,同時加強與中山大學溝通聯繫,以鄒魯故居椿森第為核心區,突出文化教育主題,對茶陽鎮進行整體規劃打造,激活茶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生機、活力,發揮首任駐日公使何如璋名人效應,修繕人境廬建築群,納入縣城文旅線路進行整體規劃打造,擴大城區旅遊線路版圖。”大埔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偉平說。

好戲上央視

講好講活大埔好故事 豐富文旅融合內涵

“求生息,少年離家別親祖,存鄉愁,兢兢業業苦打拼,怎敢忘,老嚴慈諄諄教誨……”去年國慶期間,梅州大埔縣現代廣東漢劇小戲《客家之子·田家炳》選段登上央視戲曲頻道,讓人耳目一新。這是去年大埔廣東漢劇屢獲佳績、大埔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生動寫照。

2019年以來,大埔縣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線,推出一批反映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社會生活新變化的現實題材精品力作,推動群文創作再創佳績。

讲好“诗和远方”故事!看梅州大埔如何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

“大埔廣東漢劇《客家之子·田家炳》《梅州愚公·張維山》國慶期間登上央視,向全國人民展示‘南國牡丹’魅力、《客家之子·田家炳》獲優秀劇目金獎,也是大埔廣東漢劇首次在國家級戲劇大展上斬獲金獎、廣東漢劇小戲《羅成叫關》榮獲‘受到觀眾好評’榮譽證書……”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主任鄭永華說,通過創排客家題材和現代題材劇目,豐富劇目庫存量,講好梅州故事,傳承客家文化,大埔廣東漢劇實現好戲連臺。

此外,通過不斷挖掘大埔文化寶庫資源潛力,大埔縣協助攝製了大型文獻紀錄片《從三河壩到井岡山》,協助創排了民族歌劇《血色三河》,繼續跟進電視劇《絕密使命》和4K紀錄電影《紅色交通線》的攝製工作,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埔縣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斷實現新突破,文化隊伍逐年發展壯大,文化活動內容日趨豐富,文化活動方式不斷創新,文化惠民進基層活動深入人心,文化事業各領域百花競放、碩果累累,極大豐富了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好看,希望多舉辦這些節目……”週六的大埔翰林劇場人聲鼎沸,自2015年推出“週六文藝晚會”以來,漢劇、漢樂等節目吸引了很多鐵桿漢劇迷前來觀看。

近年來,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深入群眾開展“週六文藝晚會”“送戲下鄉”等活動,把廣東漢劇等優秀傳統文化帶到鄉村,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此外,由於漢劇在大埔各鄉鎮為群眾喜聞樂見,在普遍參與基礎上已形成具有一定數量的群眾藝術隊伍。

在去年的“中州古韻頌盛世·南國牡丹吐芬芳”大埔縣廣東漢樂漢曲比賽中,大埔縣各鄉鎮代表隊中便出現了很多學生的身影。“得益於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把戲曲‘搬’進校園培訓班,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各個校園培訓的學生人數達到數千人。”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副主任陳秋紅說,通過近些年的保護傳承發展,如今,廣東漢劇已成為大埔一張響噹噹的名片,當地越來越多群眾和學生認識、喜歡上廣東漢劇。

據統計,近年來,大埔縣共投入4億多元,興建了“一中心、三館、六園、六場”等文化設施,統籌推進“十二大文化工程”建設。通過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續廣泛開展服務群眾的文藝活動,堅持做好“三館一中心”免費開放工作,每年接待市民遊客100多萬人次,為廣大群眾提供了健康、良好的文化服務。

打造示範區

做好“紅色、綠色、古色”三篇文章 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走進西河鎮北塘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南宋古村·藝術北塘”的標識字,寥寥數字道盡了歷史與當下。千年歲月的痕跡,在北塘村隨處可尋:700多年的受祜堂、400多年的紹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200多年的謙受堂、建於清光緒末年的輔德堂,還有700年“高齡”的古樹、數百年的古井、古廟宇等。

在去年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中,北塘作為梅州市唯一入圍村成功上榜。這座千年古村落的崛起,不得不提及大埔縣北塘美術館。

讲好“诗和远方”故事!看梅州大埔如何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

通過藝術活化鄉村,北塘美術館讓北塘村活絡起來。美術館不僅吸引了大批前來採風寫生的藝術家,也帶動了前來觀光旅遊的遊客,與北塘美術館一體的美客美廬藝術民宿還成為網紅打卡地。

“農耕牆繪、修葺重煥生機的古民居充滿藝術與詩意,與我想象中的鄉村很不一樣,現在我都不想離開了。”慕名而來參觀的遊客尤女士說。

“大埔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文化旅遊資源,像北塘村這樣的還有不少。”丁明昌說,圍繞“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大埔縣正認真做好“紅色、綠色、古色”三篇文章,紮實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努力爭創省級全域旅遊示範縣。

目前,大埔縣策劃並推薦了3條廣東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分別是大埔紅色鄉村體驗遊線路、大埔古鎮生態體驗遊線路和大埔生態鄉村遊線路,旨在促推文物資源變旅遊景點、名人故居變文化窗口、工藝非遺變精品業態、居民建築變創客民宿、地方民俗變旅遊節慶,打造研學旅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尋味大埔等旅遊精品線路,打造全域旅遊無界限。

梧高鳳自棲,花香蝶自來。因看中了梅州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大埔縣深厚的文化底蘊,禾肚裡品牌團隊於去年進駐西河鎮,利用閒置古屋打造禾肚裡“民宿+景區”漳北公學田園綜合體。“目前這座極具南洋風格的民宿吸引了各地遊客慕名而來,去年國慶期間出現了一房難求的現象。”禾肚裡民宿負責人李健彪說。

讲好“诗和远方”故事!看梅州大埔如何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

此外,紅色遊也成為大埔縣旅遊的熱點遊之一,去年國慶節期間三河壩紀念園每天遊客如織,紅色文化遊成為大埔縣旅遊經濟的一個新經濟增長點。

“去年是大埔文旅融合的開局之年,文旅融合發展取得可喜成績,世界長壽鄉、最美中國旅遊縣、文旅融合特色創新示範區等金字招牌紛至沓來。”丁明昌說,接下來大埔將以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縣為目標,主動融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抓好瑞山生態旅遊康養休閒基地、韓江(高陂)水利風景區等項目建設,打造大灣區“最佳體驗場”。

此外,大埔縣還將全域旅遊發展與特色小(城)鎮相融合,加快建設三河紅色小城鎮、高陂青花瓷小鎮、百侯歷史文化小城鎮,打造新的龍頭景區景點,串珠成鏈,打造“眾星捧月”的旅遊格局,並與“農業+”相融合,打造農旅融合綜合體,創建“康養勝地”旅遊品牌示範區,積極開發旅遊新業態產品,推進全域旅遊加快發展。

數說

大埔縣2019年文旅融合成績單

◎2019年1—11月全縣累計接待遊客704萬人次,同比增長9.3%;旅遊經濟收入41億元,同比增長10.9%。

◎大埔縣成為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的世界第八個“世界長壽鄉”。

◎由國際旅遊聯合會和中旅風景主辦的“2019文旅融合發展大會”中,大埔榮膺“最美中國旅遊縣”稱號。

◎2019中國城市大會上,大埔獲評“中國文旅融合特色創新示範區”榮譽稱號。

◎湖寮泰安樓、大東花萼樓、西河張弼士故居光祿第、百侯肇慶堂、三河中山紀念堂5處成功申報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河鎮北塘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百侯鎮入選全省首批風情小鎮公示名單。

◎大埔高陂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成功申報為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大埔紅色鄉村體驗遊線路入選廣東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馬吉池

【通訊員】劉招迎 羅文燕

【作者】 馬吉池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